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IFN-γ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代谢重编程在免疫调节表型转换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18:36
【摘要】:背景: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除了能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炎症反应期间的各种信号刺激分子是MSCs发挥免疫调节能力的必要条件,并决定了MSCs免疫调节的命运。已有研究揭示MSCs的免疫调节有着很强的可塑性,这样的可塑性依赖于免疫细胞与MSCs之间通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一些小分子物质形成的调节网络。IFN-γ是一种主要由T细胞分泌的重要促炎因子,在一定浓度下可诱导MSCs产生抗炎因子(IDO、PD-L1等)抑制炎症反应。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IFN-γ诱导的MSCs发生了糖代谢变化,由此可推断MSCs的免疫调节和糖代谢有着潜在的相关关系,且未见与此有关的任何报导。Warburg效应由德国生化学家Warburg于1920年发现并提出,即肝癌细胞糖酵解异常,表现为葡萄糖摄取率高,糖酵解活跃,并产生大量乳酸代谢产物,代谢特征为有氧糖酵解。目前已证实,大多数肿瘤细胞在糖代谢方面均表征为此效应。另外,已证实巨噬细胞向M2极化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代谢变化,糖代谢的关键调控酶PDK1参与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当PDK1被敲低时,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干细胞静息状态时以糖酵解为主要代谢途径,而IFN-γ诱导的免疫调节型MSCs是否发生代谢重编程,以及这种变化对其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仍不甚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糖代谢在MSCs免疫调节能力可塑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为临床上改善MSCs治疗效果提供依据。目的:本课题拟从分子机制和功能上对糖代谢方式转换与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一方面明确具体关系,以及糖代谢方式转换是否影响MSCs分泌抗炎因子;另一方面从功能上验证此关系,研究糖代谢方式转换对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是否反映在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上。方法:使用si PDHA1(丙酮酸脱氢酶α1亚基)处理MSCs,制备有氧氧化缺陷型MSCs。Seahorse、混合淋巴细胞实验检测经过或未经过IFN-γ处理的MSCs的糖代谢状态及其对T细胞的抑制效应,qPCR检测经过或未经过IFN-γ处理的MSCs的IDO和PD-L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经过或未经过IFN-γ处理的野生型或有氧氧化缺陷型MSCs的IDO和PD-L1的蛋白表达、以及添加ATP后经IFN-γ刺激的有氧氧化缺陷型MSCs的IDO和PD-L1的表达。结果:经IFN-γ诱导的MSCs表现出糖酵解减弱,氧化磷酸化增强,IDO和PD-L1表达上调,以及抑制T细胞增殖能力的提高。而si PDHA1处理能够显著削弱上述生物学现象,同时降低了MSCs的ATP水平,在此基础上回补ATP能够部分逆转其效应,从而恢复抗炎功能。结论:1.IFN-γ能诱导MSCs向抗炎表型转化,同时发生代谢重编程,糖酵解减弱,氧化磷酸化增强;2.PDH依赖于ATP参与调节IFN-γ诱导的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可塑性。
【图文】: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重编程


图 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A: 正常培养的 hUC-MSCs; B~D: hUC-MSCs 的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依次为油红 O素红和阿尔新蓝染色);E: 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 CD29、CD34、CD44、CD45、CD CD105。)2.1.2.2 IFN-γ 诱导 MSCs 发生代谢重编程20ng/ml IFN-γ 刺激 MSCs 1h、6h、12h、24h 后,使用不同代谢检测药物进行有谢及糖酵解检测。实验结果显示,MSCs 经 IFN-γ 刺激,确实发生了代谢重编程CR(氧耗率)值升高,ECAR(产酸率)值降低,,除 IFN-γ 刺激 1h 组(P>0.05)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氧化磷酸化作用增强,基础呼吸和最大呼吸均增强酵解作用减弱。

重编程,糖酵解,有氧代谢


16图 2IFN-γ 诱导 MSCs 发生代谢重编程(A-D:IFN-γ 处理 MSCs 1h、6h、12h、24h 的有氧代谢变化;E-H:IFN-γ 处理 MSCs 1h、6h、12h、24h 的糖酵解变化;I-L:IFN-γ 处理 MSCs 1h、6h、12h、24h 的基础呼吸和最大呼吸;M-N:IFN-γ 处理 MSCs 1h、6h、12h、24h 的糖酵解水平。ns 无显著差异,* P<0.05, ** P<0.01,*** P<0.001、**** P<0.0001,n=3。)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永发;龚大洁;;问题串辅助生物概念图的构建——以“免疫调节”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21期

2 庞森;郭志刚;张亚林;;中药免疫调节在医学上的研究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5年09期

3 韦海艳;诸葛景秋;;一轮复习之《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7年08期

4 陈少琴;;以“免疫调节”为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J];考试周刊;2017年45期

5 侯月盈;佘宜寰;韩风雨;于秀玲;孔新颖;;中医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J];健康之路;2017年08期

6 钱雪松;;“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免疫调节》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年23期

7 李进京;;盘点2014高考对免疫调节相关知识的多角度考查[J];考试(高中理科);2014年Z2期

8 李淑英;赵仲麟;李燕;唐选明;;大型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2年05期

9 冯丽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9例治疗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8年02期

10 肖殿模;;白细胞介素1和糖皮质激素对免疫调节可组成反馈回路[J];生理科学进展;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艳;陈立翠;;浅谈中医药免疫调节在非典型肺炎防治中的作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钱宝华;;输血相关性免疫调节新进展[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高强;王晓玲;;灵芝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启之;;小鼠免疫调节试验常用指标正常值的探讨[A];2003年全国免疫毒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田歆珍;;“免疫调节”中的生活化教学设计[A];2018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6 王莹;高英女;吴莹莹;陈洪雨;鲍大鹏;;计算机模拟分析灵芝免疫调节蛋白LZ-8高效免疫调节活性的分子机理[A];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8年

7 刘玉红;王凤山;;多糖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A];中国药学会全国多糖类药物研究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湘越;康伟;兰小鹏;;基于毕赤酵母系统表达的重组自身免疫调节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A];第六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5年

9 李小峰;;SLE的周期联合免疫调节[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成立第一届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风湿病诊治学习班讲义[C];2015年

10 徐彩菊;孟佳;傅剑云;陈玉满;毛光明;陈江;;辅酶Q10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A];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国根;我学者发现免疫调节性T细胞可治疗卒中[N];中国医药报;2013年

2 秦全跃 冷振兴;免疫调节市场烽火连天[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湖南斯奇医药研究所所长 朱勇;免疫调节药物的研究进展[N];科技日报;2000年

4 胥雯霞;中医药免疫调节前景广阔[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5 冷振兴;“搭车”引来信任危机[N];中国质量报;2003年

6 李水根;针灸镇痛与免疫调节相关[N];健康报;2003年

7 记者 张佳星;Tet酶“只关不开”?我科学家证明免疫调节的“精准闭环”[N];科技日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刘福兴;“非典”激活免疫市场企业开始鱼龙混战[N];中国经营报;2003年

9 李大庆;免疫调节及其在人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国际会议在京召开[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孙利民;“免疫调节与抗衰老宣传教育工程”在京启动[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有斐;牛磺鹅去氧胆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2 张锡平;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的聚乙二醇修饰及产物纯化[D];吉林大学;2013年

3 梁重阳;灵芝免疫调节蛋白(rLZ-8)亚细胞作用位点和抗肿瘤功能结构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周慧;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治疗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周立娟;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rlz-8)在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药效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林景卫;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IP)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的重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田军;血小板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孔祥辉;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FIP-fve)表达特性及活性特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史刚刚;子宫内膜再生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免疫调节的相关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10 杨茹;缺氧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自噬促进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应予;黑芝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的原核表达与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姚孟维;IFN-γ诱导间充质干细胞代谢重编程在免疫调节表型转换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19年

3 张昕;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金针菇遗传转化[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4 高艳华;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突变体的表达和功能特征[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5 狄彤;红江蓠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6 王珊珊;鸡血藤提取工艺及其免疫调节和提升造血功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陈海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免疫调节治疗[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8 白睿;新型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的筛选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9 祖丽胡玛尔·阿卜杜合力力;阿里红多糖免疫调节靶细胞初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10 龙婷婷;基于TLR4-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黄精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73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673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0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