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PIF1解螺旋酶相互作用蛋白
本文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PIF1解螺旋酶相互作用蛋白
更多相关文章: 人PIF解螺旋酶 PINT功能域 酵母双杂交 蛋白质相互作用
【摘要】: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筛选与人类PIF1解螺旋酶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人PIF1蛋白PINT功能域(1~180氨基酸)和解螺旋酶模序(167~926氨基酸)为诱饵,与HeLa细胞cDNA文库杂交,筛选能与人PIF1蛋白不同功能域相互作用的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及β-galactosidase实验等确定阳性克隆。结果 PIF1蛋白PINT功能域杂交共获得17个阳性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有3个阳性基因,它们分别是CCNDBP1、OTUD5、CAP1。而PIF1蛋白解螺旋酶模序未获得阳性克隆。结论 PIF1蛋白的PINT功能域对调控PIF1的生理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960093,31160183,31270894)~~
【分类号】:R341
【正文快照】: 解螺旋酶是催化DNA双链解开的酶,几乎参与包括DNA复制、转录、重组修复等所有的核酸代谢过程,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一些解螺旋酶的突变会导致人类遗传病,包括着色性干皮肤病、Werner综合征、Bloom综合征等[1]。PIF1解螺旋酶家族是5′至3′解螺旋酶,在从酵母到人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继勇;沈定霞;;马红球菌酵母双杂交基因组文库的构建[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10期
2 徐向红;李斌元;马云;廖永强;何淑雅;;耐辐射奇球菌基因组DNA表达文库的构建与鉴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05期
3 郭风劲,成军,宋方洲;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研究一氧化氮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年04期
4 刘珊珊;陈香梅;李蒙;李钰;;BI-1作为酵母双杂交系统诱饵的载体构建[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年02期
5 左群;于新凯;薛京伦;;TTRAP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构建[J];体育科学;2008年01期
6 杨建波;姚佳;杨洁;;整合素β3亚基不同片段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表达及对报告基因激活作用的检测[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宋瑞华;王建民;苏楠;黄留红;陈林;;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FGFR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8 李彦姝;李晓东;吴怡;李丹妮;李丰;;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Pak4相互作用蛋白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黄轶;曾昭淳;;应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鉴定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TIP60β相互作用蛋白[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4期
10 司英健;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顺宗;谭江琳;马兵;彭旭;贺伟峰;黄正根;程文广;杨世伟;杨俊杰;王晓娟;胡婕;甘成军;陈希炜;胡晓红;张小容;罗高兴;吴军;;以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成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研究P311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序列[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姜立群;温绍君;王红月;陈兰英;;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心脏文库中与calpain相作用的蛋白质[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谢建平;霍克克;王洪海;;利用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筛选抗体和药物先导物[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李克;王琳;成军;张玲霞;段惠娟;陆荫英;杨继珍;刘妍;夏小兵;王刚;董菁;李莉;钟彦伟;洪源;陈菊梅;;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克隆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基因6[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唐晓玲;尹雪茜;张建超;缪时英;宗书东;王琳芳;;人睾丸特异基因HSD-1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功能研究[A];第九次全国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建林;乙肝病毒X蛋白相关细胞因子的分离、鉴定及功能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陈金烟;2447nt-489nt乙型肝炎病毒剪接特异性蛋白与肝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3 倪晓华;人类基因PanK、Rab2B、NM23-H1B和VRK3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黄欣媛;炎症因子Daintain/AIF-1对胰腺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蕾;单纯疱疹病毒Ⅰ型VP26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8年
6 薛箭飞;DEDD与Smad3相互作用负性调控TGF-β介导的生物学活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赵春艳;Rap1GAP二聚体的形成及对其GAP催化活性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飞;人巨细胞病毒UL135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伟;乙型肝炎病毒前S区不同片段的克隆、鉴定及与PreS1基因相互作用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筛选[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3 韩溟;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及NGAL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初步鉴定[D];汕头大学;2003年
4 陈孟璋;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潜在的宿主作用因子的筛选与鉴定[D];暨南大学;2011年
5 李静;热休克蛋白70与P53相互作用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检测及其对P53在细胞内定位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沈利群;NF-kB p50亚基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多肽的筛选及其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7 王琪;酵母双杂交RRS筛选系统中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4诱饵载体的构建[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8 宋瑞华;FGFR3胞内区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筛选[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9 杨丹丽;人巨细胞病毒编码蛋白pUL23与宿主细胞蛋白IFP35相互作用[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钟子琳;EB病毒诱导的基因3功能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2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29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