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RNA结合蛋白Rbm47对B细胞IL-10产生和免疫调控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06:05

  本文关键词:RNA结合蛋白Rbm47对B细胞IL-10产生和免疫调控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出处:《浙江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B细胞 调节性B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Rbm47 转录后调节 AU富集序列 调节性T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研究背景B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为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同时还具备提呈抗原、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长期以来,基于对B细胞经典作用的认识,人们一方面将其视为机体抵抗病原入侵并保持稳态的主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另一方面又将其异常活化视为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病)的关键致病因素。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人们逐渐发现一部分B细胞具有免疫负调控作用且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其功能特征人们将这部分细胞称之为调节性B细胞(Breg, regulatory B cells)。虽然大量的工作都已经证实了Breg的存在,但人们对其表面标志物和表型的界定并未达成一致观点。在Breg具体的研究工作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nterleukin-10)的表达水平常被作为公认指标以对Breg进行分析甚至分离。而在目前已发现的Breg的几种功能相关分子中,IL-10是Breg发挥调节功能的关键分子,对其研究也最为广泛深入。一方面,体内外的实验均表明IL-10缺失的Breg无法正常行使调节功能;另一方面,多项研究表明B细胞特异性的IL-10缺失会引发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并与多种病理损伤相关。由于IL-10的表达与Breg的调节功能的紧密相关,研究B细胞中IL-10产生机制的对于深入认识Breg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IL-10是免疫系统中经典的抑炎因子,是调节机体免疫平衡的重要组分。IL-10可介导包括抑制天然免疫细胞的成熟与活化,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Treg分化等在内的多种免疫效应,同时IL-10信号的缺失会导致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外源性输入的IL-10蛋白在体内的代谢周期很短,限制了其作为药物的临床应用,而利用内源性的IL-10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内源性的IL-10可以来源于多种细胞,但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B细胞是多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IL-10的主要来源,而通过过继回输IL-10分泌的Breg细胞可以缓解和治疗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因此对B细胞中IL-10产生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IL-10的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长期以来,对Breg特异性转录因子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但始终没有结果,而已经报道的能够在B细胞中调控IL-10转录的几种转录因子,如NF-kB,Bc16和Blimp1等对B细胞多种其他生物学功能亦有影响,因此目前并没有在B细胞中找到特异性调节IL-10表达的转录因子。对IL-10转录后调控水平的研究表明,IL-10的mRNA的3’非翻译区(3'UTR,3'-untranslated region)具有多个腺嘌呤和尿嘧啶富集序列(ARE, AU-rich element),当RNA结合蛋白或microRNA与之结合后会对IL-10 mRNA的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因此,IL-10的最终蛋白表达水平会显著地受到转录后调控的影响,但目前对B细胞中IL-10表达的转录后调控研究仍少有报道。我们应用IL-10抗体标记磁珠分选了IL-10表达阳性和IL-10表达阴性的B细胞并通过基因芯片分析寻找IL-10表达相关的转录后调控因子。RBM47是我们筛选到的差异基因之一,其表达产物为一个具有3个RNA识别基序(RNA recognition motif)结构的RNA结合蛋白。已有的研究表明Rbm47可通过转录后调控的方式影响mRNA分子的存在状态并最终影响多种生物学进程,但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未见报道。通过基因改造和免疫治疗相结合,T细胞、DC细胞、NK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都已在临床上用于疾病的治疗。Breg由于其独特的免疫抑制功能也引起了人们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关注,而一些研究也探索了通过基因改造提高Breg免疫抑制效果的可行性,并得到了肯定的结论。由于IL-10是B细胞行使调节功能的关键分子,而IL-10的蛋白和mRNA都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我们假设通过找到并调控IL-10表达相关的转录后调控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调节性功能,并针对Rbm47这一分子进行了验证。研究目标检测IL-10+B细胞中Rbm47的表达情况;探讨Rbm47对B细胞IL-10产生及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及潜在机制;加深对Breg免疫调控作用形成机制的认识并为推进其临床应用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与结果1. 应用IL-10抗体标记的磁珠,我们分选了IL-10分泌阳性和IL-10分泌阴性的B细胞,并应用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差异表达的转录后调控相关蛋白,RBM47在IL-10分泌阳性的B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2. 通过应用LPS体外诱导IL-10和及应用IL-10-GFP报告基因小鼠分选IL-10分泌阳性和IL-10分泌阴性细胞,我们对基因芯片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B细胞中的Rbm47在IL-10诱导过程中表达升高,且特异性表达在IL-10分泌阳性的B细胞中。3.通过干扰慢病毒感染和嘌呤霉素筛选,我们建立了Rbm47敲低的SP2/0细胞系。通过应用qPCR和ELISA对其IL-10表达水平的检测,我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Rbm47敲低的SP2/0细胞系中IL-10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有显著下降。4.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实验我们检测了Rbm47对IL-10启动子和mRNA的结合水平。结果表明Rbm47可结合IL-10的mRNA而不结合IL-10的启动子。5. 通过应用放线菌素D抑制mRNA合成,并在不同时间点收集mRNA样品以测定IL-10mRNA的衰减速率,我们分析了Rbm47对IL-10mRN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敲低Rbm47后B细胞中IL-10的降解速率显著加快,而在过表达Rbm47的体系中IL-10的降解速率则被减缓。6.通过应用Rbm47过表达逆转录病毒感染原代B细胞,我们进一步分析了Rbm47对B细胞中IL-10表达的影响。qPCR和FACS的结果都表明Rbm47过表达可以促进B细胞中IL-10的表达。7. 通过流式分选Rbm47表达逆转录病毒感染的B细胞及对照细胞并将其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我们在体外分析了Rbm47对B细胞调节性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bm47过表达可以促进B细胞分泌IL-10并促进Treg的诱导分化。8.通过给IL-10-GFP报告基因小鼠饲喂浓度为3%的DSS进行溃疡性结肠炎(UC,ulcerative colitis)造模,我们检测了其肠系膜淋巴结中IL-10表达阳性B细胞的丰度及肠系膜淋巴结B细胞中IL-10和Rbm47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正常小鼠相比,UC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IL-10分泌B细胞的比例减少,同时其肠系膜淋巴结B细胞中IL-10和Rbm47的表达水平降低。9. 通过过继转移Rbm47表达逆转录病毒感染的B细胞及对照B细胞对DSS诱导UC小鼠进行治疗,我们在体内评价了Rbm47对B细胞调节性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Rbm47过表达B细胞可减缓UC小鼠体重降低,减轻肠道损伤并增加肠系膜淋巴结中Treg的比例,缓解UC小鼠的疾病的严重程度。结论综上,本研究表明Rbm47通过影响IL-10mRNA稳定性,在转录后水平对B细胞中IL-10的产生起到正调控作用,进而促进了B细胞的调节性功能。同时,我们的结果还表明,调节转录后调控因子是促进B细胞调节性功能的一种的可行方案。本研究拓展了B细胞调节性功能形成机制的认识,也为促进B细胞调节性功能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
[Abstract]:Background B cell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mune system , the main function of which is to produce antibodies , mediat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 and also have the function of presenting antigens and secreting cytokines . IL - 10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on of IL - 10 in B cells . IL - 10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on of IL - 10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Rb m47 on the production and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 of IL - 10 in B cells ,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Breg immune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 Methods and results 1 . Using the magnetic beads labeled with IL - 10 antibody , we sorted IL - 10 secretion - positive and IL - 10 - negative B - cells , and analyzed the expression of IL - 10 - positive B - cells , and the expression of RBM47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B - cells positive in IL - 10 secretion .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L - 10 in SP2 / 0 cell line with low level of IL - 10 was detected by using qPCR and ELISA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IL - 10 in SP2 / 0 cell lin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W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Rb m47 on IL - 10 mRNA stability in B cells . The results of qPCR and FACS showed that overexpression of Rb m47 could promote the expression of IL - 10 in B cell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IL - 10 and Rb m47 in the mesenteric lymph nodes of UC mice was reduced compared with normal mice , and the level of IL - 10 and Rb m47 in mesenteric lymph node B cells decreased . In this study , it is shown that the regulation of IL - 10 in B cells can decrease the body weight of UC mice , reduce intestinal damage an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Treg in the mesenteric lymph nodes , thus promote the regulatory function of B cells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志山,沃兴德;细胞调亡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8年01期

2 李妍;纪朋艳;张巍;彭顺利;吕士杰;;柴胡皂苷d对SH-SY5Y细胞ERK蛋白表达及凋亡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3 严银芳,陈晓,杨小清,闫远芳;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减毒株S_(79)在几株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增殖的比较研究[J];肿瘤;2003年06期

4 刘功让;管培中;宋淑亮;逯素梅;冯玉新;辛华;;绞股蓝多糖对四氯化碳损伤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J];山东医药;2007年31期

5 肖东杰,汪运山;B细胞被动凋亡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8年05期

6 张运涛,刘凡,姜茹,谷仲平,汪涌,张顺,刘荣福,李玉梅;外源性p27与GRC-1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09期

7 石和元;王平;胡永年;邱幸凡;田代志;;温胆汤改良方对Aβ_(25-35)诱导AD细胞模型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2005年06期

8 孟威宏;王强;王虹蛟;颜炜群;;牛胰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8年04期

9 钟民涛;王晓丽;李星云;刘磊;刘颖丽;张伟;黄敏;;香菇C91-3菌丝发酵蛋白对H22肿瘤细胞体内外抗肿瘤机制的初探[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9期

10 张晨,黄世林,马东初,孙英慧,马小锋;硫化砷诱导NB_4细胞调亡[J];白血病;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来源膜微粒的特征及生物学作用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2 蒋争凡;卞婕;翟中和;;非细胞体系诱导小鼠肝细胞核凋亡的超微观察[A];第十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Ⅰ)[C];1998年

3 陈卫银;祝彼得;刘福友;冯雪梅;;参芎滴丸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细胞调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谢晶日;李威;梁国英;杨丰源;;胃灵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细胞调亡基因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綦淑芬;万瑞香;姚如勇;;扇贝多肽对Hela细胞在紫外线损伤下的保护作用[A];第五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吴李君;裴蓓;王顺昌;王军;汤明礼;;砷和镉暴露诱导秀丽小杆线虫生殖腺细胞调亡及其信号通路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余珂;王敬贤;周炳升;;多溴联苯醚诱导人神经SK-N-SH细胞调亡的机理[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冉新泽;郑怀恩;王艾平;王锋超;韩京;;他汀对内皮细胞辐射损伤组织因子与细胞调亡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崔承彬;闫少羽;蔡兵;赵庆春;姚新生;曲戈霞;;黑果黄皮Clausena dunniana Levl中咔唑生物碱类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调亡诱导剂的核磁共振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吴耀辉;邹萍;;Sunrivin基因沉默对K562细胞调亡影响的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田勘;细胞调亡的意义[N];中国人口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晓明;载药聚合物超细纤维作为肿瘤局部制剂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王石;黄芪甲苷促进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宋杨;抗CD25单抗对肾移植患者调节性T细胞生存和功能改变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罗忠光;CRL E3泛素连接酶靶向新药MLN4924在体内外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肖林林;巨噬细胞对血管细胞的辐射旁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张峰;戊型肝炎病毒基因4型在PLC/PRF/5细胞中的培养及其特征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陈凤华;Tat-SmacN7融合肽对肿瘤细胞辐射增敏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虞志新;Th17/Treg失衡及其与中性粒细胞相互影响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9 黄凌燕;STK33基因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袁媛;let-7c介导c-Myc基因调控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娇;天然抗氧化剂对乳腺癌MCF-7/ADM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吕超绍;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对白血病K562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汪建阳;Ang-(1-7)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Mas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任志涛;小檗碱对TGF-β1诱导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MRC-5细胞转分化及细胞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5 杨晓姗;重组人p66Shc腺病毒和赖氨藤黄酸盐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6 万爱英;大分割照射生物效应实测数据与LQ公式计算数据的比较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7 邢晓萌;白藜芦醇对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8 曹曰针;胞外泛素对Treg细胞免疫抑制活性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4年

9 张晓威;OSW-1与线粒体DNA缺失对肝癌细胞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10 余长松;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IPEG-J2细胞紧密连接表达与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67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367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4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