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URI1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

发布时间:2019-01-03 13:21
【摘要】:目的分析人非经典前折叠素RPB5相互作用因子1(URI1)蛋白的特性、结构和变异体,观察URI1蛋白在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通过多种网络分析工具,预测和分析URI1的基本特性及结构。用人组织微阵列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其在多种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URI1编码1个53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性质不稳定,无跨膜片段,N末端无信号肽,非分泌型蛋白质,其mRNA在组织中广泛表达。URI1具有11个潜在的泛素化位点,其中6个为高度可信,5个为中度可信。有48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35个在丝氨酸位、11个在苏氨酸位、2个在酪氨酸位)。在第287氨基酸位有一糖基化位点,在第291、371氨基酸位也可能发生糖基化修饰,未发现乙酰化位点。蛋白质结构预测α螺旋(H)占39.63%,N端具有1个PFD功能域。URI1在多种组织/细胞广泛表达并存在明显差异表达,与基于高密度微阵列技术的BioGPS mRNA表达谱数据吻合。结论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了URI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为URI1蛋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信息。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s and variants of human non-classical RPB5 interaction factor 1 (URI1) protein and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URI1 protein in human tissues. Method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of URI1 were predicted and analyzed by a variety of network analysis tools. Human microarra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its expression in various tissues / cells. Results URI1 encodes a 535 amino acid protein with unstable properties, no transmembrane fragment, no signal peptide at the N-terminal, non-secretory protein, and its mRNA is widely expressed in tissues. URI1 has 11 potential ubiquitin sites. Among them, 6 were highly credible and 5 were moderately credible. There were 48 potential phosphorylation sites (35 at serine site, 11 at threonine site and 2 at tyrosine site). There was a glycosylation site at the 287th amino acid site and a glycosylation modification at the 291371 amino acid site. No acetylation site was found. The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ed that 伪 -helix (H) had a PFD functional domain at the N-terminal of 39.63 cells. URI1 was widely expressed in various tissues / cells an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data of BioGPS mRNA expression profile based on high-density microarray technique. Conclusi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URI1 protein were predicted by bioinformatics, which provided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URI1 protein.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系;Rush大学医学中心解剖和细胞生物学系;
【分类号】:R3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颖;阮祥燕;田玄玄;张俊丽;Alfred O.Mueck;;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GRMC1)在乳腺癌发生风险方面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2 李俊强;郭继生;王小岳;王道光;赵作辉;杨静华;;ALS小鼠脊髓组织GFAP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修饰[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10期

3 刘霞;张亮;黄荣忠;王啸;王明菊;杨柳;张陆军;陈世刚;谢鹏;;乙酰化生物学研究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荣娜;Junjie Hu;Huangxian Ju;;Highly Selective Enrichment of Phosphopeptides with High-Index Facets Exposed Octahedral Tin Dioxide Nanoparticles for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姚琪;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不同修饰间相互调控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张万军;基于新材料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多肽富集鉴定新方法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3 周菁;PGRMC1在激素补充治疗中对乳腺癌和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作用以及机制的初步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姚亚超;VDAC1在K5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关键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山大学;2013年

5 陈维倩;Ppp2ca条件性剔除小鼠胚胎期贫血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王艳;苹果实生树不同个体发育阶段蛋白质磷酸化差异修饰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季辉;RMP在~(60)Coγ-射线诱导的肝癌细胞DNA修复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3年

2 贾承政;中心蛋白C端半分子及其磷酸化性质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3 李伟;基于树状高分子的生物样品中磷酸肽检测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琦;乙肝病毒癌基因HBx与细胞癌基因RMP的协同致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D];苏州大学;2013年

5 高伟;水热法合成TiO_2-MWNTs材料用于磷酸肽检测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2年

6 于莎莎;SOD1-G93A小鼠运动皮层与腰髓中SIRT1的变化及白藜芦醇对其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伍举,应晓敏;BioSun:计算机辅助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软件系统[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年05期

2 石鸥燕;杨文万;;基于Entrez系统利用生物信息数据库[J];医学信息;2007年02期

3 谭小丹;苏永春;李彬;;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年01期

4 曹军;姚晓峰;仲来福;;生物信息学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年02期

5 李润花;贾宝财;;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医学与药物开发中的应用[J];食品工程;2010年02期

6 顾敏;曹永忠;刘秀梵;;生物信息学在A型流感病毒研究中的应用[J];病毒学报;2011年03期

7 ;基因组学和医学生物信息学(1)[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1年05期

8 来茂德;医学科学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2期

9 赖煦卉,毕安定,王洪海;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结核杆菌候选药靶基因的分析筛选[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吴兴海;梁成珠;陈长法;魏晓棠;马占鸿;黄冲;;生物信息学在出入境检疫中的应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文聪;钮冰;;基于数据挖掘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陈婷婷;郭婷婷;李林;安冬;;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功能蛋白基因序列分类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媛;崔尚金;李建伟;于康震;;分子生态学与生物信息学[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卢学春;杨波;朱宏丽;姚善谦;;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优化依硫磷酸联合方案治疗MDS的应用研究[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5 阮林;何颖;邹泽红;傅意玲;陈惠芳;陶爱林;;外源蛋白过敏原性生物信息学评价[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6 冯文龙;赵清杰;;基于遗传算法的DNA多序列比对问题[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康晓东;;生物信息学及其研究对象[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王智宇;童强松;曾甫清;刘媛;顾朝辉;郑丽端;蔡嘉斌;蒋国松;;小鼠睾丸特异性基因TSEG-4的克隆及表达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朱云平;刘湘军;魏丽萍;李亦学;;肝脏蛋白质组的生物信息学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孙琳琳;蒋继志;;生物信息学及其在作物抗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恩青;生物信息学:促动BT与IT双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刘义;生物信息学产业浮出水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3 英潮;生物信息学演绎“变脸”[N];中药报;2002年

4 中科院院士 强伯勤;生物信息学蕴有巨大效益[N];光明日报;2002年

5 白毅;加强生物信息学建设推动人类基因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周颖;李梢:生物信息学为证候研究提供新视角[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春霆 郝柏林;生物信息学孕育大产业[N];经济日报;2000年

8 刘丽丽;高性能计算为生物信息学加速[N];计算机世界;2007年

9 严飞;生物信息学 新世纪的新科学[N];大众科技报;2002年

10 张亚东;“交点”上的舞蹈[N];计算机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生物信息学中多序列比对等算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曾智勇;猪呼肠孤病毒SC-A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cDNA文库的构建和分子遗传特征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3 肖庆;硬粒小麦硒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张革新;α-淀粉酶性能与结构关系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5 李艳芸;HLA-DRB1基因编码区SNPs的分析及其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6 童庆;面向基因预测的信息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刘立芳;生物信息学中的多序列比对与模体识别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郭雨珍;蛋白质结构预测和比较的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熊峗;生物序列模式挖掘与聚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晓丽;几种舌苔蛋白组学初步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超;支持向量机在基因表达数据分类中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郭俊恩;蚁群遗传算法在序列比对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8年

3 潘志宏;植物化感作用代谢途径模拟预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4 郭洪峰;特异上调HO-1基因表达的人工转录因子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刘鹏;一个ZM401基因家族新成员(ZM908)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乐东海;耐辐射球菌DNA连接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黄志华;水稻基因组中的假基因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宁波;大鼠MYOC基因克隆及其蛋白功能预测和在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9 赵蕾;人UBF新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10 朱贤芳;生物序列的比对算法比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99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399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