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单克隆抗体在小麦胚乳中的表达
本文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HIV 单克隆杭体 胚乳 特异表达 出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建立利用小麦生产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将植物胚乳特异启动子AsGlo分别与该抗体的重链(HC)和轻链(LC)连接构建小麦表达载体,以基因枪法转入小麦品种扬麦158。转基因T0~T3代PCR鉴定表明,HC和LC在小麦基因组中共整合和稳定遗传。RT-PCR分析表明,IgG重链和轻链基因可在小麦胚乳中正常转录。酶联免疫吸附(ELISA)进一步证实了IgG在小麦胚乳中的积累和抗原结合活性,表明IgG蛋白能够在小麦胚乳中稳定表达,可利用小麦种子生产抗HIV抗体。
[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producing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 wheat. The plant endosperm specific promoter (AsGlo) was linked with the heavy chain of the antibody and the light chain respectively to construct the wheat expression vector. The wheat variety Yangmai 158was transferred by gene gunshot metho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ansgenic T0 / T _ 3 generation PCR showed that HC and LC were co-integrated in wheat genome and stable heredity was analyzed by RT-PCR. IgG heavy chain and light chain genes can be transcribed normally in wheat endosperm. The accumulation and antigen-binding activity of IgG in wheat endosperm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gG protein could be expressed stably in wheat endosperm and could be used to produce anti HIV antibody from wheat seeds.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麦类作物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系艾滋病研究所;
【基金】:“863”国家高技术发展专项(2007AA10050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70504010)资助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会造成机体终身感染,使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最终导致艾滋病(AIDS)。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HIV的预防和控制备受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可以生产疫苗、抗体等多种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Carrillo等[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帅凤;刘伟;梁富雄;朱秋映;郭宁贞;黄达春;黎锋;于晓方;赖声汉;;广西宾阳和凭祥吸毒人群队列细胞免疫研究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Denis J Dupré;;NHERF1 regulates gp120-induced internalization and signaling by CCR5,and HIV-1 production[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珍;焦艳梅;崔莲仙;吴昊;何维;;HIV急性感染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HIV—1 Nef expressed in THP—1 expand Treg cells of PBMC in vitro[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王倩;尚红;韩晓旭;代娣;姜拥军;王亚男;张岩;;HIV-1包膜糖蛋白gp120 C3~C4区中和抗体保守表位氨基酸变异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付洁;宋海峰;董增祥;孙效;刘秀文;汤仲明;;实时定量PCR用于新HIV DNA疫苗的生物分布研究[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6 张晓莉;张红军;唐晓云;谷鸿喜;;非细胞毒性CD8~+ T细胞应答-控制HIV感染的有效途径[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7 赵刚;吴南屏;姚航平;;IFN-γ与HIV-1gp120基因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调节作用[A];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刘焕亮;Tatsuo Shioda;Shinichi Oka;Masao Fukushima;Hidenobu Toriyoshi;Teiichiro Shiino;Yutaka Takebe;Yoshiyuki Nagai;Aikichi Iwamoto;;免疫缺陷病毒-1 VPU基因变异对VPU缺陷病毒体内复制的抑制(英文)[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吕国才;杨益大;;不同基因融合方式对HIV-1AE2f Tat,Rev,Nef蛋白免疫原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朱平;;冷冻电镜及电子断层成像在艾滋病毒表面分子及其复合物三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段文利;泪腺、泪液等可能为HIV病毒“新据点”[N];科技日报;2011年
2 常丽君;17种新型强效广谱HIV抗体闪亮登场[N];科技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白毅;HIV疫苗研发呼唤更多评价技术支撑[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海飞鱼;HIV疫苗蹒跚前行[N];医药经济报;2008年
5 编译 向阳;HIV疫苗第二轮测试结果不乐观[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艾伦·阿德雷姆 世界著名免疫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 翻译 严家新;疫苗的春天[N];光明日报;2011年
7 记者 周婷玉 周宁 李亚红;卫生部回应网传“阴性艾滋病”疑云[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记者 常丽君;纳米疫苗能更有效激发免疫反应[N];科技日报;2011年
9 刘霞;“猴子版本”艾滋病疫苗研制取得新进展[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长清;HIV-1跨种传播限制性和易感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韩雪;CBFβ对HIV-1 Vif蛋白功能及结构影响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明顺;中国HIV-1包膜蛋白中和免疫原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4 廖文婷;基于生物质谱技术的HIV-1 Tat蛋白生物活性的代谢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5 吕铭宇;HIV-1 Vpu蛋白与人类Tetherin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世蕊;IL-15对HIV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及HIV感染者TCR Vδ1 CDR3肽及其识别的抗原表位肽的筛选与鉴定[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7 王军;HIV相关性痴呆中gp120和甲基苯丙胺对外向钾电流的作用及其引起海马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8 刘沐桑;HIV-1 V2区突变对抗V3区单克隆抗体逃逸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高瑛瑛;HIV细胞免疫抗原的基因改造、表达及免疫效果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10 田美娟;天坛痘病毒载体改造及其对HIV重组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宁;以改造隐性表位为基础的HIV复合多表位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应答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王玉霞;HIV-1包膜蛋白gp41胞外近膜区域的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丁娜;HIV-1和A/H1N1的适应性进化研究及HIV-1重组分析方法的评价[D];江苏大学;2010年
4 苏艳丽;中国暴露未感者CD4+T淋巴细胞的抗HIV活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刘宏艳;重组vMIP-Ⅱ对SIV/HIV特异性CD8~+T细胞抗病毒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汤艳东;HIV-1非人灵长类易感动物模型前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李红俊;HIV-1反转录酶的表达、纯化、结晶与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马寅佳;APOBEC3G突变体抗HIV-1活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9 温晶;以人伤寒沙门菌Ty21a菌蜕为基础的新型HIV核酸疫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10 杜寿文;HIV复合表位核酸和痘苗病毒载体疫苗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62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46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