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藤酮诱导拟帕金森病鼠科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鱼藤酮诱导拟帕金森病鼠科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线粒体复合体Ⅰ抑制剂,因其诱导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在病理学等方面优于其他现有动物模型而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一般来说,制备鱼藤酮诱导鼠科动物模型的给药方式主要有口服法、皮下注射法、腹腔注射法、微泵静脉灌注射法和黑质立体定向注射法等。模型制备结束后进行行为学评价,主要方法有摆体试验、昏厥试验、疲劳性转棒试验和阿扑吗啡诱导攀爬试验等。动物和给药两个方面因素都会影响鱼藤酮诱导鼠科动物模型的成功制备与否。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部;
【基金】: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2011R426023) 绍兴市科技计划(2010A23021)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学生科研计划(201120-25)
【分类号】:R-332
【正文快照】: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黑质纹状体通路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随着PD患者的日趋增加,为了探寻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建立一种良好的动物模型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鱼藤酮(rotenone)是豆科藤本植物鱼藤根部的一种活性成分,其作为广谱杀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云鹏,董兆君,王仕丽,蔡颖,李奇慧,乐卫东;重复注射鱼藤酮对中枢多巴胺神经元的毒性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3期
2 常宇涛;罗晓光;任艳;;鱼藤酮损伤大鼠黑质至行为学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J];解剖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3 杨咏梅;聂亚雄;唐小卿;;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机制[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年02期
4 赵喜林,顾振纶,秦正红;长期低剂量皮下注射鱼藤酮制作大鼠帕金森病模型[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鹏,董兆君,杨书;鱼藤酮对大鼠尾核及血浆中NOS活性和NO含量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3期
2 吴强,李云鹏,杨和平,乐卫东,董兆君;鱼藤酮长期作用对大鼠纹状体单胺递质、NO和NOS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2期
3 龙汉春;张玉平;万金城;陈莹;周长青;彭国光;;鱼藤酮慢性帕金森病小鼠黑质蛋白质组学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3期
4 李亚南;葛晓群;;鱼藤酮毒性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年05期
5 王铭维;王彦永;顾平;崔冬生;刘力;马晓伟;;鱼藤酮对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的毒性[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12期
6 杨黠,董兆君,范舒,蔡颖;农药鱼藤酮的遗传毒性鉴定[J];疾病控制杂志;2005年02期
7 赛燕;吴强;李云鹏;叶峰;蔡颖;董兆君;;鱼藤酮对大鼠中脑黑质神经元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8 万金城;张玉平;龙汉春;赵臣勇;周长青;彭国光;;鱼藤酮对慢性帕金森病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α-突触核蛋白表达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9 常宇涛;罗晓光;任艳;;鱼藤酮损伤大鼠黑质至行为学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J];解剖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10 黄君,裴元英;HPLC法测定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鱼藤酮血浆浓度[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强;ERK1/2、p38MAPK在鱼藤酮中毒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iNOS表达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2 宫萍;6-OHDA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赛燕;多巴胺代谢功能障碍在鱼藤酮多巴胺神经元毒性中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4 韩威;鱼藤酮对PC12细胞毒性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辉;鱼藤酮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敏;丁基苯酞对鱼藤酮帕金森病模型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云鹏;鱼藤酮对大鼠多巴胺神经和PC12细胞毒性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3 杨黠;农药鱼藤酮的遗传毒性和淋巴细胞损伤作用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4 毛玉荣;梓醇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柴晓静;Ⅱ-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毒作用机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税媛媛;SW-HSA的合成及其对小鼠免疫原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恒华;羟基积雪草苷对慢性鱼藤酮中毒致大鼠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8 张晓梅;百草枯、代森锰联合暴露对多巴胺能系统的损伤及饮食限制对其的保护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9 刘红;鱼藤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10 柯国秀;自噬的增龄性改变与Rotenone致大鼠DA能神经毒性的关系[D];苏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云鹏,董兆君,王仕丽,蔡颖,李奇慧,乐卫东;重复注射鱼藤酮对中枢多巴胺神经元的毒性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3期
2 董兆君;鱼藤酮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与帕金森病[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1年05期
3 王立真,朱兴族;帕金森病致病的分子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年10期
4 戚辰,刘振国,范国华,陈生弟,陆国强;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年06期
5 陈忻;张楠;赵晖;穆阳;;鱼藤酮致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与黑质病理损伤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镇;丁红群;谢丽;赵晓宁;杨晓荷;高静;;鱼藤酮诱导SH-SY5Y细胞对过氧化氢损伤易感性增高与硫氧还蛋白下调有关(英文)[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李云鹏,董兆君,曾惠,乐卫东;一氧化氮在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3 王彦永,顾平,王铭维;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4期
4 陈生弟,陈先文;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3年01期
5 罗海燕;6-羟多巴胺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9年06期
6 牛朝诗,傅先明;帕金森病常用动物模型制作及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7 刘玉军;陈庆友;鲁强;徐群渊;张进禄;;EthoVision——一种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行为检测方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王润青;赵杰;张晓曼;刘威;赵松耀;秦晓明;赵美英;孟宏音;;溶酶体自噬途径降解α-synuclein蛋白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24期
9 张瞳光,刘显明,刘玉广,张平,于海涛,张明堂;帕金森病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0 曲伸,何小龙,何成,由振东,王成海,路长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工程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陈生弟;;PACAP27对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孙异临;曲宝清;张辉;;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神经突触的定量研究[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贾妍;徐长磊;徐群渊;;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谷氨酸突触活动对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再生的影响[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4 冉秋;何建成;;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医证候属性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生存;刘春;张志军;倪衡建;黄志东;朱顺星;;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建立[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鱼藤酮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早期凋亡模型的建立[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刘小坤;王刚;陈生弟;;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亚基Kir6.2高表达拮抗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及其可能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和占龙;李鸿钧;鲁帅尧;陈丽雄;赵远;王俊斌;李春宏;;恒河猴帕金森氏病模型的建立和重组人NTN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A];2002年灵长类实验动物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殷盛明;高溪;于德钦;王世伟;唐一源;张万琴;;MPTP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和脑内强啡肽免疫反应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丽;井绪东;何冬梅;张洹;;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酪氨酸羟化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本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获得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5年
2 陈勇;美研发帕金森病疫苗动物实验效果好[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匡远深;小鼠模型助帕金森病早诊早治[N];健康报;2008年
4 匡远深;帕金森病临床前期小鼠模型建立[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刘红 李连达;干细胞移植——帕金森病遭遇终结者?[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张 力;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大脑修复只等闲[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黄文婧;国内首创人视网膜色素上皮干细胞注射液[N];科技日报;2005年
9 张田勘;干细胞会不会疯长[N];健康报;2009年
10 通讯员 王其玲 记者 罗坚梅;干细胞,燃起人类绝处逢生新希望[N];杭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东滨;通用型四环素调控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治疗帕金森病的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2 许蕾;6-OHDA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刘靖;Sertoli细胞促进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对Sertoli细胞DHH基因的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4 王加才;人类α-突触核蛋白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神经保护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5 唐娟娟;ATP敏感性钾通道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神经损伤中的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6 赵海康;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轴突变性新的体外实验细胞模型的建立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7 杨彩侠;Desert Hedgehog诱导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徐冰;骨髓间质干细胞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冯树梅;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神经前体细胞的移植研究及兔脾成纤维样细胞的多功能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马全瑞;肌苷对化学性缺氧损伤的少突胶质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方;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张贝;黑质区微注射鱼藤酮对大鼠纹状体和丘脑腹外侧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丁生晨;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梁亚杰;补体C3基因敲除对MPTP致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低剂量γ射线照射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5 翟恒;15-差向异构体—脂氧素A_4对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建平;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通大学;2009年
7 杨云鹏;优化hα-syn核酸疫苗免疫反应效果及安全性的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8 张俊;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体系在sf9细胞中重组表达保守性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陈勇;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效应比较[D];遵义医学院;2012年
10 李忠山;人GDNF基因片断的克隆表达及其蛋白鉴定[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52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25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