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层起源对老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
本文选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切入点:颌骨 出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骨是一种持续自我更新的组织。在人的生命进程中,骨量在三十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多数研究认为,中老年人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展是骨骼衰老和老年性骨丢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陆续有学者证实骨骼衰老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的数量或功能下降有关。临床观察发现,在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骨骼衰老的进程并不完全同步。例如,常常发现同一个人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而拥有良好的颌骨密度和完整的牙列,另一些人可能患有严重的牙槽骨骨质疏松却并不患有全身骨质疏松症。最新的证据表明,根据胚层起源的差别,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少可分为两个不同的亚群,颅面部骨的BMSCs(起源于神经嵴主要通过膜内成骨方式成骨)和四肢骨的BMSCs(起源于中胚层主要通过软骨化成骨)。二者在体外的分化潜能有显著的差别,骨骼自我修复时会优先使用相同胚层起源的干细胞。根据这些发现,学者们提出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位点特异性”理论,同时假设该理论可能对骨骼疾病的理解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在本研究之前,胚层起源是否会调整衰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人颅面部骨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特点是否与四肢骨有显著差异尚不清楚。另一方面,外伤,肿瘤,手术及严重的牙周疾病常导致牙槽骨缺损和牙齿丧失,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给口腔修复造成了极大困难。基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组织工程技术是一种极具前景的骨修复方式。根据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位点特异性的理论,干细胞再生修复必须考虑胚层起源这一重要因素,选择与缺损区同一亚群的BMSCs作为种子细胞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目前取材颅面部自体BMSCs的方法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和疼痛,阻碍了相关研究的进行。因此,本研究在国内外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在种植手术中微创取材并分离培养人的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时利用该技术分别培养人颌骨和四肢骨来源的BMSCs,比较不同年龄组中,不同位点BMSCs的表面抗原、增殖能力和其他功能特性,首次发现干细胞的胚层起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之后利用中老年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的下颌骨临界骨缺损进行了修复,初步验证了其在组织工程修复中的有效性。第一部分胚层起源对不同年龄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特性的影响目的:探讨胚层起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进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取材不同年龄组的颅面骨和四肢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抗原、增殖能力和其他功能特性(成骨分化、细胞因子分泌及体内的骨形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随着供体年龄的增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显着下降。同年龄组的比较中,中老年供体来源的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明显高于中老年供体股骨来源的细胞,而在青年组无显著差异。与老年颌骨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老年股骨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延长,克隆率低,体内的骨形成较少,而在中年和青年组间无显著差异。与增殖和成骨特性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差异也被证实。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潜力随供体的年龄逐渐降低。在老年组中,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能力高于股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二部分中老年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下颌骨骨缺损的研究目的:研究基于中老年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颌骨临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在种植手术中徽创取材中老年人颌骨标本,分离培养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成干细胞鉴定和细胞体外扩增后,接种于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支架,用于修复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结果:光镜观察、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和多向分化实验的结果证实取材的细胞具备间充质干细胞的普遍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细胞增殖实验、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等结果证实,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支架可以为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供粘附、增殖和分化的适宜环境。在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模型中,结合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支架可以显著提升单纯支架的骨修复效果。结论:通过种植手术中取材并分离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技术。取材获得的少量中老年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后可有效完成兔临界骨缺损的骨组织工程修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春梦;;间充质干细胞表述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4期
2 吴清法,王立生,吴祖泽;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及临床应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2年03期
3 郑春梅,孙昭,曹莹,孙琪云,马丽,马冠杰,姜学英,赵春华;胎儿肺脏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与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年03期
4 余国建;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骨的研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年S1期
5 宫立众,田小波,钟永明,夏顺中;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4年11期
6 王蓓,汪维伟;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年06期
7 陈莉娜;王颖;张艳艳;关伟军;;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8期
8 ;科技动态[J];大众科技;2008年03期
9 王瑛;李宁丽;;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及受体的相关生物学功能[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年02期
10 金明顺;张毅;贾秀芬;周燕华;闫妍;刘慧雯;;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多潜能分化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可;王丁;韩之波;朱德林;韩忠朝;;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发挥免疫活性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金明顺;张毅;贾秀芬;周燕华;闫妍;刘慧雯;;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多潜能分化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争艳;刘杨;翟丽丽;杨迷玲;王立峰;;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彦;李尚珠;;间充质干细胞在血管工程中的机制及应用[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石玉;戴\戎;;周期性拉应力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影响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黎娇;朱争艳;杜智;骆莹;王鹏;高英堂;;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对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谭远超;Kevin;姜红江;黄相杰;周纪平;;间充质干细胞在骨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唐佩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临床应用前景[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戴育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胡琳莉;王昕荣;钱坤;李舟;杨薇;朱桂金;;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分化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满学杰;天津滨海新区建最大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基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满学杰;津昂赛打造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基地[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输血科 李忠俊 整理 吴刘佳;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又见新方法[N];健康报;2013年
4 上海生科院 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 曹楷;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中的孙悟空[N];上海科技报;2014年
5 记者 陈建强;首家间充质干细胞库在津建成[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冯国梧;细胞产品国家工程中心建设方案获准[N];科技日报;2007年
7 实习生 刘霞;间充质干细胞有望用于面部整形[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新佳;我国“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进入临床研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冯国梧;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规模化运营[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刘莹清;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泰达规模运营[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皓;五指山小型猪OCT-4、SOX-2基因在骨髓间充质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过表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孔德晓;间充质干细胞及胰岛素分泌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董苑;SDF-1复合PDPBB的构建及对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影响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磊;诱导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骨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房贺;连接黏附分子A在促进MSC修复CC14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6 陈洁;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7 许婷;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蟑螂过敏原诱导的哮喘中对间充质干细胞募集迁移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8 周雅丽;携氧间充质干细胞对胃癌化疗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沈舒宁;CKIP-1负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姚惟琦;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肾损伤[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立超;BTK抑制剂对间充质干细胞miR-21的调节作用[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王文杰;鸭胚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移植修复肝损伤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张猛;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马丽媛;利用MyoD基因诱导绵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肌细胞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宋维文;MicroRNA-133诱导绵羊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肌细胞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韩丽鑫;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耐维甲酸的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7 陶利;绵羊脐带和羊水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禽培养及鉴定[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陈以胜;亚低温对颅脑创伤微环境下温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夏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HepG2作用优化方法探索[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罗永慧;Pax6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728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172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