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培养基成分筛选及优化
本文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培养基成分筛选及优化
【摘要】:目的:筛选和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培养基成分,为更优培养基的制备提供基础。方法:以适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为基础,以平板计数的方法对培养基成分进行筛选,并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确定培养基成分的适宜浓度水平。结果:研制的选择性培养基的主要成分:蛋白胨10 g、琼脂15 g、酵母粉5.0 g、氯化钠15 g、亚碲酸钾20 mg、丙酮酸钠5.0g、氯化锂5 g、去离子水1000 mL,另外pH7.4,培养温度37℃。其中亚碲酸钾对试验效果影响最大。结论:研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培养基与Baird-Parker琼脂平板相比,出菌率无显著性差异,为进一步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基金】:河南省重大公益科研项目(101100911300)
【分类号】:R378
【正文快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在美国和加拿大由它产生的耐热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分别约占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33%和45%[1]。由它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仅次于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2]。建立和研究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是预防和控制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秀杰,张相萍,包小兵;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菌培养基增菌效果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18期
2 庞慧;叶长芸;徐建国;;一些细菌的亚碲酸钾抗性[J];疾病监测;2007年05期
3 张琳;李敏;于莉;孟云;韩北忠;;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年06期
4 桂琳;葛飞;陈京;周小楠;;培养条件对细脚拟青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10期
5 李君文,孙薇,王新为,宋农,金敏,古长庆;酵母提取物和海带水提液促大肠杆菌生长机理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4年05期
6 刘春梅;蔡芷荷;吴清平;;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4期
7 黄汝添;吴清平;张菊梅;郭伟鹏;;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6期
8 胡薇薇,宋辽原,付月华;丙酮酸钠提高食品细菌检出率的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兰;郑永华;;出口金枪鱼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方法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胡守奎;胡万富;撒楠;;应用测试片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3 赵磊;罗红霞;黄彦芳;王建;句荣辉;;市售鸡蛋三种主要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2010年02期
4 蔡双福;周芳梅;伍笑平;;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方法的比较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0年12期
5 赵永群;;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控制[J];当代医学;2012年32期
6 刘莎;王景峰;谌志强;王新为;金敏;邱志刚;陈照立;李君文;;促细菌快速生长培养基的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年08期
7 吕丹瑜,董静霞,毕振伍,王光明,李英;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J];解剖学杂志;2005年05期
8 祝美云;;白蘑菇保鲜工艺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年09期
9 覃倚莹;吴晖;肖性龙;余以刚;刘冬梅;李晓凤;唐语谦;;选择性富集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共增菌培养基SVV[J];生物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10 段学辉;魏斌;傅奇;郭炳其;贾奎艳;;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损伤大肠杆菌的修复研究[J];食品工业;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景涛;谢翊;林秋芬;卢振林;陈淑玲;;三种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性龙;多重荧光PCR与液相芯片高通量病原体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琼;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魏斌;乳品中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闫军;原料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风险评估[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4 王丽滨;超微绿茶粉贮藏性能研究及其在蛋糕食品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杨志广;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纳米管的制备及其抑菌性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园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增李斯特菌的同步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吴洁方;茶多酚及大蒜素在涂膜保鲜中对冷却猪肉的品质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陈灿映;大肠菌群快速检测培养基的研制及评价[D];郑州大学;2012年
9 张超楠;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彭洪江;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水霞;胡丰林;桂琳;杨成;李婉珍;樊美珍;;7株细脚拟青霉代谢物中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刘红,杨帆,张笑冰,张继瑜,杨国威,董杰,薛颖,侯云德,袁正宏,闻玉梅,徐建国,陈洪松,马大龙,王宇,杨剑,沈岩,强伯勤,吴洪涛,贺秉坤,吕渭川,金奇;痢疾杆菌全基因组序列及基因组岛的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0期
3 梁冰,吴力克,张学成;螺旋藻在体外对肠道菌群增殖的促进作用[J];中国海洋药物;1999年03期
4 张琳;李敏;于莉;孟云;韩北忠;;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年06期
5 陈安徽;陈宏伟;邵颖;樊美珍;;细脚拟青霉活性成分分析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13期
6 吴仲梁,韩伟,陶军,高琦说;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J];中国食品工业;2003年06期
7 周小梅,莫其农,李忠新;中草药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2期
8 徐书显,陈崇智;轻稀土硝酸盐对肠道细菌生长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1988年01期
9 李君文,孙薇,王新为,宋农,金敏;海带水提液和酵母提取物促大肠杆菌生长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6期
10 徐书显,曾亚平,陈崇智,傅根铭;稀土对布鲁氏菌酶活性的影响[J];稀土;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森和;厉荣玉;汤斌;杨超英;李文斌;;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培养基条件优化的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志焱,徐海燕,杨军方;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饲料博览;2005年09期
3 张文芝;王云鹏;刘红霞;郭坚华;;蜡质芽孢杆菌AR156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6期
4 陈俭梅;袁建国;刘代成;;产谷胱甘肽酵母菌株培养基优化[J];食品与药品;2009年05期
5 范莉莉;涂晓嵘;涂国全;;弗氏链霉菌变种S-221产弹性蛋白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J];江西科学;2008年05期
6 贾翠英;王秀梅;张玉辉;;一株拮抗细菌拮抗性能的测试与评价[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江敏;梁金钟;;动物肠道益生菌地衣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培养基的优化[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7年05期
8 雷波;;杆菌肽发酵的培养基优化及影响其检测的因素[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06期
9 张峰;王志兵;郎维;邱芳萍;;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对A群链球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何碧娟;姜发军;许铭本;雷富;张荣灿;庄军莲;;红树林细菌发酵产灵菌红素条件研究[J];广西科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雁;易智彪;梁逸曾;;代谢组学中细胞破碎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丁晓飞;郝莉;李冰燕;张增利;;1,25(OH)_2D_3对巨噬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过程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王金凤;;金黄色葡萄球菌酶的折叠、动态特性与功能——多维核磁共振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胡杨波;王瑶;张勇;戴岳;杨宝玉;陈士云;;QS信号分子调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崔玉东;马金柱;张晶;朱战波;朴范泽;;S.aureus IsdB基因克隆和蛋白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于维麟;朱元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赵勇;高峻;肖天;陈冠军;;趋磁细菌YSC-1生长及磁小体产生条件的研究[A];山东微生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8 马保臣;柴同杰;秦卓明;董玉兰;;乳腺炎金葡菌肠毒素和休克综合征毒素-1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邱t焑,
本文编号:1292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29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