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西咪替丁伍用弓形虫ROP2蛋白免疫小鼠诱导免疫反应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6 18:08
【摘要】:目的观察西咪替丁伍用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免疫小鼠诱导的免疫反应。方法 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组分别经皮下注射PBS、弓形虫ROP2蛋白+PBS、弓形虫ROP2蛋白+福氏佐剂和弓形虫ROP2蛋白+西咪替丁[200 mg/(kg.d)]免疫BALB/c小鼠,每次ROP2蛋白免疫剂量为100μg/只(200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于首次免疫前和每次免疫后2周,采血分离血清。末次免疫后2周,每组小鼠随机处死8只,无菌分离脾细胞,CCK-8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全血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各组剩余12只小鼠经腹腔感染弓形虫RH株速殖子(5×104个/鼠),观察攻击感染后小鼠生存时间。结果末次免疫后2周,A、B、C和D组小鼠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659.750±239.962)、(872.750±197.011)、(1 600.750±480.680)和(1 494.375±451.655)pg/ml,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分别为0.504±0.078、0.592±0.160、1.068±0.111和1.046±0.147,脾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504±0.078、0.592±0.160、0.831±0.130和0.762±0.089,外周血CD4+/CD8+比值分别为0.504±0.078、0.592±0.160、0.831±0.130和0.762±0.089,C和D组均显著高于A和B组(前3个指标,均P0.01;后者,均P0.05),D组与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免疫组弓形虫攻击感染后,A、B、C和D组小鼠的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96、108、132和132 h,C组和D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长于A组和B组(P0.05),D组与C组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可增强ROP2蛋白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cimetidine combined with Toxoplasma gondii rod protein 2 (ROP2) immunization in mice. Methods 80 BALB/c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group B, group C and group D. ROP2 protein PBS, of Toxoplasma gondii was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into each group. Toxoplasma gondii ROP2 protein adjuvant and Toxoplasma gondii ROP2 protein cimetidine [200 mg/ (kg.d)] were used to immunize BALB/c mice at a dose of 100 渭 g / mouse (200 渭 l) per ROP2 protein for 3 times at an interval of 2 week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fore the first immunization and 2 weeks after each immunization. Two weeks after the last immunization, 8 mice in each group were killed at random, spleen cells were isolated aseptically, an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was measured by CCK- 8 method.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 lymphocyte subsets and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serum IgG antibody and interferon-纬 (IFN- 纬) levels in mice. The remaining 12 mice in each group were infected with Toxoplasma gondii RH strain Tachyzoites (5 脳 10 4 / mouse) through abdominal cavity to observe the survival time after infection. Results the serum IFN- 纬 levels in group A, B, C and D were (659.750 卤239.962), (872.750 卤197.011), (1 600.750 卤480.680) and (1 494.375 卤451.655) pg/ml, respectively at 2 weeks after the last immunization. The serum specific IgG antibody levels were 0.504 卤0.078, 0.592 卤0.160, 1.068 卤0.111 and 1.046 卤0.147, respectively. The 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of splenocytes were 0.504 卤0.078, 0.592 卤0.160, 0.831 卤0.130 and 0.762 卤0.089, respectively. The ratio of CD4 / CD8 in peripheral blood was 0.504 卤0.078, 0.592 卤0.160, 0.831 卤0.130 and 0.762 卤0.089, respectively. The ratios in C and D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 and B groups (P 0.01). In the latter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 group and C group (P0.05).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mice in groups A, B, C and D were 96108132 and 132h,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survival time of mice in groups C and D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groups A and B (P0.05), D group compared with group C, P 0.05, P < 0.01), and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mice in group C and D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group B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cimetidine can enhance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induced by ROP2 protein.
【作者单位】: 蚌埠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安徽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安徽病原生物学省级实验室人兽共患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No.2010CB530001)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No.KJ2012A201)~~
【分类号】:R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魏庆宽;;弓形虫多基因核酸疫苗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年02期

2 刘瑞梓,郭虹,王赛梅;西咪替丁抗疟作用的研究Ⅰ.西咪替丁对体外恶性疟原虫生长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6年04期

3 郭虹,刘瑞梓,林琼莲,甘秀凤;西咪替丁抗疟作用的研究Ⅱ.西咪替丁对鼠疟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年02期

4 魏庆宽;李瑾;傅婷霞;柏雪莲;崔勇;张佃波;王洪法;刘玉冰;付斌;宰德福;黄炳成;刘克义;韩广东;;弓形虫ROP2核酸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年05期

5 李文姝;谢自新;陈庆新;陈韶;张丽芳;;弓形虫ROP2-SAG1重组复合蛋白及其重组质粒的免疫效应[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0年05期

6 乔彦良,杨汉春,郭玉璞,马贤本,盛英霞,付兴伦;西咪替丁对鸡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J];中国兽医杂志;2000年01期

7 郭虹,刘瑞梓,林琼莲,甘秀凤;西咪替丁抗疟作用的研究 Ⅲ.西咪替丁对感染疟原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萍;朱善元;成大荣;陆广富;贾宁;;新鱼腥草素钠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02期

2 李运娜;黄金贵;李建华;宫鹏涛;杨举;李赫;李淑红;张西臣;;刚地弓形虫亲环蛋白基因TgCyP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Hela细胞内的表达[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1年04期

3 于挽平;海南省疟疾研究文献述评[J];海南医学;1998年02期

4 刘瑞梓,郭虹;两种不同H_2R拮抗剂抗疟作用的比较[J];海南医学;2000年04期

5 乔彦良,李桂华,遇欣,盛英霞,张妍,郭步术,赵金东,辛长源,杨汉春;甲硝唑对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作用影响的观察[J];辽宁畜牧兽医;2001年05期

6 谭逵;张琼;范久波;谢荣华;蒋立平;吴翔;舒衡平;;弓形虫新基因wx2表位疫苗免疫小鼠的保护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年09期

7 魏庆宽;;弓形虫多基因核酸疫苗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年02期

8 黄艳萍;西咪替丁的临床新用途[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张丽茹,张丽娜,王晓蕙,蒋燕;国内疟疾治疗药物的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1年05期

10 刘苗苗;周鹏;朱兴全;;弓形虫棒状体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学;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曲道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哈斯苏荣;复方丁氨丙磷溶液的药效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李金贵;一氧化氮与雏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的互作关系[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源源;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3的高效表达及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文娟;云南微小按蚊饲养及对间日疟原虫人工感染的初步观察[D];大理学院;2010年

3 张华;不同硒源对兔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罗旭东;西咪替丁对孕鼠生殖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张琼;弓形虫入侵相关蛋白MIC3的定位及DNA疫苗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李萍;新鱼腥草素钠对雏鸡免疫应答和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7 黄祥盛;弓形虫ADF基因亚单位疫苗与核酸疫苗的实验免疫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铁娥;刚地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7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9 郑蓓;鸡和鹌鹑β-干扰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昆,陈晓光,李华,支国舟;弓形虫ROP2基因的体外扩增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2 张凤民,李呼伦,郭彩玲,李绍贤;甲腈咪胍实验治疗小鼠P615移植瘤及其抗肿瘤机理[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3 刘瑞梓,赵怀玉,贾继东,许世稳;西米替丁对常见胃病患者体外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0年06期

4 杨骅;西咪替丁的新用途——免疫调节[J];新药与临床;1989年06期

5 王兴旺;几种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简易方法[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1年01期

6 彭聿平,邱一华,张清泉,,王健鹤;去甲肾上腺素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年01期

7 潘星清;周铭贤;严自助;郭菁;任道性;;酮替芬、赛庚啶及苯噻啶抗疟作用的实验观察[J];医药工业;1988年01期

8 王世海,熊美华,王秀珍,刘露霞;弓形虫速殖子细胞质、细胞膜、排泄-分泌抗原蛋白分子测定及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试验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年03期

9 钟晓芝;李文姝;张丽芳;石朝辉;陈俊;闵太善;;弓形虫ROP2-P30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应的初步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年07期

10 周铭贤,潘星清,童小妹;酮替芬、赛庚啶及苯噻啶体外抗恶性疟原虫的作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强,高兴政;弓形虫动物转种条件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0年01期

2 邹路,关淑春,邹宝生;儿童弓形虫性腹痛[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年05期

3 黄星,张光明,赵华竹;1990~2000年新疆弓形虫病研究回顾[J];地方病通报;2001年04期

4 李慧珠;弓形虫与弓形虫病[J];生物学通报;2002年05期

5 周立,张立新,唐建民;大庆市人群感染弓形虫情况的调查[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5期

6 王月芹,刘晓田,任丽娜,杨方;牡丹江市264例献血源弓形虫调查[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庞启贞;浅谈弓形虫对妊娠的危害和防治对策[J];中国热带医学;2002年02期

8 魏梅雄,张述义;上海市人体弓形虫病研究概况[J];医学综述;2002年06期

9 万红娇,曹冬凤,宋贤响;中医药防治弓形虫病现状[J];山东中医杂志;2004年10期

10 陈望阳;搂抱猫狗当心患弓形虫病[J];农村新技术;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引洁;吴文学;贺国强;;弓形虫病的诊断现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李辉;张健;;一例犬弓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3 李祥瑞;;弓形虫病的流行的新趋势[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崔平;秦建华;方素芳;;河北省动物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晶;蔡进忠;于晋海;夏兆飞;林德贵;刘群;;几种动物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初步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王权;蒋蔚;荆振宇;陈永军;杨康;宋宁宁;崔常勇;;五种中药体外抗弓形虫抑制效果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蔺智兵;张厚双;曹杰;周勇志;李国清;周金林;;弓形虫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娜;穆名杨;李红魁;何建斌;;中国东北地区鸡源弓形虫的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巩薇;卫礼;王吉;贺争鸣;邢瑞昌;;实验小鼠弓形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西岐;刘秀兰;张克功;于德顺;;猫弓形虫病的诊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轶南;弓形虫病 危及胎儿健康[N];保健时报;2005年

2 临城县畜牧局 李路民;猪得弓形虫病 吃了猫的亏[N];河北科技报;2002年

3 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甘绍伯 副主任医师 冯曼玲;弓形虫——宠物的“宠物”[N];健康报;2000年

4 连孝华;孕妇玩猫狗易危害胎儿[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5 林晓丽;养猫者易感染弓形虫应谨防患精神分裂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小郭;弓形虫病危害不轻[N];中国商报;2000年

7 戴培红;北京友谊医院探索治疗弓形虫病的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蔡玉冰 通讯员 黄贤君;弓形虫没你想的可怕[N];广东科技报;2012年

9 李水源;当前猪场弓形虫病的防控[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10 王志海 邵芹;犬弓形虫病[N];中国畜牧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亮;弓形虫“迟发型死亡”机制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2 张东林;弓形虫病分子诊断方法及弓形虫分离株耐药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3 司进;弓形虫病免疫诊断及靶向生物治疗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4 周永华;弓形虫慢性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世国;精液传播弓形虫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余莉;利用RNA干扰技术双通道抑制弓形虫嘌呤补救合成途径[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7 肖月;应用三种抗原的弓形虫流行病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马亮;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贾博寅;感染弓形虫宿主的转录组及标识性microRNAs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王洪法;弓形虫ROP2基因在大肠杆菌和卡介苗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艳波;急性弓形虫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与抗动物弓形虫病药物的初步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崔平;河北省动物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曹丽艳;弓形虫GJS株表面抗原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4 陈杰;上海市宠物犬、猫的弓形虫病流行病学研[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叶强;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的功能组分分析与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6 孟鹏;半套式PCR技术检测土壤中弓形虫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7 蒲元华;鸡感染弓形虫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及在组织中分布[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8 王娜;新型抗原传递载体在抗弓形虫病疫苗上的初步应用[D];延边大学;2011年

9 王花;安徽省市售猪肉弓形虫感染阳性率及基因分型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杨振;我国部分地区水生动物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70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470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8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