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剪切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9 10:24

  本文关键词:剪切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 出处:《医用生物力学》2013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流体剪切应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迁移行为 损伤部位 信号分子 迁移速率 迁移过程 迁移能力 组织修复 应力作用


【摘要】:正引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具有归巢、迁移至组织受损部位并参与修复的特性。当机体发生损伤时,骨髓中的BMSC感知损伤信号移出骨髓进入外周血循环,与靶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并穿过胞外基质屏障,然后到达损伤部位参与组织修复和重建。通过外周血循环的迁移过程是自体动员和人工移植BMSC抵达损伤部位、参与损伤组织修复的重要环节。BMSC在此迁移过程中不仅受血液中化学因素的调控,同时还受到血液流动产生的流体剪切应力的影响。目前,人们对流体剪切应力影响BMSC迁移行为的生物学规律及分子机理还缺乏系统认识。本文主要考察不同大小剪切应力对BMSC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基础。
[Abstract]:It is suggested tha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have homing i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Migration to the damaged tissue and participate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pair. When the body is injured, the BMSC in the bone marrow sensory damage signal removed from the bone marrow into the peripheral blood circulation. Interact with target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cross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barrier. Then to the site of injury to participate in tissue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 The migration process of peripheral blood circulation is autologous mobilization and artificial transplantation of BMSC to the site of injury. BMSC is not only regulated by the chemical factors in the blood, but also by the fluid shear stress caused by the blood flow. There is no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ical law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fluid shear stress affecting BMSC migration behavior.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hear stresses on the migration ability of BMSC and the related molecular groups are investigated. Base.
【作者单位】: 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Graduate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32012、11272365) 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JSPS)项目(20001007) 重庆大学“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CQKLBST-2012-008)资助
【分类号】:R329
【正文快照】: 引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具有归巢、迁移至组织受损部位并参与修复的特性。当机体发生损伤时,骨髓中的BMSC感知损伤信号移出骨髓进入外周血循环,与靶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并穿过胞外基质屏障,然后到达损伤部位参与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兴华;贺斌;庞荣清;刘力;和占龙;唐隆旺;李进领;张步振;陈系古;;猴脑血管缺血模型复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J];热带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2 徐格;吴雪晖;许建中;周强;;CGRP对MSCs细胞间缝隙连接影响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3 包普花;王敏;苏军;刘孟宇;张焕相;;成神经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C6细胞条件培养基和SDF-1α的趋化性迁移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年09期

4 张峗;陈洁;李廷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损伤局部微环境中的调节作用[J];生命科学;2010年09期

5 韩兵;付小兵;;循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1期

6 陈伟;陈建梅;徐皓;;内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的影响因素[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20期

7 王永;吴继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08年02期

8 刘毅;徐晓静;张俊克;郑彦文;王兴凯;张焕相;;成神经细胞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干细胞因子的趋化性迁移[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9 张俊克;郑彦文;吴丹;周春雷;刘靖;王丹;徐晓静;张焕相;;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神经细胞分化趋化性迁移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10 王小梅;穆长征;马云胜;;Wnt3a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昱;宋健;陈锡昌;胡成俊;刘维新;;体外“心肌环境”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宫立众;夏顺中;张翼军;张红宾;史曦凯;钟大平;裴莉;张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大小两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冯凯;陈健琳;乌仁娜;徐晨;李欲航;陈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异体T细胞反应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徐卫;李建勇;朱光荣;费晓明;孟丽娟;周小玉;汪承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临床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刘昱;宋健;陈锡昌;胡成俊;刘维新;;5-氮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6 孙树津;后晓南;龙勉;陶祖莱;;力学环境因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张伟;葛薇;李长虹;韩钦;邓为民;尤胜国;赵春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李艳华;张锐;秦立蓬;赵连旭;王蕴芳;岳文;裴雪涛;;重组腺病毒载体pAd-pdx-1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陈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王建安;刘先宝;;DMOG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存能力以及相关机制的探讨[A];2009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增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雪飞;我国硫化氢气体信号研究后来居上[N];健康报;2007年

2 胡德荣;胶质细胞溶酶体具有分泌ATP的功能[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余志平;改“头”换“面” 对付肿瘤[N];医药经济报;2002年

4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康白;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对话”机制[N];中国食品报;2008年

5 武开宏;心肌也能再生[N];健康报;2005年

6 樊凤辉;新型抗体有望同时治疗两种疾病[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余志平;靶向蛋白酶:成功、失败与前景(一)[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微生物学博士 谢小军;倾听细菌的“对话”[N];大众科技报;2010年

9 徐铮奎;新型抗癌药物开发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10 陈卫东;我发现交感神经系统调控免疫“钥匙”[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生;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3 牟大鹏;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前后差异表达基因[D];吉林大学;2007年

4 景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肾脏系膜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黄定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王勃;诱导骨髓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韩立赤;张应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周竹娟;转核技术建立可增殖神经细胞系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9 邓全军;端粒酶永生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外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10 邢小丽;大鼠视网膜匀浆上清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磊;低剂量辐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特性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8年

2 刘宏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董玉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4 项正兵;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周雅丽;Survivin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王佳南;仿生电刺激在离体心肌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7 林晓斌;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肝干细胞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8 李立;绿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内皮细胞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汪蕾;“心肌样”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王慧君;毛囊培养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1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401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