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激活型免疫受体复合物DAP12-NKG2C自组装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3 15:27
【摘要】:自然杀伤细胞是淋巴细胞中的第三大组成部分,其功能涉及多种特定的抗感染以及抗肿瘤的自然免疫过程。自然杀伤细胞的激活状态是通过自然杀伤细胞及其靶细胞之间的免疫突触的激活信号以及抑制信号的不断整合从而通过精确的调控达到平衡。激活型免疫受体复合物DAP12-NKG2C是自然杀伤细胞中一种进行激活信号转导的多亚基跨膜蛋白复合物。该复合物中的跨膜蛋白DAP12由一个较短的胞外区、一个单跨膜的跨膜区以及含有免疫酪氨酸激活基元(ITAM )的胞内区这三部分组成,DAP12能形成含二硫键的同源二聚体。该二聚体与受体NKG2C能够通过跨膜区的极性残基的相互作用从而发生聚集,并形成异源三聚体。研究者们最近已经在胶束环境中取得了复合物DAP12-NKG2C跨膜区的晶体结构,为我们提供了该复合物的分子结构信息。然而,该晶体结构表明跨膜蛋白复合物DAP12-NKG2C中关键的极性残基接触与其他实验结果不能很好的吻合,令人疑惑的是该复合物中DAP12二聚体上的两个天冬氨酸残基只有一个与受体NKG2C上的赖氨酸残基有直接接触。到目前为止,激活型免疫受体复合物DAP12-NKG2C的装配原则仍然没有得到完整的揭示,其信号转导机制中的大量结构信息细节也仍然处于缺失的状态。脂筏结构位于细胞质膜上,脂筏结构内富含饱和脂肪酸、胆固醇以及鞘磷脂等。在多种生理过程中,脂筏结构通过募集数目众多的跨膜蛋白来完成多种细胞膜内外的信号转导与物质运输。此外,脂筏结构也被认为是磷脂酰肌醇4, 5-双磷酸(PIP2)与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与信号调控的平台。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集中在脂筏结构中的T细胞信号转导及自组装机制,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是矛盾的,而目前脂筏结构在自然杀伤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且尚无DAP12-NKG2C复合物自组装与脂筏结构关系的相关研究报道。本论文中,我们采取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方法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对激活型免疫受体复合物DAP12-NKG2C的自组装及其信号转导机制进行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进展:1.我们采用TOXCAT系统作为主要的体内实验方法,结合其他体外实验手段,确定了 DAP12跨膜区的二聚自组装及其二聚作用界面。CAT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DAP12跨膜区中的极性残基天冬氨酸以及苏氨酸能够显著影响其同源二聚信号,而其跨膜区序列中出现的常见二聚基元GXXXG则并不影响DAP12的二聚活性。由此我们确认极性残基间的相互作用是DAP12跨膜区发生二聚自组装的驱动力,D50XXXT54序列构成其二聚界面。2.根据TOXCAT实验结果,我们先后采用粗粒化模拟方法以及全原子模拟方法对DAP12跨膜区的野生型及其突变体进行了二聚自组装的分子动力学研究。通过对比野生型以及突变体的构象变化,同样发现了二聚界面上的重要极性残基D50与T54。DAP12跨膜区同源二聚体主要采取左手装配方式,二面交叉角约为20°。我们的实验结果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一致性,并与胶束中得到的DAP12跨膜区二聚体NMR结构非常相似。3.随后,我们同样采用粗粒化模拟方法以及全原子模拟方法对激活型免疫受体复合物DAP12-NKG2C的跨膜区自组装进行了分子动力学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结果及其他实验结果,我们对该复合物跨膜区的NMR结构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五个极性残基构成(包括DAP12二聚体中的一对天冬氨酸以及一对苏氨酸,以及受体NKG2C中的一个赖氨酸)的相互作用界面。这个五极性残基结构在该异源三聚体的自组装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静电网络,对维持其紧密装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进一步排除了 DAP12-NKG2C异源三聚体与另一条受体NKG2C链结合形成异源四聚体的可能性,并且提出了修运后的复合物DAP 12-NKG2C跨膜区自组装的装配原则。4.最后,我们采用粗粒化模拟方法首次揭示了自然杀伤细胞中的免疫受体复合物DAP12-NKG2C以及脂分子PIP2在能够形成脂筏结构的混合膜中的定位情况。我们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首次发现DAP12-NKG2C复合物的跨膜区位于非脂筏区,而其胞内区则通过碱性残基富集区以及ITAM区中的酪氨酸残基和PIP2的相互作用进入了脂筏区与非脂筏区的交界区。同时通过研究,我们推测PIP2分布于脂筏区中,并且在DAP12-NKG2C复合物的胞内区周围发生聚集,Ca2+离子能够调控PIP2与DAP12-NKG2C复合物胞内区的相互作用从而调节该复合物的信号转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4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安东;阎云;黄建滨;;光化学在自组装结构调控与探测中的应用[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5年01期

2 代彬;张福春;胡钧;张益;;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对多肽自组装结构的纳米操纵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3年01期

3 林娟;廖戎;万静;杨胜韬;石治川;罗建斌;周庆翰;;一种反平行螺旋多肽的自组装结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年08期

4 陈鹏;梁好均;;本体柱状的线形嵌段共聚物在受限状态下的自组装结构[J];高分子学报;2009年04期

5 李丽萍;杨其;;嵌段共聚物受限自组装结构的计算机模拟和理论预测[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年02期

6 周庆翰;林娟;罗建斌;;一种纳米多肽材料的自组装结构与机制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姚一军;王鸿儒;;纤维素自组装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8年02期

8 张旭;万立骏;;表面分子自组装结构的外界调控及STM研究进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12期

9 廖燕菲;黄文波;刘力千;傅伟文;;有机分子在单晶金表面的自组装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年06期

10 佘利敏;于迎辉;卢双赞;曹更玉;;Sb/Cu(111)表面上酞氰钴分子的吸附取向与自组装结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宇曦;白华;洪文晶;陈凤恩;石高全;;化学制备石墨烯的功能化与自组装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刘鸣华;;小分子凝胶的自组装结构调控、超分子手性与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大会报告[C];2013年

3 周鹏;徐海;吕建仁;;离子互补肽自组装结构研究——实验和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延辉;苑世领;刘成卜;;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自组装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苗新蕊;许莉;邓文礼;;硫代二丙酸十八酯在石墨表面的二维自组装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张润融;张良顺;林嘉平;;通过逆向算法设计嵌段共聚物引导自组装模板[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E:高分子理论计算模拟[C];2017年

7 张建明;刘平;;流动场下纤维素纳米晶液晶自组装机制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P:生物基高分子[C];2017年

8 卜伟锋;;聚合物/多酸基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自组装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干富伟;沈程硕;邱惠斌;;基于螺烯的吡啶盐型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及凝胶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0 张雅君;王帅;夏怡君;金英芝;宋波;;形貌可溶剂调控的小分子自组装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霞;纳米壳自组装结构呈独特光学性能[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鹏;激活型免疫受体复合物DAP12-NKG2C自组装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2 陈昌盛;硼酸肽的自组装研究及其生物医学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3 龙永福;具有共轭刚性AB型刚柔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自组装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刘凯;生物小分子的自组装用于仿生光合成和光动力抗肿瘤治疗[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7年

5 李俊俊;预聚芳酰胺的合成及自组装结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卢歆怡;银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结构及抗菌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周希蕊;自组装抗肿瘤多肽的设计合成、表征和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8 王卓识;支链对基于聚环氧乙烷链的刚柔嵌段液晶低聚物自组装结构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4年

9 张静;嵌段共聚物在稀溶液中多级自组装行为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崔丽华;分子间弱键诱导二维自组装纳米结构的形成与调控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路遥;基于半刚性配体的分子笼的动态自组装[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2 何碧;自组装两亲性阳离子肽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3 石何霞;铜原子掺杂对金表面三聚氰胺自组装结构的调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沈梦奇;OPE和PBM分子在石墨表面自组装结构的STM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5 陈南南;基于螺旋桨型、T型和线型刚棒的刚柔嵌段低聚物的合成及自组装性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6 吕品;基于环糊精自组装构筑的药物和基因载体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7 李妍花;鸡爪皮胶原蛋白提取、自组装和消化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8 李鹏程;胶原蛋白自组装结构及其离子效应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郭燕;生物大分子自组装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孔惠慧;红荧烯分子自组装结构及其应用[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39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439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8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