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肝内归巢

发布时间:2019-11-16 21:20
【摘要】:目的建立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分离培养的方法,并将ADSCs移植于体内,观察其致瘤性及肝脏归巢情况。方法取皮下脂肪用0.075%Ⅰ型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获取小鼠ADSCs,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表面分子、细胞周期;并将ADSCs注射到小鼠皮下观察其致瘤性,及尾静脉注射观察其肝脏的归巢。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高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CD45、CD11b、CD14;细胞周期显示G0/G1、S、G2/M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0.1%、7.9%、12%;ADSCs具有低免疫原性,不表达CD40、CD80、CD86、MHCI、MHCII以及PDL-1。在IFN-γ作用下,可轻度上调CD40、CD80以及PDL-1。ADSCs移植后未见成瘤,且可在肝脏实质内多处定居。结论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可以从小鼠脂肪中分离出高纯度的间充质干细胞,且ADSCs移植后能在肝内定居。
【图文】:

小鼠,标志物,细胞


;每毫升细胞悬液中加入1μlCFSE,,5%CO2培养箱37℃孵育15min,期间注意混匀,全培洗涤2遍。用高糖DMEM将细胞重悬成1×107/ml;由尾静脉注射100μl到正常BALB/c小鼠体内(n=3)。7d后制取肝脏冰冻切片,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以正常BALB/c小鼠的肝脏做对照。2结果2.1小鼠ADSCs的形态学观察小鼠ADSCs接种于培养皿24h后,可见细胞已经贴壁,48hr后换液去除非贴壁细胞,可见细胞已经生长出触角,呈梭形或三角形;开始几天细胞生长缓慢,生长1周左右,细胞60%~70%融合,成纤维样生长,细胞形态一致(图1),之后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很快能够达到90%以上融合状态,呈螺旋状生长。2.2小鼠ADSCs表面标志物的表达细胞传代纯化后取第3代ADSCs进行流式检测CD29、CD90(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34(造血干细胞标志物),CD45(白细胞标志物),CD14(单核细胞标志物),CD11b(巨噬细胞标志物)等表达,如图2A,B所示,分离培养的ADSCs高表达CD29(99.8%)和CD44(93.7%);CD34、CD45、CD11b和CD14的峰与ISOTYPE(同型对照)峰完全重叠,阳性率为0,说明ADSCs不表达CD34、CD45、CD11b和CD14。ADSCs具有低免疫原性,因此我们检测了其表面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小鼠ADSCs不表达CD40,CD86,PDL-1,MHCI以及MHCII,这些免疫分子的峰与阴性对照峰完全重叠;CD80的峰较同型对照峰稍右移,表现为低表达CD80(图2C);而在IFN-γ刺激下,CD80、CD86、PDL-1的峰较同型对照峰右移,表现出轻度上调(图3),其它免疫相关分子无明显变化。2.3小鼠脂肪间充干细胞的细胞周期检测原代ADSCs长满后,收集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G0/G1、S、G2/M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0.1%、7.9%、12%。分离培养的细胞大部

表面标志,同种异体移植,小鼠,宿主免疫


其它无明显的变化。而且有学者发现ADSCs在体外不能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12],这些都为ADSCs的同种异体移植时逃逸宿主免疫监控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最早在2005年报道细胞因子cocktail法可以诱导ADSCs向肝样细胞诱导[13],ADSC能够分泌细胞因子和肝再生生长ventsE10010110210393.7%ISOTYPECD442560AventsE10010110210399.8%ISOTYPECD292560BventsE100101102103ISOTYPECD802560C图2小鼠ADSCs表面标志物和免疫分子的表达Fig.2Surfaceandimmune-relatedmarkersexpressions(red)onmouseADSCs.A:CD44;B:CD29;C:CD80.ISOTYPE:Negativecontrol(Black).ventsE100101102103ISOTYPECD402560AventsE100101102103ISOTYPECD802560BventsE100101102103ISOTYPEPDL-12560C图3IFN-γ对小鼠ADSCs表面免疫分子表达的影响Fig.3EffectofIFN-γontheexpressionofimmune-relatedmarkersonADSCs.A:CD40;B:CD80;C:PDL-1.图4小鼠ADSCs的肝内归巢Fig.4CellhomingtotheliverofmouseADSCs.A:DAPI;B:CFSE;C:DAPIandCFSEoverlay.ABCOverlayCFSEDAPIhttp://www.j-smu.comJSouthMedUniv,2013,33(8):1151-1154··1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国;颛孙永勋;冉丕鑫;张炜;莫晓能;吴浩;李依群;;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2 毛越苹;陈明春;黄咏菁;曾凡钦;;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标记[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郑丽娜;张晓刚;汤为学;王佳南;;以间充质干细胞为饲养层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孙艳;张洹;;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鉴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年12期

5 仝识非;宋治远;姚青;万瑛;邹丽云;;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纯化培养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6 鞠晓东,娄思权,田华,王卫国,刘延青;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06期

7 韩小强;瓦龙美;;小鼠胚胎卵黄囊与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生物学特性相似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0期

8 陆晓茜;刘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05年12期

9 黄雅静;孙万军;孙琪云;王冬梅;艾辉胜;;脂质体介导pcDNA3.1-HGF瞬时转染小鼠MSCs及转染效果检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杨立业,刘相名,惠国桢,费俭,郭礼和;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分化[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阳;察鹏飞;彭铮;张成聪;;成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研究[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秀森;李红;张毅;毛宁;;bFGF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朱恒;江小霞;刘元林;张毅;毛宁;;间充质干细胞选择性调节破骨细胞发育和功能[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4 郭勇;张西正;李瑞欣;郭春;闫玉仙;孙鹃;;冻存和传代后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少光;池颖;戎丽娟;邢文;卢士红;赵钦军;马凤霞;韩忠朝;;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比较[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李勇;许勇峰;刘正山;周畅;张成;;Microdystrophin在肌管形成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郭勇;张西正;李瑞欣;张春秋;郭春;;拉伸刺激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霍思维;苏永峰;张毅;毛宁;;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王巧稚;韩艺;赵宏贤;余鸿;刘广益;;当归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和毒性检测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蓉;张卓;徐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和基础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松;TRPM8是“冷”蛋白[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陈德仁 黄国良;人体内的水知识[N];福建科技报;2009年

3 吴m#麓;小鼠医院:老鼠为我们而病[N];北京科技报;2008年

4 魏忠杰;人体乳腺癌病毒可能源自小鼠[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吴晓东;中美交流人类和小鼠全基因组功能分析研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6 记者  江世亮;终极分化体细胞克隆小鼠成功[N];文汇报;2006年

7 陈子久 李文辉 沈晓梅;给抗癌思维加点新“元素”[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记者 杜华斌 张巍巍;科学家成功创建小鼠痛苦表情指数[N];科技日报;2010年

9 张筠;南京专家建立可调控小鼠生物钟模型[N];江苏科技报;2010年

10 常丽君;哈佛育出能“闻”出光线的小鼠[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620nm非相干红光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光生物调节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东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及体外诱导分化为表皮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3 张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特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初步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4 赵迎泽;BMP9通过MAPKs通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5 黄雅静;肝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MSCs防治小鼠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6 易茹;脂肪来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自我更新相关的MicroRNA[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陆琰;四种方案诱导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D];暨南大学;2009年

8 孙昭;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9 许贞书;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对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10 王海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免疫耐受[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守琴;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的体外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2 张茜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诱导其重编程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体外重建角膜后板层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齐凯;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初探[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马兰兰;不同胎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田毅;人脐带Wharton's jelly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与脑肿瘤干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谢镇国;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野百合碱诱发的大鼠肺动脉重构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8 李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三维载体接种方法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朱华民;两种细胞因子组合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周长辉;人脐带Wharton's Jelly及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2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562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2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