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运用
[Abstract]:Since Bass and others first reported that Plasmodium falciparum (Plasmodium falciparum,Pf) was cultured in vitro in 1912, researchers have never stopped studying the technology and nutrition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of in vitro culture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Until 1976, Trager and Haynes announced the successful culture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 vitro.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in vitro culture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 infrared phase and its improved methods, as well as the ultrastructural,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cultured in vitro were briefly reviewed.
【作者单位】: 大理学院病原与媒介生物研究所普洱分部;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基金】:云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No 201201)
【分类号】:R3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树桐,潘卫庆,邓海琳,陆德如;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A1抗原部分保守区基因的序列测定[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2 ;近年来国外关于疟原虫超微结构研究的一些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79年06期
3 陈静卿;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作抗原的疟疾血清学评价[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2年05期
4 邱持平;;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营养物的需要Ⅲ.对基本营养物和抗代谢物的进一步观察[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6年06期
5 姚寿南,管惟滨;疟原虫的抗药性机理[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7年05期
6 贾伟 ,杨志伟 ,赵德萍 ,陆信;体外培养癌细胞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检测[J];海南医学;2002年08期
7 郑向阳;高永忠;;细胞传代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来源及预防[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01期
8 王秀卿;勾凌燕;王志玲;刘景东;;细胞体外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08期
9 左华泽;;人体寄生虫学液体标本封存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3期
10 高白荷,董莹,李菊f;4℃保存的红细胞在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中的寿命观察[J];医学动物防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轶敏;王新庄;李金辉;李义书;冯勋伟;;不同培养系统和传代方法对昆明白小鼠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2 杨素芳;崔奎青;陈华海;韦精卫;韦兰锋;石德顺;;兔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和NESTED-PCR支原体污染检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3 刘萍;王海飞;汪劲能;陆艳凤;赵西彪;丁家桐;;Kiss-1基因在猪初情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的定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4 董社琴;李冰雯;;对节白蜡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5 王怡;管鹏飞;薛整风;成勇;;利用SRY基因鉴定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性别[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6 赵俊;王兴满;胡勇;陈敬贤;王明丽;;动物细胞培养物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7 毕琳;李键;王中乾;;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8 夏和先;雷红;陈晨;高义;;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玉成;姚勇;汪学龙;;安徽省长丰县杨庙287名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刘菲;;合肥市某医院2010年孕妇和产妇TORCH感染检测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治国;袁耀明;;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勇;张西正;魏严;张永红;;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初步构建[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林美;范琦;张波;叶博;赵振军;李树英;;柞蚕蛹卵巢原代细胞培养方法的研究[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4 赵康峰;郭宝岚;张少平;孔建;治洪;刘景兰;张月;李毅民;;脑星型胶质细胞改进培养法[A];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遗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程树军;杜淑娟;邹志飞;;ESC与PHBV体外构建新型化妆品检测用皮肤的初步研究[A];2006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春生;杜文敬;原璐;安铁洙;;绵羊高硫角蛋白启动子(B2C)表达活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梁洋;王春生;原璐;安铁洙;;转pK2.10-拟蜘蛛拖丝蛋白基因绵羊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田长永;杨景晁;宋连喜;范强;庄岩;王立阁;鄂禄祥;柳志余;马泽芳;;辽宁绒山羊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李萍;梁雅慧;黄启福;赵京霞;刘欣;戴淼可;;三氧化二砷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1,-2,-9的活性[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谢学军;李晓微;马殿伟;李芳梅;张梅;马荣;;补肾活血中药对TGF-β_2及高糖状态下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u|¨)ller细胞活力的影响[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慧群;猪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建立[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凌健;槐糖脂补料发酵及抗真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林源吉;K562及其耐药株K562/A02细胞膜蛋白与耐药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杜瑞平;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背最长肌脂肪沉积的差异性调控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东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及体外诱导分化为表皮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6 袁烁;化瘀消ve杀胚法对输卵管妊娠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梁洋;蜘蛛拖丝蛋白基因Spidroin1嵌合体小鼠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高剑;刚地弓形虫诱导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周期阻滞及相关的抗癌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9 赵丽;三种重金属单抗的制备与抗体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付永锋;抗刚地弓形虫特异性人源抗体Fab片段的制备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振华;伴与不伴脂肪细胞共培养状态下IL-6对人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陈凤鸿;PCR法评价泼尼松龙诱导弓形虫隐性感染小鼠的复发及阿奇霉素对复发的疗效[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宋晓娣;笋用竹的组织培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建民;“复瓣玫瑰红”蔷薇的快繁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何淑玲;红芪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云丹;阳和汤体外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李永忠;壮骨镇痛胶囊含药和血浆对共育体系中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鲍腾飞;铁皮石斛组织快繁及生物反应器培养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郭雪阳;两种星鲽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三丁基氧化锡对其毒性作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李文峰;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细胞培养及其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向阳;高永忠;;细胞传代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来源及预防[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01期
2 陈林,戴祖瑞,蔡贤铮,胁诚治;我国海南省抗药性恶性疟流行情况的变迁[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3 张曦,滕峥;应用巢式PCR检测细胞培养物中的支原体污染[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1年02期
4 李颖健,刘志红;细胞培养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9年03期
5 何大澄;张鸿卿;邱相寰;薛绍白;;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问题[J];细胞生物学杂志;1984年04期
6 刘玉琴;体外培养细胞工作中支原体污染及对策[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7 杨恒林,高白荷,黄开国;青蒿琥酯敏感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蒿甲醚、双氢青蒿素的体外敏感性[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0年01期
8 杨恒林,高白荷,黄开国;咯萘啶分别与甲氟喹等5种药物伍用的体外抗疟作用[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0年04期
9 倪奕昌,徐月琴;结合代谢的抗疟药溶血毒性体外检测法[J];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0年04期
10 江钢锋;恶性疟原虫对青蒿酯钠抗性的体外培育[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书榜;王成友;;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3期
2 初明;李兴哲;金小龙;何耀鑫;;睾丸支持细胞的功能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李国兰;杨玉芝;郭岭;李治悦;;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年08期
4 李玉彬;谢利民;;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因素研究现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7期
5 齐冠鸣;杨庭树;;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12期
6 匡荣仁;梁毅;;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丁霞;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近况(综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8 李杨;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年02期
9 王见义,康正祥;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刘英舜,黄文良,吴小平,刘悦;骨表面再造理论的发展历史综述[J];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小红;安莉萍;;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近况[A];2009中国中西医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2 戴国;朱文彪;汪保和;;AcSDKP抑制体外培养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作用机理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周建大;罗成群;贺全勇;李文波;陈继业;李明;;成人成肌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吕双红;林秋霞;阙海萍;赵敏;刘少君;;体外培养蒲肯野神经元的分裂现象观察[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王R,
本文编号:2430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43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