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prM抗独特型抗体对登革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10:12

  本文关键词: 登革病毒 中和作用 抗体依赖增强作用 prM抗体 prM抗独特型抗体 出处:《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黄病毒属,分为4种血清型(DENV1-4)。四种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可以共循环在同一地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的患者出现轻微的登革热症状,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够对同一类型的病毒产生长时间的保护作用,但是二次异型感增加患者出现登革重症疾病的风险,出现威胁生命的登革出血热(DHF)和登革休克(DSS)症状。异型交叉反应的抗体介导了病毒与Fcγ受体细胞的结合,促进了登革病毒进入Fcγ受体细胞,这个过程被成为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ADE)。许多研究表明人对登革病毒产生免疫应答的抗原主要是登革病毒的前膜prM蛋白,体内外研究证实prM抗体增加了登革病毒的感染能力。在这篇研究中,通过空斑中和实验,我们发现了一种能够中和DENV-1的兔源性多抗。荧光定量PCR结果证明了DENV-2人免疫血清和鼠源性prM单抗显著增加培养上清中的DENV-1的核酸拷贝数,流式细胞仪显示DENV-2人免疫血清和鼠源性prM单抗显著增加DENV-1对K562细胞的感染率。随后,我们通过向Balb/c小鼠免疫鼠源性prM单抗获得了较高滴度的prM抗独特型抗体(prM-AIDs)。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rM-AIDs能够显著地抑制鼠源性prM单抗介导的DENV-1对K562细胞的感染,其抑制率最高达到90%。为了进一步探究是否prM-AIDs也能在体内抑制ADE作用,我们建立了以一种干扰素-α和γ受体缺陷的AG6小鼠为背景的登革病毒ADE模型。荧光相对定量PCR检测AG6小鼠外周血细胞中的病毒变化,空斑实验检测血浆中的活病毒粒子。显微镜计数血小板数量,ELISA试剂盒测定感染感染第三天时AG6小鼠的IL-10和ALT水平。实验结果显示鼠源性prM单抗增加了小鼠体内的病毒滴度,升高了血浆中的白介素IL-10和转氨酶ALT,减少了血小板的数量。然而,注射prM-AIDs降低了小鼠体内的病毒滴度、IL-10和ALT水平。重要的是在感染第三天时小鼠的血小板数量也显著回升。实验结果证明prM-AIDs能够有效地在体内外抑制prM单抗介导的登革病毒ADE效应。为治疗登革重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策略。
[Abstract]:Dengue virus (DENVV) is a positive stranded RNA viru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yellow virus in taxonomy. There are four serotypes of DENV1-4. Four different serotypes of dengue virus can be circulated in the same area. Patients with initial dengue virus infection develop mild symptoms of dengue fever. Antibodies produced in the body can protect the same type of virus for a long time, but secondary allelopathy increase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severe disease. The presence of life-threatening DHFs and DSSs. Heterogeneous cross-reaction antibodies mediate the binding of the virus to FC 纬 receptor cells. It promotes the entry of dengue virus into FC 纬 receptor cells, and this process is called 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antigen of human immune response to dengue virus is mainly the promembrane prM protein of dengue virus.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prM antibodies increase the ability to infect dengue viruses. In this study, plaque neutralization was used. We found a rabbit polyclonal antibody capable of neutralizing DENV-1. The results of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showed that DENV-2 human immune serum and murine derived prM monoclonal antibod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ENV in culture supernatant. Copy number of nucleic acid. Flow cytometry showed that DENV-2 human immune serum and murine prM monoclonal antibod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infection rate of DENV-1 on K562 cells. We obtained a higher titer of prM anti-idiotypic antibody (PRM-AIDs) by immunizing murine prM monoclonal antibody to Balb/c mice. The results of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showed that prM-AIDs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infection of K562 cells by DENV-1 mediated by murine prM monoclonal antibod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whether prM-AIDs can also inhibit the effect of ADE in vivo. We established a ADE model of dengue virus (DV) in AG6 mice with interferon- 伪 and 纬 receptor deficiency. Fluorescence relative quantitative 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viral changes i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of AG6 mice. Plaque test was used to detect live virus particles in plasma. Microscopically counted platelet count. ELISA ki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L-10 and ALT levels of AG6 mice on the third day of inf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urine prM monoclonal antibody increased the virus titer in mice. In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interleukin IL-10 and transaminase alt reduced platelet count. However, injection of prM-AIDs reduced the titer of the virus in mice. The levels of IL-10 and ALT. Importantly, the platelet count of mice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n the third day of inf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M-AIDs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prM monoclonal antibody mediated in vivo and in vitro. The ADE effect of dengue virus provides an effective new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dengue disease.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卫;曹虹;张文炳;;登革病毒分子进化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06期

2 吴蓉;;快速一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分型登革病毒[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6年03期

3 方美玉,林立辉;登革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年02期

4 赵卫,杨佩英;登革病毒的系统发生树[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0年01期

5 胡志君,杨佩英;登革病毒的感染及复制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1年01期

6 戎霞;蚊媒体内登革病毒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7 李雪莲,武峰,王莹;登革病毒组织培养技术[J];河南医学研究;2002年03期

8 周德山,安静,王嘉丽;登革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传播机制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安静,周德山,张俊磊;经脑感染后登革病毒在小鼠脊髓分布特点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舒莉萍;;蚊媒介在登革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新伟;蒋力云;罗雷;何丽娟;李向忠;伍业健;;广州市2002-2004年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分析[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刘伟;周永兵;左丽;;贵州独山、兴义两地人群登革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3 曹虹;温扬明;邹辰;;人单克隆抗体技术用于构建登革病毒全长抗体库[A];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赵卫;李玉静;曹虹;;登革病毒感染模型研究进展及在中医上的应用[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邵焰;江丽芳;;登革病毒的分子进化和流行趋势[A];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李洁琼;高娜;范东瀛;陈辉;吴娜;王娟;安静;;日本脑炎病毒疫苗交叉保护登革病毒感染的机理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李玉华;;登革病毒及登革热疫苗研究进展[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8 陈文捷;潘宇;左丽;;登革病毒感染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董言德;赵彤言;谢超;鲁亮;宋锋林;杨发清;路宝麟;;致倦库蚊传播登革病毒可能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李洁琼;高娜;范东瀛;陈辉;吴娜;王娟;安静;;日本脑炎病毒疫苗交叉保护登革病毒感染的机理研究[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小渔;登革病毒[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主任医师 王有国;未雨绸缪 防范蚊传染病[N];大众卫生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登革病毒包膜蛋白EDⅢ抗体中和活性与增强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高博;天然产物对登革病毒抑制作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3 杭小同;登革病毒感染诊断方法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4 肖维威;登革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5 张志珊;1-4型登革病毒外膜蛋白基因DⅢ区的表达及其在血清学诊断和免疫保护方面的应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6 田衍平;还原型谷胱甘肽在登革病毒增殖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姬广辉;无感染增强的广谱抗登革病毒中和抗体的构建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8 朱武洋;衣壳蛋白基因突变对登革病毒生物学性质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9 曹政;登革病毒空壳疫苗研制及病毒空壳制备关键技术[D];重庆大学;2014年

10 涂增;虫媒登革病毒(Mosquito-borne dengue viruses)基因组进化与分子诊断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多;Ⅰ-Ⅳ型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通用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NS1抗原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王娟娟;哺乳动物上皮细胞中鞘糖脂在登革病毒感染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3 余芳芳;基底刚度对登革病毒2型感染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5年

4 王裴;FcγRⅡb抑制登革病毒prM抗体引起的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5 易海粟;登革病毒包膜EDⅢ蛋白中和抗体结合表位筛选与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广豪;Dead-box RNA解旋酶DDX25和DDX3X在登革病毒感染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7 马珍元;2014年深圳市1型登革病毒流行株的分子溯源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8 李小波;登革病毒感染诱导A549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G3BP1颗粒[D];中山大学;2016年

9 王淼;prM抗独特型抗体对登革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性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10 潘京;蚊虫细胞与蚊虫组织中登革病毒受体分子筛选与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5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465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5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