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肠道免疫的安全靶向载体:大肠杆菌Nissle1917

发布时间:2018-03-14 04:36

  本文选题:大肠杆菌(Escherichia 切入点:coli)Nissle 出处:《微生物学报》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如何激发高效的肠道黏膜免疫应答来预防肠道感染始终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旨在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Nissle 1917作为肠道黏膜免疫的安全靶向载体,调理胃肠道菌群紊乱、缓解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利用益生菌固有特性或优化特性进行治疗的可能性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大肠杆菌Nissle1917(EcN)是一株可口服的优良益生菌,也可作为生物载体活苗候选株,兼有较强的肠道局部定殖能力和无免疫原性的特性。该菌株还可以作为载体靶向递呈TAT—凋亡素融合蛋白治疗结肠直肠癌,并在研发靶向递呈防御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上具有重要的功能。其基因修饰株能够原位递呈特定的抗原分子,有效激发特异性的黏膜免疫应答。重组大肠杆菌Nissle-HA110-120具有体外表达特异性抗原的能力,但EcN菌体本身不会引起黏膜免疫应答,也不影响对自身抗原的外周免疫耐受。同时,EcN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尤其是因炎症导致肠道防御屏障破坏的时候,重组大肠杆菌Nissle-HA110-120在健康或患有急性结肠炎的小鼠体内都没有迁移、克隆扩增和激活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的作用。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how to stimulate the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e response, to prevent intestinal infection is always a thorny problem. This paper aims to Escherichia coli (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 as a security target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 to the carrier, conditioning gastrointestinal flora disorder, relieve ulcerative coliti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ed by probiotic characteristics or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optimiz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Nissle1917 (EcN) is an excellent oral probiotic strains, also can be used as a biological carrier vaccine candidate strains have strong local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and non immunogenic properties. This strain can also be used as a carrier for targeted delivery of a TAT apoptin fusion protein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n cancer, and research target presentation has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defensins in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 The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plants In situ antigen specific molecules,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mucosal immune response specific.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Nissle-HA110-120 has in vitro expression ability of specific antigen, but EcN cell itself does not cause mucosal immune response, does not affect the peripheral immune tolerance to self antigens. At the same time, EcN has good safety, especially when the intestinal barrier damage caused by defensive inflammation in mice,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Nissle-HA110-120 in the health or suffering from acute colitis without migration, amplification and activation of specific CD4+T lymphocyte clone.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禽类预防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374,30771603,31072136,31270171) 江苏省属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08KJA23000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教育部创新团队 科技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9ZX08006-004B)~~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岩,邢飞跃;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年07期

2 陈杰;陈勇;龚建平;;NKT细胞及其免疫功能[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许珂;魏萍;;益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年01期

4 余传信;;调节性T细胞与寄生虫感染免疫调节[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1期

5 申娜;陈乃耀;郑丽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夏海滨,金伯泉,许辉,赵宁,刘雪松,黄传书,朱勇,李恩善;TLSF_(JM)对T细胞IL-2R表达和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调节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1年06期

7 宗夏曦,刘小平;免疫调节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1995年06期

8 杨贵波;5-羟色胺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1997年04期

9 徐海燕;血管活性肠肽的免疫调节作用[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2年02期

10 乔立艳,许贤豪,张华,魏雪飞,殷剑;国际自身免疫和免疫调节会议纪要[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春;姜洪杰;黄松;;IL-2对旋毛虫不同虫株的免疫调节[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崔乃杰;崔乃强;崔华雷;付强;;SIRS-MODS-MOSF与免疫调节障碍(IRD)及免疫麻痹(IP)——(有关SIRS-MODS发病机理及对策的商榷)[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夏圣;许熊飞;郭振红;易海;岳思标;厉倩;曹雪涛;;肝脏基质微环境诱导造血前体细胞分化成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4 黄波;;Tim-3,,从免疫调节分子到肿瘤相关的分子[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光炎;;Ⅱ类反式激活因子、免疫调节和临床疾病[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蒋红;;《外周T细胞免疫调节亲合力模式》与“自我非我辨别”[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栾希英;张光波;段巧艳;胡玉敏;於葛华;段祥;张学光;;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T细胞活化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8 彭景ii;;预防和治疗SARS DNA疫苗及其免疫机理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单保恩;杨兴肖;马鸣;刘丽华;艾军;赵连梅;张小芳;;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10 王勇军;董莹莹;宦有娟;丁斐;顾晓松;;HMGB1的两种亚型具有不同调节功能[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郭莲舫;心理障碍可致感染性疾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2 记者 唐先武 特约记者 肖鑫;一种新型泛素化酶可有效清除病毒感染[N];科技日报;2009年

3 白毅;β—arrestin1蛋白核内新功能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王博;抗体工程的新纪元[N];北京科技报;2010年

5 常丽君;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中的“维和部队”[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莲娣;香菇多糖对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红内期免疫应答调节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2 孙昭;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陈月;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对抗原提呈细胞分化与功能的调节作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4 郭振红;凋亡信号和免疫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许冬梅;P-gp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6 史丽云;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新型免疫抑制性受体DIgR2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韩飞;基因重组毕赤酵母表达阿片肽对小鼠免疫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8 边莉;HGF基因修饰的MSC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控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9 陆晓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对GVHD影响的机制探讨[D];四川大学;2006年

10 裴向克;Neuropilin-1阳性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再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特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2 陈真;催乳素/催乳素受体途径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3 濮海平;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白介素-10基因克隆化及原核重组白介素-10蛋白的制备[D];青岛大学;2004年

4 孙安娜;肿瘤微环境诱导不成熟树突状细胞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古彦铮;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T细胞负性协同抑制作用[D];苏州大学;2009年

6 毛飞;骨髓间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7 王海滨;人源性TREM-1-Ig融合蛋白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的保护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8 才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志锐;细菌裂解物的免疫调节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10 厉倩;肺脏基质细胞诱导不成熟树突状细胞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9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609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a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