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鞘管定位及其周围颅底的应用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09 11:45
【摘要】:目的:腭鞘管和犁鞘管是翼腭窝后壁两个重要结构,在内镜手术和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鲜有文献在CT横断面探讨并区分腭鞘管和其内侧的犁鞘管,大多数论文在横断面上混淆这两个通道。本文旨在探讨在CT横断面上可否同时观测到腭鞘管及犁鞘管并能区分,第二是重新测量腭鞘管在CT上长度,毗邻解剖结构角度等数据同既往文献数据比较,并探寻横断面上帮助定位腭鞘管的方法。方法:探针置入20例颅骨标本腭鞘管明确该管,后行MSCT高分辨扫描,取出探针再次扫描颅骨,对照有探针图像确定腭鞘管,在CT横断面上观测能否区分犁鞘管并进行数据测量,内镜下观测并解剖腭鞘管及周围区域,进一步了解CT横断面上及颅骨解剖中腭鞘管同犁鞘管之间的区别。探寻横断面上帮助定位腭鞘管的方法。分析使用同一CT及参数的70例患者CT扫描资料,测量相应数据并同颅骨数据对照,探讨患者的横断面CT上能否同时观测并能区分腭鞘管和犁鞘管。统计对比颅骨同患者CT数据差异有否统计学意义。结果:颅骨和患者横断面上,能同时显示腭鞘管犁鞘管区别的比率、腭鞘管同翼管夹角、腭鞘管同硬腭平面夹角、腭鞘管长度、腭鞘管后口后部的浅沟同硬腭平面夹角、浅沟同矢状面的夹角(x±s)分别为:72.50%、(43.78±4.62)。、(53.14±5.48)°、(4.29±0.56)mm、(20.93±6.28)。、(2.85±3.46)°和70.71%、(43.81±5.19)°、(53.19±6.87)°、(4.34±0.68)mm、(20.31±5.54)°、(2.21±4.16)°。两组长度、夹角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42、-0.041、-0.382、0.610、0.892,P值0.05)。横断面上腭鞘管往往只显示出片段,后口后的浅沟显示为细长管状,犁鞘管显示为斜向后内的长管状。内镜下,颅骨的三个管道之间存在走行差别,翼管近乎平行矢状位向后外走行;腭鞘管稍向后内,并向下走行,出后口接连后沟,此沟起始部大多较腭鞘管在鞘突下表面形成的压迹深。犁鞘管向后内、向下走行,前部与中线夹角较大,出其鼻咽部开口后,走行于蝶骨鞘突同犁骨侧缘之间,此部分与中线夹角较小。腭鞘管同犁鞘管在前部有薄的骨质间隔,后部间隔渐宽。结论:颅骨同患者CT横断面上能够同时观测并能区分腭鞘管与犁鞘管,可以在翼管与犁鞘管之间辨认腭鞘管,也考虑借助腭鞘管后口后部的浅沟辨认腭鞘管。颅骨上观测的腭鞘管同犁鞘管走行以及解剖数据可以应用于患者的临床CT影像诊断及治疗。目的:本部分重点探讨腭鞘管后部的浅沟(以下简称后沟)在翼腭窝入路内镜手术及翼腭窝区域横断面CT中定位腭鞘管的解剖标记作用。并同时通过颅骨及冰鲜尸头的解剖,结合CT,解析国人腭鞘管的解剖构成。方法:选取20例颅骨标本,将探针置入腭鞘管以明确该管。在多层螺旋CT(MSCT)上观测腭鞘管及后沟并测量数据,并与传统方法定位腭鞘管的正确率比较。内镜下解剖2例颅骨和2例灌注新鲜尸头的腭鞘管及后沟,显露腭鞘管的解剖构成,进一步显示后沟的解剖标记作用。结果:颅骨后沟的出现率为100%(40/40),腭鞘管后口附近为半管状,较浅者26侧,较深者14侧;前后外观呈细管状24侧,长椭圆形凹陷状16侧。影像学上腭鞘管同硬腭的夹角为(53.14±5.48)°,后沟同硬腭的夹角为(20.9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沟法对腭鞘管的定位准确率高于传统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骨和尸头观测以及内镜解剖步骤详细描述了后沟的解剖标记作用。蝶窦的前下壁并不参与围成腭鞘管,腭鞘管主要由腭骨的蝶突同蝶骨鞘突下壁围成,后沟都是位于鞘突的下表面。结论:内镜解剖、颅骨CT图像、CT横断面上两种定位腭鞘管方法对比显示了腭鞘管与后沟的解剖关系,提示后沟在经鼻翼腭窝入路内镜手术及翼腭窝区域横断面CT中帮助定位腭鞘管的优越性和解剖标记作用。腭鞘管由腭骨的蝶突同蝶骨鞘突下壁围成,我们仍然支持腭鞘管这一学术命名。目的:探讨腭鞘管后部的浅沟(以下简称后沟)在患者翼腭窝区域横断面CT中定位腭鞘管的解剖标记作用;并进一步测量腭鞘管同翼管、犁鞘管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以期对放射科、耳鼻喉科和神经外科医生对于腭鞘管及其毗邻颅底解剖和临床应用,在空间关系理解上给予应用解剖数据支持。方法:探针置入20例颅骨标本腭鞘管明确该管。在MSCT上观测取出探针前、后的腭鞘管及后沟并进行数据测量;70例患者横断面CT中,采用配对的卡方检验,对比传统方法定位腭鞘管的正确比率,证明采用后沟为解剖标记定位腭鞘管的优越性。详细测量腭鞘管解剖数据。冠状位上测量腭鞘管前后口层面,翼管、腭鞘管、犁鞘管之间的距离和上下位置关系。结果:颅骨后沟的出现率为100%(40/40),前后外观呈细管状24侧,长椭圆形凹陷状16侧。CT上颅骨腭鞘管同硬腭的夹角为53.14±5.48°,后沟同硬腭的夹角为20.9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0侧CT横断面上对腭鞘管进行定位和判断,通过后沟向前判定腭鞘管,对比使用传统判定方法,对患者CT腭鞘管的定位准确率高于传统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7 vs 49.3%,P0.05)。冠状位上腭鞘管前后口层面均可以看到腭鞘管同犁鞘管之间隔。患者冠状位CT显示:翼管腭鞘管距离在前后口有差异,腭鞘管犁鞘管距离在前后口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89%侧在腭鞘管前口腭鞘管高于翼管,在腭鞘管后口层面,所有患者腭鞘管低于翼管;1.32%侧在后口层面,腭鞘管高于犁鞘管;9.21%侧在前口层面,犁鞘管高于翼管,在后端层面,所有患者犁鞘管低于翼管。结论:颅骨解剖观测、CT图像、患者CT横断面上两种定位腭鞘管方法对比,显示了腭鞘管同后沟的解剖关系,并揭示后沟在翼腭窝区域横断面CT中帮助定位腭鞘管的优越性和解剖标记作用。翼管、腭鞘管、犁鞘管距离和位置的测量,以数据形式证实三者走行的区别,解剖和读片时应加以区分。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22;R651.1
本文编号:2455152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22;R6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牛娟琴;宦怡;李康印;张成龙;郝晓东;;腭鞘管骨性结构的MSCT影像解剖学观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06期
2 胡金成;卢永田;;腭鞘管、翼管与岩骨段颈内动脉的内镜手术应用解剖与进展[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4年04期
3 靳颖;刘津平;李云生;;人颅腭鞘管与犁鞘管的位置形态及断面解剖学观察[J];解剖学报;2006年03期
4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庆国;腭鞘管定位及其周围颅底的应用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55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45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