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温度热应激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三种温度热应激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温度 热应激 肠黏膜 缺血-再灌注 HSP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观察三种温度热应激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肠黏膜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体温+假手术对照组(Ctrl);正常体温+肠IR组(IR);38.5~39℃热应激+肠IR组(39IR);40~40.5℃热应激+肠IR组(40.5IR);41.5~42℃热应激+肠IR组(42IR)。检测肠黏膜HSP72蛋白表达水平、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3活性。结果:HSP72蛋白表达水平随预处理温度增高而增加。三个温度预处理组Caspase-3活性比IR组明显降低(P0.01)。凋亡指数:40.5IR、42IR组比IR组明显降低(P0.01),39IR组虽有下降,但与CTRL、IR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温度热应激预处理能诱导肠黏膜表达不同水平的HSP72蛋白,对肠黏膜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40.5℃温度水平的处理可能为最佳选择,其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作者单位】: 海南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海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625/811203)
【分类号】:R363
【正文快照】: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是临床治疗肠缺血,恢复血液再灌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常见于肠移植、严重烧伤、创伤感染、应激、以及休克等病理生理过程,应激反应是机体对外界一定强度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全身性防御反应。研究证明经典的热应激预处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丽;高英茂;赵舒武;邴鲁军;;温度对体外培养精原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2008年06期
2 丁延峰,张蔓蔓,何瑞荣;缺血预处理减轻在体家兔心肌细胞凋亡[J];生理学报;2000年03期
3 冯津萍,赵炳让,卢奕,姚智,陈书中,梁伯平,梁爽霖;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调控[J];天津中医;2002年03期
4 丁延峰,张蔓蔓,张爱子,王义和,何瑞荣;肾缺血预处理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06期
5 王峥;景华;许飚;;胰岛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5期
6 付小兵,蒋礼先,杨银辉,孙同柱,王亚平,周宝桐,盛志勇;缺血-再灌注致肠道细胞凋亡的特征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转归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年08期
7 吕磊;江时森;;肠缺血预适应及其心肌保护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2期
8 王海涛;严志q;周永列;邱莲女;潘晓华;胡志斌;许林海;钱文伟;;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J];医药导报;2007年11期
9 朱静;马云宝;;热休克蛋白的研究与临床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8年05期
10 关洪亮;崔佑刚;赵广龙;;白介素-11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黏膜中促凋亡蛋白Bid表达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万银;弓景波;吴淑庆;钱令嘉;;预热诱导心肌细胞表达Hsp70对Fas通路活化后细胞凋亡变化的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应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暨《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益玲;黄利鸣;张兆祥;尤程程;王洪武;鲁华;蒋雪梅;;天花粉蛋白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Hela细胞凋亡[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陶霞;张树辉;楚正绪;苏定冯;;细胞凋亡参与去窦弓神经大鼠的心肌损伤[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杨素荣;姚明辉;;细胞因子GM-CSF、IL-3和GM-CSF/IL-3融合蛋白对辐射致Tf-1细胞凋亡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荔鹏;杨壮群;虎小毅;王正辉;张铁良;;TNF-α与放线菌酮协同作用促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A];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罗向东;齐洁;;热应激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林玲;潘孔寒;;脓毒血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凋亡与病情及预后关系[A];2005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宋卫青;吕维红;陈华波;;肿瘤坏死因子α致体外肝细胞凋亡效应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冯俊奇;李秀兰;白人骁;;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凋亡(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梁鹏飞;黄晓元;蒋碧梅;张丕红;杨兴华;龙剑虹;;TNF-α诱导Hacat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桥;四军医大西京医院研究证明:GS能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李明辉;“细胞凋亡”治癌症[N];医药导报;2002年
3 商东;“细胞凋亡”与临床医学[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记者张建松;治疗癌症新途径:细胞凋亡疗法[N];科技日报;2002年
5 ;“细胞凋亡疗法”正逐步成为治疗癌症的新途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晓艳;金属蛋白酶促使细胞凋亡[N];医药经济报;2002年
7 新华社记者 姜岩 魏忠杰 钱铮;他们发现细胞凋亡的奥秘[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劳英坚;揭示细胞凋亡的奥秘[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张田勘;细胞凋亡的意义[N];科技日报;2002年
10 张田勘;细胞凋亡的意义[N];文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光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基因调控[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正学;SARS病毒特异性抗原抗体基因和N基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李忆东;非基因毒应激对小G蛋白RhoB表达的诱导作用、机制及生物学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4 王慷慨;HSP70减轻氧化应激所致细胞核仁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袁方;MST1促进细胞凋亡机制方面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6 周海;急性高氧氧应激过程中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损伤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2年
7 李长菲;一种新型凋亡相关蛋白EAPF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秦建华;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微流控芯片诊断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9 栾洁;细菌内毒素耐受小鼠的细胞凋亡及信号转导相关分子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万晶宏;促凋亡蛋白(BclGs)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建;热应激预适应后HSP70的表达及其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2 蒋定文;胸腺基质细胞对热应激小鼠胸腺细胞调节作用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3 罗晓凤;热应激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CASK增殖信号通路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4 张建军;细胞凋亡在肠炎沙门氏菌致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5 白丽亚;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6 邓仲良;解脲脲原体LAMPs通过激活NF-κB诱导小鼠巨噬细胞表达iNOS和凋亡[D];南华大学;2005年
7 屈顺林;NOX4在人血管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南华大学;2005年
8 章申峰;C-藻蓝蛋白及其亚基的分离纯化和体外抗肿瘤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姚丽;兔抗人CIDE-3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10 郑敏;一氧化碳激活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诱导血红素氧化酶-1抑制内皮细胞网应激引起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63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26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