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要度贡献矩阵的人脑网络核心节点定位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重要度贡献矩阵的人脑网络核心节点定位方法研究 出处:《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核心节点定位 核磁共振成像 人脑网络重构 脑区重要度评价 精神分裂症
【摘要】:人脑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以核磁共振技术为基础重构人脑网络,以脑成像技术、复杂网络技术、信息论等技术为手段探索人脑的生理机制和运转机制已成为神经科学一个崭新的热点,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人脑网络是以大脑皮层不同区域作为脑网络节点,以两两脑区之间的特定连接指标作为脑网络的边构建而成的。在网络中往往存在个数极少却占有重要地位的节点,这些核心节点在整个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应用人脑网络核心节点开展的认知科学和脑疾病临床分析中,被广泛采用的是基于介中心性和节点度的评价方法,这些核心节点评价和定位方法由于更多考虑节点的局部信息,而较少关注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全局影响和地位,所以影响了识别结果的全面性。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重要度贡献矩阵的加权人脑网络核心节点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节点度,节点效率,节点强度、脑区之间连接纤维数等因素构建单个脑区节点的加权重要度贡献矩阵,以此作为衡量单个脑区对整个人脑网络影响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围绕这一方法,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数据的二值人脑网络和加权脑网络重构方法研究;基于重要度贡献矩阵的二值人脑网络核心节点定位方法研究和基于重要度贡献矩阵的加权人脑网络核心节点定位方法研究。由于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节点在人脑网络中的局部信息和整体信息,网络易损性实验结果显示,使用本文方法得到的人脑网络核心节点定位结果比起目前被采用的主流定位方法更加合理准确。最后,将该方法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家属和正常人的人脑结构网络样本统计分析,能够发现三组样本人脑网络核心节点属性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这种规律符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从临床数据上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157.5;R3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洪冬;黄国满;邓喀中;;机载SAR交向立体模式及定位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2期
2 周相兵;吴文权;杨小平;;面向本体的主题图导航定位方法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1期
3 屠大维,陶靖;非接触光电窥测仪瞄准及定位方法研究[J];光学技术;1999年06期
4 生雪莉;罗方方;郭咏;刘磊;;垂直阵时反聚焦的目标被动定位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1年03期
5 程巧玲;;加入行为分析因子的复杂图像关键区域定位方法研究[J];科技通报;2013年12期
6 宋占军;张继贤;黄国满;赵争;魏钜杰;;基于斜距测量误差改正的机载SAR间接定位方法研究[J];遥感信息;2011年04期
7 张威奕;陈秀万;李颖;李智慧;;基于GPS和Zigbee融合的无缝定位方法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8 成彦峰;高济辉;;海底管线铺设定位方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06期
9 周东升;薛彦兵;邓文慧;张桦;;基于多种特征的彩色车牌定位方法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肖鹏;雷波;杨坤德;;模态滤波匹配定位方法研究[J];声学技术;201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高云国;李为淳;刘伟;王明哲;;多光纤密集排列精密定位方法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吴静;李琳;刘晓平;;三维监控系统中感兴趣对象的渐进定位方法研究[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陈日林;罗伦楷;滕鹏晓;杨亦春;;一种新型球形阵列的定位方法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4 康建华;王保强;郭洁;;基于虚拟仪器的雷电定位方法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乐四海;陶春燕;张向征;;基于监测站的干扰无源定位方法研究[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1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2年
6 肖鹏;雷波;杨坤德;;模态滤波匹配定位方法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梅梅;融合时频分析的输油管线泄漏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翁政魁;基于重要度贡献矩阵的人脑网络核心节点定位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3 姚凯;气体长输管道泄漏精确定位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张波;基于LDA的微博服务专家定位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修国威;基于图像传感器的微纳米定位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孙荣光;基于STI的被动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于兴玲;驾驶员眼睛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8 韦倩;SAR/InSAR高精度快速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何龙;基于数据融合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5年
10 李葆仓;基于空间谱群指纹的高精度室内定位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27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32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