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自噬在真核细胞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中的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7 22:45
【摘要】:鲍曼不动杆菌(A. baumannii)是一种革兰阴性的机会致病菌,能够导致多种感染性疾病,感染尤其易出现在免疫缺陷、昏迷、术后、创伤后及一些慢性疾病的住院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所致死亡率在19-54%之间,其耐药株的流行及其在环境中生存能力强等原因,都使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鲍曼不动杆菌此前一直被认为是胞外菌,但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鲍曼不动杆菌能够粘附、侵入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并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生存。但宿主免疫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关系和机仍不明确。 自噬是一种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也是真核生物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对于细胞在饥饿状态下得以存活,自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清除一些多余的或老化的细胞器,以此维持代谢的平衡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该过程中一些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形成自噬小体,自噬小体通过与溶酶体融合,最终在自噬溶酶体中降解。 自噬已被发现与机体控制多种细胞内微生物感染有关,鲍曼不动杆菌是否会介导自噬的发生,自噬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有何作用,尚无文献报道。本课题组对鲍曼不动杆菌在哺乳细胞中是否能诱导自噬反应进行了探索。 本研究旨在明确鲍曼不动杆菌是否能诱导哺乳细胞发生自噬,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发生的起始过程(哪些配体蛋白参与)、信号通路及该自噬反应对感染结局的影响,并探讨在此反应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关键因子。 本研究采用LC3荧光表达蛋白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应用自噬诱导剂预处理及用自噬抑制剂预处理后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LC3荧光斑点形成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HeLa细胞的自噬小体等结构,以证实自噬的发生;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细胞的LC3表达情况,通过计算LC3-II/LC3-I比值来评判细胞自噬程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研究胞内鲍曼不动杆菌菌体与致敏蛋白的共定位关系,以判断哪些蛋白参与了自噬的起始过程,应用RNA干扰技术,敲除其中的某些蛋白后的细胞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方法,判断细菌与其他致敏蛋白共定位情况及LC3表达情况来明确某些蛋白在菌体致敏自噬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胞内菌体与LC3斑点、酸化溶酶体及LAMP1的共定位关系及p62在感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明确该自噬是否为完全自噬;应用RNA干扰技术及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LC3表达情况,研究该自噬的信号通路;应用鲍曼不动杆菌野毒株及其磷脂酶D突变株感染HeLa细胞,通过蛋白印迹技术检测LC3表达情况,研究磷脂酶D对该自噬的影响,并进而通过磷脂酶D原核表达及免疫荧光技术,研究磷脂酶D对该自噬的影响的作用位点;最后,通过琼脂糖平板细菌涂板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巨噬细胞,明确自噬对鲍曼不动杆菌细菌清除的影响。 结果如下: (1)我们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HeLa细胞,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蛋白印迹法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可以诱导HeLa细胞发生自噬反应,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了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HeLa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形成。本研究也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蛋白印迹等方法,证实了该自噬为完全性自噬。 (2)鲍曼不动杆菌诱导的自噬是通过泛素E3连接酶LRSAM1与泛素化蛋白包绕菌体,并与募集的自噬的配体蛋白NDP52及p62/SQSTM1作用而启动的。敲除骨架蛋白sept2和sept9后,,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细胞的p62/SQSTM1和NDP52不能在菌体周围募集,鲍曼不动杆菌诱导的自噬受到抑制,从而说明鲍曼不动杆菌诱导的自噬依赖于骨架蛋白成分。通过应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蛋白抑制剂,发现Beclin-1/Atg7/Atg8、MEK/ERK及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参与了鲍曼不动杆菌诱导哺乳细胞的自噬反应的发生。 (3)最后,我们通过琼脂糖涂板及光学观察方法,应用自噬诱导剂及抑制剂,证实了自噬能够促进宿主细胞对胞内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 综上所述,本实验首次发现并证实了鲍曼不动杆菌能够诱导哺乳动物细胞发生自噬反应,也明确了自噬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作用,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国内外率先开展对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自噬现象及自噬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其发生机制、信号途径及鲍曼不动杆菌参与自噬的蛋白分子进行深入探索。
【图文】:

鲍曼不动杆菌,基因,耐药


第 1 章 文献综述适应环境压力,并能做出改变的能力。鲍曼不动杆菌对天然耐药机制的不为一个多重耐药的病原体。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已成为我国院内病原菌之一。曼不动杆菌在抗生素压力下,比如在一个高危环境下(在医院监护病房中被广泛使用),有捕获抗性基因的能力,基因多态性分析也印证了,鲍曼分的耐药基因都是新近从绿脓杆菌、沙门菌属或大肠杆菌获得的(Fou。还有一些耐药基因来源于遗传,也有一些遗传基因来源于偶然的突变。(动杆菌耐药性的出现可能是病人间相互传播的征象,也可以当成是鲍曼不发的一个预兆(Villegas,2003)。

模式图,自噬,分子伴侣,模式图


图 1.2 大自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的模式图Figure1.2 Model cart of macroautophagy, microautophagy and 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1.3.2.2.1 大自噬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生物学中控制蛋白质降解的不同的关键方面。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主要局限于针对哪些被破坏的蛋白,但细胞也需要处理更的受损的、可能有毒性的或多余的结构,这些结构中也包括完整的细胞器,而这都是噬能涉及的功能范围(Yang,2010)。细胞质里的某些胞质内容物或一些细胞器被隔进一个双层膜结构中,这个双层膜结构通过延伸和闭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双层膜结构囊泡,被称为自噬小体,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最后在自噬溶酶体中来自溶酶体的各种水解酶把这些内容物降解、重新释放回胞质内循环再利用。这个过称为大自噬,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噬。(图 1.2)大自噬是介导细胞成分降解的主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登嫣;强桂芳;赵晓英;梁勤;;正常粪便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耐药性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2 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倪语星;邱海波;石岩;施毅;王辉;王明贵;杨毅;张菁;俞云松;;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08期

3 柯丹霞;印遇龙;;小G蛋白对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J];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08期

4 侯丽颖;孙燕佩;张旭光;赵栋;吴坤;;维生素E琥珀酸酯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保护性自噬[J];癌变.畸变.突变;2013年05期

5 程玉;李春辉;;胃癌中Cx43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陈松峰;邵增务;;自噬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年04期

7 郑溜丰;彭健;;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外周信号调节采食量的分子机制[J];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10期

8 周亮;张喜凤;周娜汝;吴蓉花;李运生;张宇;张运海;;雷帕霉素对小鼠体外受精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12期

9 肖堂利;孙蕾;管旭;杨可;何婷;徐新丽;黄云剑;赵景宏;;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自噬的改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23期

10 Jun Cheng;Min Quan;Liang Wu;Qi Wang;;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韬;马兰萍;于霆;王昕;余科;沈竞康;;mTOR激酶抑制剂SCC-31的临床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黎;血流感染回顾性临床研究及患者免疫功能与预后的基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2 杨爱民;Neuronostatin对痛觉、胃肠运动和情绪的影响及脂基化蛋白LC3-Ⅱ的半合成[D];兰州大学;2013年

3 黄星;凋亡抑制蛋白XIAP抑制自噬促进肿瘤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宋兴国;抑癌基因PDCD4对肿瘤和巨噬细胞自噬的抑制效应及其分子机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刘峗;调控镊钴基纳米材料及纳米基因载体的自噬效应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沈薇;卵巢衰老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和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臧凌鹤;冬凌草甲素增强U937细胞吞噬凋亡小体的机制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2年

8 安涛;NRG-1保护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桂耀松;mTOR信号通路参与肺纤维化发病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张伟;NO/cGMP信号通路在新生和未成熟雌性大鼠卵泡形成和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勇;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细菌检出的临床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2 魏芳;ApoG2对乳腺癌MCF-7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3 尚斌;抑制自噬对内皮祖细胞促进静脉血栓机化再通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刘荣雕;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分子LVAKT与LVFLOT的初步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3年

5 谭俊玲;小鼠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自噬与自噬诱因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秦真真;自噬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江苏汉族人群女性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7 汪勇;mTOR信号通路在雌激素调节仔猪睾丸支持细胞增殖中的作用[D];西南大学;2013年

8 陈亚楠;自噬与卵巢上皮性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9 卜一;mTOR、FKBP38在SOD1-G93A转基因小鼠中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10 罗国兰;4E-BP1及其不同磷酸化位点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73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573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6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