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APE1和p53蛋白在A549细胞和HeLa细胞中的结合作用

发布时间:2018-02-28 13:54

  本文关键词: APE蛋白 p蛋白 相互作用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APE1)和p53蛋白内源性和外源性相互结合作用。方法将重组质粒pET42a-hAPE1转染E.coli BL21(DE3),应用IPTG诱导GST-APE1蛋白表达,鉴定后经金属螯合层析技术纯化,通过Western blot鉴定纯化蛋白,得到GST-APE1融合蛋白。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GST蛋白沉降实验分别检测内源性和外源性APE1和p53蛋白结合作用,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确定APE1和p53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转染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应用SDS-PAGE发现GST-APE1在预期位置64×103处存在阳性条带,"Ni"柱纯化后得到GST-APE1融合蛋白,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免疫共沉淀和GST蛋白沉降实验证实APE1和p53存在内源性和外源性结合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标记的APE1和p53蛋白均为核浆共表达蛋白,氧化应激处理后,蛋白逐渐由胞浆向胞核移位,二者共定位于核膜处较明显。结论 APE1和p53蛋白在A549和HeLa细胞中存在内源性和外源性结合作用,可能与其转录调控及肿瘤放化疗疗效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purinic / aprimidinic endonuclease (APE1) and p53 protein. Methods Recombinant plasmid pET42a-hAPE1 was transfected into E. coli BL21NDE3, GST-APE1 protein was induced by IPTG and purified by metal chelation chromatography. GST-APE1 fusion protein, 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 and GST protein sedimentation assa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binding effect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APE1 and p53 protein, respectively.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APE1 and p53 protein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ing and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ansfected plasmid was induced by IPTG. The positive bands of GST-APE1 were found at the expected position of 64 脳 10 ~ 3 by SDS-PAGE, and the fusion protein of GST-APE1 was obtained after purification by "Ni" column. The results of Western blot identification, immunoprecipitation and GST protein sedimentation showed that APE1 and p53 had both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binding effects.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showed that both APE1 and p53 proteins label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were nucleoplasmic coexpression proteins. After oxidative stress, the proteins were gradually translocated from cytoplasm to nucleus, and the two proteins were located in the nuclear membrane. Conclusion APE1 and p53 proteins have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binding effects in A549 and HeLa cells. It may be related to its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病理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783,81272499)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0BB5198)~~
【分类号】:R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东;;双功能基因APE1/Ref-1:肿瘤治疗的新靶点[J];重庆医学;2007年19期

2 李梦侠;王东;;APE1/Ref-1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东;;双功能基因APE1/Ref-1:肿瘤治疗的新靶点[J];重庆医学;2007年19期

2 刘宏鸣;杨俊涛;袁涛;刘孟刚;唐春;顾红光;;谷氨酰胺酶反义基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J];重庆医学;2009年05期

3 余舒亮;王东;林俐;卿毅;杨宇馨;廖玲;李梦侠;曾林立;李增鹏;;APE1/Ref-1表达在小鼠放射性肺损伤形成中的变化特点[J];重庆医学;2009年18期

4 朱剑武;李梦侠;王东;;APE1/Ref-1线粒体定位机制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0年16期

5 娄永华,彭艳,焦炳华,孔宪涛;p53截短突变群的建立及其在HeLa细胞的表达[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佘美华,陈蓓蓓,王西明,何善述;褪黑素抗H22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3年04期

7 郭云娣;陈建华;;APE1/Re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江苏医药;2011年14期

8 李静;陈丽;肖琳;安鼎伟;李迎杰;;散发性大肠癌hMLH1和APEX基因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1期

9 Andreas Teufel;Frank Staib;Stephan Kanzler;Arndt Weinmann;Henning Schulze-Bergkamen;Peter R Galle;;Genetic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7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志敏;APE1作用相关蛋白及其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2 薛丽君;p53-p21/p27通路调节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和吉西他滨抗癌耐药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陈加平;微囊藻毒素LR对大鼠毒性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吕文天;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核转位序列敲除对其有丝分裂活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5 孙品;细胞周期调控基因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D];复旦大学;2007年

6 王晓杜;猪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内p53活性变化机制解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朱剑武;基于APE1和p53蛋白序列的多肽阵列设计及其线粒体定位序列的筛选[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8 盛青松;APE1/Ref-1基因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薇;APE1基因沉默对人肝癌MHCC97-H体内成瘤能力及AP-1信号通路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峥;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1、OGG1、XRCC1)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3 马煜;p53、p16、bc1-2及bax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1年

4 刘华;1A6、p53、nm23表达与大肠癌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王险峰;四个H22克隆细胞株的RAPD特征及H22-H8D8传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6 苏桂英;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p53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7 吴庆英;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基因表达谱分析[D];昆明医学院;2007年

8 李剑;人源基因载体phrn介导p53基因在Bel-7402中的抗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余淑坤;Ref-1、Caspase-3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苏佳;环境危险因素、DNA修复基因与肺癌病因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东;仲召阳;李增鹏;卿毅;张沁宏;;pSilence APE1对骨肉瘤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李梦侠;王东;;APE1/Ref-1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6年05期

3 卿毅;王东;仲召阳;李增鹏;张沁宏;;pSilence APE1提高骨肉瘤放疗敏感性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聚强;焦园园;丁丽华;袁斌;王晓辉;张浩;李杰之;吕秋军;叶棋浓;;新型雌激素受体β信号通路调节因子的分离及鉴定[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6年06期

2 李智涛;沈飞;燕贞;吴卫东;吴逸明;;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分析肺腺癌A549细胞中p53蛋白与p21~(CIP1)和Bim基因转录启动子的结合[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5期

3 姚智燕;赵瑞景;朱铁年;尹晓琳;冯惠东;王秀荣;马翠卿;;人LIGHT胞外区基因的克隆及融合蛋白的表达[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年01期

4 葛晓雯;李旭;任长虹;侯冰;张成岗;;P53在细胞缺氧调控中的作用[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7年06期

5 郑坚,,邹桂华,燕进,肖湘;50例鼻咽癌p53蛋白的表达[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6 薛立娟,张文岚,刘莉,王维忠;p53蛋白的降解机理[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7 王怀志,吴金生,赖大年,王青,吴飞跃,刘节;胃癌组织中p16,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8年03期

8 张智慧,许广沅,刘树范;ER、EGFR、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比较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1999年02期

9 褚汉启,EmileReyt;喉乳头状瘤HPV_(16/18)感染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6期

10 腊哲明,徐基成;p53基因蛋白在原发性肺癌的表达及意义[J];四川医学;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华;王强;侯万国;;不同链接剂修饰的融合谷胱甘肽活性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袁顺宗;谭江琳;马兵;彭旭;贺伟峰;黄正根;程文广;贾雄飞;王晓娟;胡婕;甘成军;陈希炜;胡晓红;张小容;罗高兴;吴军;;ITGB4BP与P311在细胞中的共定位研究[A];第八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袁顺宗;谭江琳;彭旭;马兵;贺伟峰;黄正根;程文广;贾雄飞;王晓娟;甘成军;胡婕;陈希炜;易绍萱;胡晓红;张小容;罗高兴;吴军;;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ITGB4BP与P311间的相互作用[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袁顺宗;谭江琳;马兵;彭旭;贺伟峰;黄正根;程文广;贾雄飞;王晓娟;胡婕;甘成军;陈希炜;胡晓红;张小容;罗高兴;吴军;;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ITGB4BP与P311间的相互作用[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王玉梅;刘畅;蒙冲;郭风云;;HEV ORF_2重组菌菌种的稳定性及融合蛋白的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陈金顶;廖明;辛朝安;;鹅Ⅰ型禽副粘病毒株融合蛋白(F)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杨素荣;姚明辉;;细胞因子GM-CSF、IL-3和GM-CSF/IL-3融合蛋白对辐射致Tf-1细胞凋亡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龚朝辉;金勇丰;张耀洲;;CTB和胰岛素融合蛋白在家蚕中表达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李芳芳;;重症肌无力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酵母菌表达及特异性鉴定[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燕凌;;酶(蛋白)融合技术研究[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敏丽 通讯员 潘越;中国医药城首批融合蛋白试剂出口[N];泰州日报;2010年

2 金陵;融合蛋白试剂首次出口美国[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吴红梅;我省首批融合蛋白试剂出口美国[N];新华日报;2010年

4 郭信麟;内外市场相互作用 港股波动难免[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刘宁春;一种有效治疗冠心病的融合蛋白发现[N];科技日报;2009年

6 一帆;治帕金森病药物有新发现[N];医药经济报;2002年

7 何清涟;权力与市场结合作用下的两极分化[N];中国社会报;2000年

8 通讯员 沈季 记者 张兆军;抗肿瘤融合蛋白进入临床试验[N];科技日报;2005年

9 ;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机理(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10 记者 魏巍 通讯员 沈季;吉大一抗肿瘤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N];长春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亚铎;犬瘟热病毒、犬冠状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何媛;功能蛋白与药物相互作用的亲和色谱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张怀;人Hepcidin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制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4 王玉梅;嵌合降钙素基因的构建及表达[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徐海燕;人BAFF基因转染细胞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D];苏州大学;2005年

6 石炳兴;靶向溶栓抗凝双功能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在血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7 蒋骅;GST-EGFR融合蛋白冲击树突状细胞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体内外实验观察[D];浙江大学;2008年

8 徐越驰;组氨酸为活性中心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和细胞自噬标记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刘荣;人4-1BBL/抗CD20融合蛋白增强抗CD3/抗CD20双功能抗体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10 钟根深;以明胶酶为靶点的小型化抗体与力达霉素构建的基因工程强化融合蛋白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雪松;应用m_2 AchR-Gilα融合蛋白鉴别m_2 AchR的特异性配体[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2 王琳;膜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其亲和多肽相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舒徐;幽门螺杆菌感染和hTERTmRNA、P53蛋白的表达在胃粘膜病变中的相互关系[D];江西医学院;2004年

4 余俚瑶;姜黄素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马莉;端粒酶、P5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仇昊;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P53及nm23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07年

7 陈U

本文编号:1547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547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9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