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子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宫颈癌己成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对妇女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淋巴转移是子宫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其预后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由于淋巴结伴行于大血管分布,腹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需连续成片的切除腹盆腔血管周围的淋巴脂肪组织,最后表现为血管“裸化”,腹盆腔血管走行复杂且存在解剖变异,因此容易损伤血管,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腹腔镜腹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血管损伤率为1.08~4.71%,最常见的血管损伤是静脉损伤,尤以髂总和髂内外静脉最易损伤。造成损伤的因素有很多,如解剖的不熟悉或解剖的变异等,因此有必要对腹盆腔变异血管进行研究。目前对变异血管无明确定义。《系统解剖学》提到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血管的起始或汇入、分支、管径、数目和行程通常会不同变化。因此,血管的形态、数值并非都完全相同,有时可出现变异,甚至异常(畸形)。传统的腹盆腔血管研究方法为尸体解剖及血管铸型,但尸体标本量有限、尸体与活体状态下血管解剖学参数有所不同。近年来DSA、CTA及MRA等技术飞速发展,其中CTA技术相对无创,扫描时间短;但二维性,无法直观了解血管开口及走行。数字妇产科学基于三维立体可视化、个性化,将复杂的腹盆腔结构,利用影像学设备与数字软件的结合,获得完整和高度仿真的3D解剖图像。目前利用CTA数字化三维重建对腹盆腔变异血管进行研究报道极少。第一部分 与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相关的在体女性变异血管的三维数字化解剖学研究[目的]通过从三维立体的角度观察构建的在体女性盆腔区域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来研究变异动静脉形态结构特点。[方法]1.收集2009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科就诊而行薄层(≤1mm)CTA检查患者1623例的数据。排除有巨大盆腔包块、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史,盆腔血管显像模糊及有伪影干扰患者。所有收集的数据均以Dicom3.0格式导出刻碟保存。2.将连续断层扫描CTA原始数据集导入医学三维重建软件,分别利用平扫期数据建立骨盆三维模型,动脉期数据建立盆腔区域动脉血管网三维模型,静脉期数据建立盆腔区域静脉血管网三维模型,所构建模型均以STL格式导出保存。3.将骨盆和盆腔区域静脉血管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均导入动脉期数据中进行汇合配准。在Mimics的三维视图窗口中观察盆腔变异动静脉结构特点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髂动脉变异情况:少见(6.96%,113/1623),髂内动脉总体左侧变异例数多于右侧总体(P=0.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总体左侧和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4、P=0.118)。以Ⅱ型(走行异常)为主(91.15%,103/113),主要指血管走行迂曲(99.03%,102/103)。髂总动脉Ⅰ型(管径异常)有5例(0.31%,5/1623)。Ⅲ型(其他)变异情况有5例(0.31%,5/1623):髂总动脉缺如2例,左侧髂总动脉与左肾下段有一异常交通支2例,左侧髂内动脉发出异常分支1例。2.闭孔动脉变异情况:较多见,按病例数计算总体变异率23.48%(381/1623),按一侧计算变异率15.13%(491/3246)。右侧的变异例数多于左侧,且单侧多于双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1)。类型以Ⅱ型(变异闭孔动脉1支)为主,即变异闭孔动脉替代正常闭孔动脉。3.髂静脉变异情况:复杂多见(51.57%,837/1623)。髂总静脉总体变异率20.33%(330/1623),按一侧计算变异率10.35%(336/3246)。以左侧多见85.15%(281/330),变异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总体变异和Ⅱ型、Ⅲ型变异均以左侧多见(P0.001、P0.001、P=0.002)。髂总静脉变异Ⅰ型(数目异常)以髂总静脉缺如为主,以右侧为主(P=0.004);Ⅱ型(异常交通支)主要指髂总静脉与髂内静脉存在异常交通支,最常见为左侧髂总静脉与右侧髂内静脉存在异常交通支(81.78%,211/258);Ⅲ型(其他)均表现为静脉中间存在分叉。髂外静脉总体变异率36.66%(595/1623),按一侧计算变异率20.89%(678/3246)。髂内静脉总体变异率49.60%(805/1623),按一侧计算变异率28.34%(920/3246)。髂内外静脉变异均以右侧多见,变异类型主要以Ⅰ型(数目异常)为主,以髂内静脉分成两支分别与同侧髂外静脉汇合最为多见。4.闭孔静脉变异情况:最为复杂多见。总体变异率73.07%(1186/1623),按一侧计算变异率53.76%(1745/3246),主要以汇入点异常和数目异常为主,总体左右侧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以闭孔静脉和变异闭孔静脉(汇入髂外静脉或腹壁下静脉)同时存在最为多见,且以Ⅰ型占的比例最大(91.64%、1008/1100)。[结论]1.盆腔动脉变异少见,而静脉变异则复杂多见,这也提示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时为什么静脉容易损伤,特别是髂内静脉。2.髂动脉的变异很少见,变异类型主要以走行异常为主。3.闭孔动脉变异较多见,右侧多于左侧,单侧多于双侧,类型以变异闭孔动脉替代闭孔动脉为主。4.髂静脉的变异复杂多见,髂总静脉变异类型主要以Ⅱ型(异常交通支)为主,左侧多见;髂内外静脉以Ⅰ型(数目异常)变异多见,右侧多见;髂总静脉存在缺如情况,以单侧多见。5.闭孔静脉变异最为复杂多见,主要以汇入点异常和数目异常为主,以闭孔静脉和变异闭孔静脉同时存在最为多见。第二部分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相关的在体女性变异血管的三维数字化解剖学研究[目的]通过从三维立体的角度观察构建的在体女性腹主区域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来研究变异动静脉形态结构特点。[方法]方法同第一部分(共收集1400例)。[结果]1.腹主动脉变异情况:很少见(1.57%,22/1400),以Ⅱ型(走行异常)最为多见(86.36%,19/22)。2.肾动脉变异情况:常见(44.57%,624/1400),肾动脉总体左右侧变异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0),最多见的变异类型是副肾动脉变异。多支肾动脉(Ⅰ型和Ⅱ型)的变异率按病例数及侧计算分别为18.14%(254/1400)、10.18%(285/2800),副肾动脉(Ⅲ型、Ⅳ型及Ⅴ型)的变异率按病例数及侧计算分别为28.79%(403/1400)、17.32%(485/2800)。副肾动脉从肾动脉发出汇入左肾上段变异情况最多见(11.88%,285/2800),从髂总动脉发出的变异情况极少见(0.11%,3/2800),从肾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等汇入到肾下段也不少见(2.64%,74/2800)。肾动脉或副肾动脉从低位发出(L3及以下)发生率为1.54%(43/2800)。3.下腔静脉变异情况:很少见(1.50%,21/1400),以Ⅰ型(双下腔静脉)最为多见(57.14%,12/21),其中左右下腔静脉直径相等型最常见(58.33%,7/12),髂连合通常存在(75%,9/12)。4.肾静脉变异情况:较多见(11.93%,167/1400),以右侧肾静脉变异多见(5.33%,128/2400),以数目异常(2支肾静脉)为主(63.47%,10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肾静脉变异以走行异常为主。[结论]1.腹主区域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变异变异少见,肾动静脉变异多见。2.腹主动脉变异很少见,以Ⅱ型(走行异常)为主。3.下腔静脉变异很少见,以Ⅰ型(双下腔静脉)最为多见,左右下腔静脉直径相等型最常见,髂连合常常存在。4.肾动脉变异多见,最常见的变异是副肾动脉变异,其中从肾动脉发出汇入左肾上段变异情况最多见,从髂总动脉发出的变异情况极少见。肾动脉或副肾动脉从低位发出(L3及以下)发生率为1.54%(43/2800),此为高危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时更容易损伤。5.肾静脉变异较多见,以右侧肾静脉变异多见,以数目异常(2支肾静脉)为主,左肾静脉变异以走行异常为主。
【图文】: 单纯左侧?纯右■双侧邋yU,了1、逡逑类型逦(LA)邋(RA)邋(LA/RA)逡逑I型N,,径异逦000000__逡逑常)逡逑TT型(击杆异逡逑19逦4逦20逦43(2.65%)逦39逦24逦0.056逡逑吊)逡逑III邋型(其他)逦1逦0逦0逦1(0.06%)逦1逦0逦1.000逡逑总计邋20(1.23%)邋4(0.25%)邋20(邋1.23%)邋44(2.71邋%)逦40逦24逦0.043逡逑表1-1-4髂动脉变异II型(走行异常)情况[n=1623例(%),平均年龄45±12岁]逡逑Table邋1-1-4邋Type邋II邋(abnormal邋route)邋variation邋of邋iliac邋artery[n=1623cases邋(%)]逡逑髂动脉ii型(走单纯邋单纯逦总体左侧总体右侧逦p值逡逑行异常)邋左侧邋右侧逦(LA)邋(RA)邋(LA/RA)逡逑髂总动脉逦17逦6逦5逦28(1.73%)逦22逦H逦0.054逡逑髂外动脉逦1逦18逦52逦71(4.37%)逦53逦70逦0.118逡逑髂内动脉逦19逦4逦20逦43(2.65%)逦39逦24逦0.056逡逑总计(』%)邋(lik)邋(3.9644%)邋103(6_35%)逦89逦83逦°-638逡逑
图1-1-3髂内动脉变异总体情况tn=1623例(%)]逡逑Fig邋1-1-3邋General邋variation邋of邋internal邋iliac邋artery邋[n=1623cases邋(%)]逡逑1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7.33;R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志军;周秘;虞尚明;;胃肠间质瘤腹盆腔外转移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03期
2 汤雷;宗恒;陈振东;;胃肠间质瘤腹盆腔外转移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11期
3 潘青华;吴立源;顾洪炳;汤群峰;翟晓东;陈寅;;腹盆腔巨大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4 蒋勇;杜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07期
5 K.Garcia;M.Hernanz-Schulman;D.L.Bennett;S.E.Morrow;朱玉兆;;儿童可疑阑尾炎:正常腹盆腔CT上阑尾不显示的诊断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2期
6 胡波;林霞;;腹盆腔巨大淋巴管瘤伴感染超声表现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7 叶文飞;应敏刚;游原瑜;吴贤毅;冯梅;;联合脏器切除在腹盆腔局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6年05期
8 李小兰;;多层螺旋CT诊断腹盆腔神经肿瘤的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年02期
9 王爱武;骆利康;郑莉萍;冯耀霞;;腹盆腔骨外骨肉瘤临床病理学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01期
10 苏里亚;张征;徐光;郭发金;;腹盆腔占位患者术前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雁;杨国梁;;腹盆腔内转移癌综合治疗技术的新突破——全腹膜切除加腹腔热灌洗化疗[A];全国子宫颈癌暨湖北省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商惠民;;一种超声介入治疗腹盆腔疾病的方法[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一届全国介入超声及肿瘤消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萍;;腹盆腔及骶尾部巨大肿瘤术后并发DIC抢救成功1例[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4 胡明;施诚仁;严志龙;;脐环小切口治疗婴幼儿腹盆腔疾病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宗亮;何永恒;;结直肠癌腹盆腔内活体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A];中国肛肠病诊疗集萃[C];2014年
6 张萍;;腹盆腔及骶尾部巨大肿瘤术后并发DIC抢救成功1例[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旭林;唐小锋;孙殿敬;周承涛;张光辉;曲建力;;腹盆腔及胸部多部位先后发病的淋巴管肌瘤病1例[A];第十三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解左平;;三、妇产病例讨论[A];2012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文玲;与腹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相关的在体女性变异血管的三维数字化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2 陈兰;与UAE手术导航相关的在体女性腹盆腔动脉临床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3 冉曦;腹盆腔放疗模拟照射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变化与肠炎发生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刘隽颖;超声造影引导下精准化穿刺在腹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
26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