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体的表征及其功能
本文选题:胞外体 切入点:抗原提呈 出处:《现代免疫学》2013年03期
【摘要】:胞外体(exosome)是由细胞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y,MVB)与质膜融合并把其内含小泡排泌到细胞外而形成的一群膜性小囊泡,为一形态学定义。现已发现多种细胞可以分泌胞外体,它们在形成过程、形态、密度等方面有诸多的相似性。但由于其来源细胞各异,导致不同来源的胞外体在组成成分、作用方式以及生物学功能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胞外体具有提呈抗原,抑制或促进肿瘤发生,介导免疫耐受以及传递生物学信息等多种生理病理作用。对胞外体的深入研究,可能为疾病诊断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因此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就胞外体的形成、生化特征、提取方法及其生物学功能作一综述。
[Abstract]:Exosome is a group of membranous vesicles formed by the fusion of multivesical body (MVBB) with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secreting the vesicles into the cells, which is a morphological defini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many kinds of cells can secrete extracellular bodies, and they are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in morphology, density and so on.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origin cell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composition, action mode and biological function of extracellular bodi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Extracellular bodies have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presenting antigens, inhibiting or promoting tumorigenesis, mediating immune tolerance and transmitting biological information. Further study of extracellular bodies may provide new ideas for disease diagnosis and drug develop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formation,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extraction methods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extracellular bodies.
【作者单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11JC1410300) 国家自然基金(81072448)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维延;郭明秋;;CD1分子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年03期
2 朱学军;曹雪涛;;树突状细胞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年06期
3 何伟刚;曹雪涛;;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负向免疫调控及免疫耐受[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年05期
4 陶群;曹雪涛;;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年06期
5 吕艳青;栗原博;;组胺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1期
6 陶绍富;李济宇;;树突状细胞在器官移植中诱导移植耐受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1期
7 李罗清;孙圣刚;曹学兵;王云甫;;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活化及其IFN-γ和IL-12表达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3期
8 杨敬宁;树突状细胞的功能[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刘丹,于春雷;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耐受[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5年01期
10 严志强,沈勤,沈爱国,张沛云,顾晓松;免疫耐受法制备抗感觉神经元抗体[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月;;树突状细胞与HBV免疫耐受[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郭力;邵琳琳;刘新光;彭军;侯明;;血小板MHCⅠ类抗原分子介导CD61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3 张方;施毅;李子玲;胡波;宋勇;;mTSLPR-Ig调节树突细胞诱导哮喘小鼠免疫耐受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飚;张凤蕴;赵育莹;王丽群;周贵生;于伟玲;李殿俊;;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延长移植皮片存活期[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5 肖波;段潇潇;杨欢;;Tα146-162-iMDC对p21表达的调节在诱导EAMG免疫耐受中的作用[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福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乙型肝炎免疫耐受特点的研究[A];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7 冯洒然;黄一虹;;化学修饰与抗OX40L单抗双诱导移植物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8 杜源;马潞林;;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糖尿病小鼠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贺伟峰;吴军;黄赤兵;易绍萱;;转CTLA4Ig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何飞;袁利亚;陈国安;高琳淋;戎吉平;;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怡勇;疑心得肿瘤 心理需解压[N];大众卫生报;2009年
2 刘丹;我国科学家发现细胞受体信息传递新机制[N];大众科技报;2005年
3 董家鸿;免疫耐受:梦寐以求“上上之策”[N];健康报;2003年
4 记者 王心见;神经胶质细胞可促进脑部信息传递[N];科技日报;2005年
5 罗刚;痛觉信息传递奥秘被揭示[N];健康报;2004年
6 罗刚;治糖尿病辟蹊径免疫耐受重建成靶点[N];健康报;2004年
7 夏洪平;癌症疫苗可能“倒戈”[N];健康报;2005年
8 袁原 吴小军;胚胎干细胞发现“离子通道”[N];医药经济报;2005年
9 钱铮;日媒体:“皮肤干细胞”尚不安全,临床应用路还长[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张田勘;器官移植 柳暗花明[N];健康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东亮;核因子-κB寡聚脱氧核苷酸诱骗剂处理的供受者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丹;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免疫耐受机制异常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刘阳;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鼠免疫耐受机制异常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付嘉;重组人β2糖蛋白1及其第一结构域对抗磷脂抗体综合症患者血清诱导内皮细胞活化的影响及作为耐受原的初步探讨[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杨晓剑;T细胞疫苗诱导大鼠胰肾联合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6 严媚;1,,25-(OH)_2D_3及复方丹参对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免疫耐受和造血重建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7 石亮;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大分子自噬及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柳国艳;新型免疫抑制性受体KLRL1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9 梅爱农;胚胎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免疫原性及同源性树突状细胞对其在脑移植耐受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刘小倩;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传波;静脉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猕猴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陈昊;转化生长因子β1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及其相关机制的体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3 贾哲;不同刺激因子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4 李宏伟;输注供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大鼠皮肤移植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5 杨海燕;树突状细胞诱导半相合骨髓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米克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及诱导免疫耐受作用的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杜璇;HLA-G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诱导免疫耐受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马骁;共刺激分子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3年
9 唐湘凤;持久稳定混合嵌合体诱导免疫耐受在异种骨髓移植中作用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10 宋宏萍;超抗原SEA的基因克隆、活性蛋白制备及其诱导T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97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69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