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HSP70联合冻融抗原修饰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乳腺癌作用
本文关键词:rhHSP70联合冻融抗原修饰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乳腺癌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乳腺癌T淋巴细胞 热休克蛋白 树突状细胞 肿瘤裂解物
【摘要】:利用rhHSP70联合树突状细胞递呈肿瘤抗原的特性提高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负载冻融抗原肽的同时加入新型热休克蛋白(rhHSP70),不同分组分别诱导自体CTLs产生。ELISA测定CTLs杀伤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冻融抗原肽致敏的DCs促进CTLs增殖,上调CTLs中CD3+和CD8+T细胞群及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体外实验中具有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杀伤活性,在加入rhHSP70后效果更加明显,并能显著增强CTLs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论:rhHSP70联合肝癌冻融抗原修饰DCs,能够促进DCs的成熟,增强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诱导的CTLs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能产生高效杀伤力。rhHSP70增强DCs抗肿瘤能力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DCs成熟有关。
【作者单位】: 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西安医学院生化教研室;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课题(编号:2010JK806) 西安医学院校级课题(编号:2007FZ11)资助~~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占女性全部肿瘤的18%。人们一直在努力发展新的治疗策略以降低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能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1]。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治疗措施,主要目的在于诱导和提高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de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传东;郑勤;张全安;;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11年01期
2 戚晓军;赵卫红;王怀瑾;;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8年04期
3 巩新建;刘军权;李玺;王涛;冯霞;陈复兴;;进展期胃癌术后自身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7年14期
4 刘玉侠;于鸿;张振武;齐红;段北野;;热休克蛋白70激发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引苗;艾军;;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3期
2 齐莹莹;杜英;李倩如;陈惠萍;徐虹;周云;董子明;;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的分化[J];重庆医学;2012年04期
3 孜比尔尼萨·哈迪尔;张富春;;GM-CSF增强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1年06期
4 陈复兴;刘军权;张南征;唐涛;王涛;周忠海;冯霞;周青;李玺;;人γδT细胞、CD3AK细胞、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对已建立胃癌裸鼠的治疗作用[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年04期
5 陈斌;;乳腺癌治疗靶点及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年01期
6 孙泉;杜智;王毅军;朱争艳;;体外负载冻融抗原的脐血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肝癌效应[J];山东医药;2010年16期
7 李星逾;孙志为;莫一我;;自体CIK细胞联合胸腺素α1治疗消化系统统恶性肿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年18期
8 潘士勇;王峻;蒲骁麟;刘福银;樊卫飞;杨民;孟丽娟;;树突状细胞瘤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自体癌细胞的杀伤作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1年02期
9 黄宏思;黄卫彤;秦静英;黄衍强;;致敏树突状细胞抗乳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11期
10 张彤;任国平;张蕊;;紫杉醇、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方案联合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Ⅳ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舒邓群;核酸佐剂GM-CSF的克隆及其对生长抑素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孙建华;八种达玛烷型人参皂甙免疫佐剂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佳;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GA9的功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龚奎玉;三阴乳腺癌TKR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1年
3 王福立;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CIK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许锋;人血型B抗原模拟多肽/Fas融合基因、Mip3β双表达重组pIRES质粒的构建及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郭晓兰;HBVPreS2S-rhGM-CSF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6 陈蕾;基因芯片分子标记物研究及其在乳腺癌数据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琪;三氧化二砷对人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株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贾敏;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及再治疗的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白引苗;CIK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回输后体内分布特点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10 于渊;外周血来源的DC与CIK共培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复兴,刘军权,张南征,巩新建,张国龙,徐永茂,周忠海,王涛,黄健;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癌症;2002年07期
2 王兴兵;刘隽;吴竞生;孙自敏;黄士昂;;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对树突细胞分化、成熟、凋亡及功能的影响[J];癌症;2007年02期
3 巩新建,刘军权,陈复兴,张春雷;乳腺癌细胞抗原和自身淋巴结树突状细胞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用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陈复兴;李玺;刘军权;许承斌;;从卡介苗成功治疗膀胱癌论肿瘤的免疫治疗[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年03期
5 毕迎春;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3年S1期
6 宋振川,李勇,王力利,王贵英,范立侨,赵群,刘羽,郝英杰;胃癌 癌周淋巴结 网膜及腹膜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分布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4年04期
7 程霞,张晓实,彭瑞清,丁娅,刘继彦,张念华,李志铭,苏义顺,曾益新;肿瘤负荷对CIK/IL-2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05年1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奎;周昌龙;饶国州;张引成;;负载腮腺腺样囊性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肿瘤效应[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08期
2 鲍传庆;钱海鑫;秦磊;刘建夏;周晓俊;;树突状细胞以两种不同方式负载大肠癌细胞株体外刺激淋巴细胞抗肿瘤活性的比较[J];江苏医药;2010年01期
3 杨峰;万涛;周向阳;吴艳峰;李楠;陈国友;蒋应明;曹雪涛;;HSP70L1与OVA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6年02期
4 孙光;郭连英;沈洁;刘丹丹;施广霞;钱振超;;HTA-HSP70-BCG诱导的DC疫苗体内抗瘤作用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年12期
5 孙宗全;陈家军;苏刚;刘超;刘金平;邓勇志;史嘉玮;;树突状细胞MyD88介导热休克蛋白60的信号转导[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年05期
6 许炳华;徐健;鲍传庆;吕国强;沈晓明;邵纯;;热休克凋亡和冻融裂解人胃癌细胞株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细胞毒T细胞活性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06期
7 李大主;胡英锋;杨克平;吴伟;周游;曾秋棠;;葛根素对热休克蛋白60特异性免疫致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S1期
8 于鸿;刘玉侠;;热休克蛋白抗原肽致敏的脐血树突状细胞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35期
9 才志刚;段德溥;吴胜勇;肖海波;;热休克蛋白Hsp 70激活树突状细胞治疗肺癌[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刘玉侠;于鸿;张振武;齐红;段北野;;热休克蛋白70激发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雪涛;;树突状细胞、热休克蛋白与肿瘤免疫治疗[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万涛;李楠;王闻雅;周向阳;杨峰;吴艳峰;曹雪涛;;树突状细胞来源的热休克蛋白新分子的发现及其免疫佐剂功能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陈涛涌;郭军;杨明金;张明徽;韩超峰;曹雪涛;;热疗诱导肿瘤细胞释放的热休克蛋白70在热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4 杨峰;万涛;周向阳;吴艳峰;陈国有;蒋应明;曹雪涛;;OVA-Hsp70L1融合蛋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机体产生OVA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刘修恒;;小鼠骨髓源性不同成熟度树突状细胞培养鉴定[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张庆红;胡玉珍;吕顺艳;钟延清;;雌激素影响大鼠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功能[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7 郭大伟;梁健;姜晓峰;王学范;魏云涛;姜洪磊;;GPC3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肝癌HepG2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新华;钟翠平;顾云娣;顾晓;范强;王国强;周播江;;TGF-β1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增强移植心脏耐受性并降低Fractalkine的表达[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9 于益芝;刘书逊;王文雅;张明徽;郭振红;徐红梅;齐润姿;安华章;曹雪涛;;TRAIL在树突状细胞杀伤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尤长宣;罗荣城;张军一;苏瑾;廖旺军;郑航;Paul L Hermonat;;基因转移制备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飞;树突状细胞“面目”更清晰[N];健康报;2004年
2 章静波;干细胞研究新动向[N];健康报;2009年
3 记者 白毅;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熟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张献怀;树突状细胞疗法治疗恶性黑色素瘤[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方彤;树突状细胞瘤苗新进展[N];健康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沈湫莎;这一次,诺奖会不会颁给逝者[N];文汇报;2011年
7 记者 毛黎;美发现一种“超级”形态酶[N];科技日报;2006年
8 杨淑娟;美研究出新型丙型肝炎疫苗[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慢性HBV感染使树突状细胞功能受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章米力;瑞金医院乙肝发病机制研究获进展[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向阳;新型热休克蛋白HSP-DC激活树突状细胞及其佐剂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王丹辉;热休克蛋白70-多肽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在骨肉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大主;树突状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防治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立森;HSP70-骨肉瘤肽复合物激活树突状细胞诱导抗骨肉瘤免疫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潘建平;γ-干扰素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成熟的调控及其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朱伟国;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树突状细胞免疫激活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正昕;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8 赵鸿;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诱导大鼠异体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陈玉丙;树突状细胞抗原负载及MAGE-3 DNA瘤苗研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宏伟;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胜;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的纯化及其负载树突状细胞抗小鼠结肠癌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2 柴国林;Hca-F榄香稀复合瘤苗抗原—卡介苗热休克蛋白复合物(H_(TA)-HSP70_(BCG))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3 崔向丽;H_(TA)-HSP70_(BCG)冲激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变化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4 吴鸣宇;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5 孟冬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6 梁军利;IFN-β1a对多发性硬化树突状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黄祺琦;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治疗小鼠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初晓霞;淋巴瘤树突状细胞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恶性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9 刘丽燕;MyD88在OK-432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10 郭佳;TLR配体诱导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获得产生全反式维甲酸的能力[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37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237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