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G72蛋白表达及调控氧化应激的分子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2 20:58
【摘要】:G72是具有153个氨基酸的灵长类特有蛋白质,多项研究指出G72具有与DAO (D-amino acid oxidase)交互作用的特性,而且这些交互作用与精神分裂症、重郁症及其他精神疾病具有高度相关。DAO是一代谢D型氨基酸的酶,需要黄素做为其辅基,主要功能在于调控突触间神经传递物质D-serine的浓度。D-serine 为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的配体,NMDA受体的过活或低活可能与神经或精神疾病的发生相关。因此本论文将证明G72可能经由抑制DAO的酶活性,进而调节突触间D-serine的浓度。在此研究中,我们分别制备了pMAL-C2G-DAO、 pGEX-6p-1-G72、pET23a-DAO及pET23a-G72蛋白质表达质粒。初步的活性测试发现MBP tag的体积太大,严重的影响了DAO的活性,而GST-G72蛋白有断裂现象,因此我们以DAO-6H及重新折迭(re-folding)后的G72-6H为本论文的主要探讨对象。为了探讨G72第30个氨基酸突变后的活性,本实验以单点突变技术将G72的第30个氨基酸Arginine突变为带正电的Lysine、带负电的Glutamate以及不带电的Alanine。接着,我们探讨G72-6H和G72R30A-6H、G72R30D-6H及G72R30K-6H与调控DAO活性的差异,我们利用D-proline为受质,以不同DAO:G72之浓度比测试加入各种G72-6H后DAO的活性变化。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随着G72-6H浓度比例的增加,G72-6H显著的抑制DAO活性。G72R30A-6H、G72R30K-6H在1:16的比例下亦可抑制22.14%和13.18%的DAO活性,而G72R30D-6H却无显著的抑制现象。本研究体外实验证据证明了G72的第30个氨基酸可能扮演与DAO结合的角色并经由交互作用抑制DAO的酶活性。此机制可使脑中神经传导物质D-serine的浓度降低。这个结果也许可以说明部分研究报告所指出的G72R30K(rs2391191)于精神疾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进一步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筛查,寻找G72过表达引起的氧化应激改变。基因芯片技术筛查获得了有意义的阳性结果,说明G72对氧化应激具有影响作用。G72转染细胞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抗氧化应激基因表达上调。这种抗氧化基因表达上调有可能是G72转染细胞对增高的ROS水平的一种适应性代偿。本研究发现G72蛋白会与野生型正常的SOD1蛋白发生结合,在神经胶质瘤U87细胞株中过表达G72蛋白会诱导产生ROS,进一步证实G72参与氧化应激调控。神经胶质瘤U87细胞株中过表达G72蛋白会诱导HADHB(线粒体膜蛋白)、P21、P53、STAT1、AMPKr-1、Cytochrom C、P38α、MAPK的表达量都上升,提示过表达G72蛋白可能会通过细胞自噬、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三种路径通路伤害细胞;将G72基因转入ALS模式小鼠(SOD1_G93A)大脑运动皮质区,发现小鼠运动能力下降、寿命缩短,提示G72蛋白可能会破坏小鼠的神经细胞造成运动能力下降。本研究以SOD类似物Tempol处理G72转染细胞,以改善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结果抗氧化剂的应用有效降低了G72转染细胞的ROS水平,这一结果表明氧化应激是G72转染细胞发生的关键效应,G72通过诱发ROS,促进氧化应激的发生。有研究表明G72载体转染动物后,ROS升高是由于过表达G72诱发了氧化应激,从而说明G72很可能是诱发氧化应激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对G72转染细胞的氧化应激改变进行了验证。首先对G72转染细胞评价其ROS水平,发现ROS在G72转染细胞中升高明显,提示存在氧化应激状态改变。我们还从细胞清除ROS能力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抗氧化酶SOD1的活力,G72转染细胞SOD活力比空载体转染细胞有所下降。上述结果表明,G72转染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遭受氧化应激损伤,并且抗氧化能力受到一定程度损伤。综上所述,过表达的G72会与细胞质中SOD1蛋白形成复合物,导致SOD1堆积于线粒体,由于SOD1堆积致使蛋白活性下降,无法有效清除超氧化物,使氧化应激增高,最终导致神经细胞伤害或死亡。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4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华,王广发,丁翠敏;氧化应激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8期

2 向光大;;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其对策[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年03期

3 张洁心;殷国勇;陆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氧化应激研究进展[J];江苏医药;2008年11期

4 凌静;栾洁;;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11期

5 冯欣;杜宇;潘坤;郭琳;;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与氧化应激[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年05期

6 陈燕;李桂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化应激与肺功能的相关性[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11期

7 杨玲;许速;;氧化应激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J];西南国防医药;2012年11期

8 李洪亮;张秋芳;郑雪皎;乔静;汪选斌;;中药抗肝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3年12期

9 吴艳;黄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氧化应激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29期

10 管中;李怀芳;;氧化应激作用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姚华;马玲;;尿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2 黄园;陈志庆;邱卓君;丘卫;林燕;;运动对血液氧化应激态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博;李英贤;李莹辉;;航天飞行中氧化应激对细胞骨架的调控作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红军;江钟立;;运动、氧化应激与细胞信号转导[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曲丽娜;陈海龙;毕蕾;黄增明;李莹辉;;微重力下的氧化应激与药物防护[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赵晓琴;王瑞元;;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肌病[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先宏;丛建波;郭林超;董国福;王长振;吴可;孙存普;;海藻铁蛋白多糖对氧化应激的作用[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张晓启;刘爽;王振国;;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苏颖;刘晓民;孙延明;栾颖;王月影;;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胡高飞;朱圣华;周筠;马莹;庆宏;邓玉林;;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大鼠脑氧化应激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预防疾病,进入“氧化应激”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灵诺;身体异常与“氧化应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朱作霖;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 项铮;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科技日报;2008年

5 ;远离疾病,科学家找到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郭枫;知未来 治未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熊昌彪;氧化应激研究与中医治未病“不谋而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朱作霖;疾病防治新思路——氧化应激窗口期干预假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胜德;治“未”病提高人类主体健康意识[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褚晓明;老年痴呆与氧化应激有关联[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思颖;Nrf2缺失加剧DOX引起的心脏毒性和心功能障碍[D];山东大学;2015年

2 夏淑芳;高脂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影响及槲皮素的调节作用[D];江南大学;2015年

3 张鹏宇;硫化氢在臭氧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模型中的作用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游牧;淮南市土壤砷分布特征及基于胰岛素途径的抗砷胁迫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5 于秀华;开心益智颗粒成药性研究及对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动物的影响与机制探讨[D];吉林大学;2015年

6 易旭;茅台酒对二乙基亚硝胺引发小鼠HCC发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贵阳医学院;2014年

7 肖军;氧化应激通过亲环蛋白A促进人巨细胞病毒复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8 崔艳军;热应激和氧化应激对肥育猪骨骼肌代谢的影响及硫辛酸的调控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9 吴志勇;hOGG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及其在mtDNA过表达对高糖诱导的VECs氧化应激修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10 许明明;肝肠间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食品的调节作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艳艳;白藜芦醇对高糖“代谢记忆”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武小希;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及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文松;Nrf2/HO-1通路在氧化应激致终末期肾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4 王倩;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盼盼;活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氧化应激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毒性的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安美玲;CCK-8对甲基苯丙胺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金莲;氧化应激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5年

8 左秋红;REGγ-底物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马莉;Rap1b对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10 赵启君;PM2.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Nrf2水平的影响及与氧化应激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75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375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2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