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家庭无效环境在心理病理发展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17-11-18 09:12

  本文关键词:家庭无效环境在心理病理发展中的地位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无效环境 心理病理 人格 依恋 情绪发展


【摘要】:家庭无效环境是指父母对儿童个人体验的表达做出不恰当的和极端的反应。作为一种家庭主观环境,它影响儿童健康依恋的形成,对儿童自我、情绪能力发展有破坏作用,是导致情绪障碍以及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本文梳理其在病理心理学中的影响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4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理疾患防治队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09BA177B10)资助
【分类号】:R395.2
【正文快照】: 早期家庭生活经历对儿童的个体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自上世纪初开始已有大量研究关注家庭环境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家庭通过家庭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对个体起作用[1]。家庭客观环境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家庭条件,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以及个体出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LEUNG Freedom;;Shoul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e included in the fourth edition of the 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7年01期

2 陈哲;付丽;彭咏梅;蔡蓉;周世杰;;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期虐待、依恋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3 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云;;“窦蔻现象”对青少年人格素养教育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2 黄树香;班兰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马亚婷;陈晶琦;王付曼;肖晚晴;张曼;张文静;段桂琴;李景壹;罗晓玲;;小学生家长亲职教育技能现况及需求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4 赵雪;江洋;;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初探[J];才智;2011年05期

5 于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剖析与对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彭丹;;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7 朱正丰;周守珍;;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郑立新,彭金维,奚燕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3期

9 王莉华;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2期

10 王忠清;解雅春;王志明;付智伟;陈素芬;张慧颖;;哈尔滨市3~5岁儿童忽视现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倩云;;小学高年级学生问题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伍业光;;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在中国的应用[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3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何守森;儿童早期家庭养育环境量表编制及其信度效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周雪婷;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琨;家庭对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yN;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霞;梦想与现实的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鲁铁汉;大学生感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桂云;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道德敏感性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晶;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竞争态度和考试焦虑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宏宇;关于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问题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8 郑志萍;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哲;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早期危险因素及执行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黄上上;父母教养方式、依恋及童年期创伤经历与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J];心理学报;1983年02期

2 蒋奖,许燕;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J];心理学探新;2004年04期

3 李菲茗,傅根耀;成人依恋问卷(AAQ3.1)的初步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4 杨蕴萍,沈东郁,王久英,杨坚;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在中国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5 李同归,杜姗姗;50例手术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6 蒋奖;许燕;;儿童期虐待、父母教养方式与反社会人格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7 杨红君;谭鑫;楚艳民;刘琴;刘利;周世杰;;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8 杨红君;楚艳民;刘利;刘琴;陈哲;刘文莉;钟爱良;;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初步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9 张亚林,杨德森;癔病患者的个性特征探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年02期

10 张理义,高柏良,严康,黄箭星;200例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的个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仲舜;边缘病——一种人格障碍[J];中国健康月刊;1993年08期

2 茅娟娟;一例vr痫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J];天津护理;1999年01期

3 徐蚰茹;;蛋壳中孵出的“人格障碍”[J];祝您健康;2001年02期

4 杨德森;特殊人格与人格障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3期

5 吴积函,李玉凤,,徐俊冕;人格障碍93例临床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4年02期

6 卢宁,刘协和;人格障碍的评估和诊断[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年02期

7 卢宁,张翅,张波,吴赛,谢聪,李伯姗,赵丽君;强迫症合并人格障碍患者临床表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3期

8 李晋伟;;她的生活就像在表演[J];家庭医药;2006年02期

9 康健;;“人格怪癖”解析(二)[J];生活与健康;2008年03期

10 陈弘道;;人格障碍[J];安徽医学;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刘建辉;何成森;周和岭;;人格障碍的功能类型和5因子正常人格特征的关系:在中国学生中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郭慧荣;肖泽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共病研究进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春娟;严明;;人格障碍23例临床分析[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方炎;方强;;38例人格障碍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分析[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吴光炳;;民营企业家的人格障碍及克服[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6 张玉竹;;住院人格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李笑燃;诺敏;;大学生网络性人格障碍及其教育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张振清;王希林;;缓解期抑郁症患者人格障碍及认知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黄静怡;何畏;柴浩;王伟;陈炜;沈模卫;;正常人格特质对人格障碍功能类型的预测[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伟;汪业汉;顾建华;Roger A.Drake;W.John Livesley;Kerry L.Jang;;人格障碍患者中的线段中分作业[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明 特约记者 高翔;将人格障碍消弭在成年前[N];健康报;2009年

2 武警总医院主任医师 许建阳;形成攻击型人格的内外因素[N];保健时报;2009年

3 北京回龙观医院 宋崇升;反常家庭关系背后的反常人格[N];健康报;2009年

4 媒体评论员 王石川;医生反回扣遭逆淘汰,究竟谁有人格障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本报记者 孙燕明;特定人格障碍发病率速增 三类人士成为高危人群[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6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刘华清;何时让孩子分床睡[N];家庭医生报;2009年

7 海青 ;人格障碍特性可随时间改变[N];经济参考报;2002年

8 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孙凌;人格障碍让他成了“双面人”[N];天津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孙燕明;自卑是产生偏执性人格障碍深层根源[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10 江苏省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 包pせ

本文编号:1199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199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