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双脐螺感染血吸虫过程中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13:21
【摘要】:曼氏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 mansoni)是一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而传播曼氏血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是双脐螺(Biomphalaria spp.),包括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 glabrata)、亚历山大双脐螺(Biomphalaria alexandrina)和藁杆双脐螺(Biomphalaria straminea)等多种水生螺。双脐螺为腹足纲扁卷螺科物种,主要分布于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我国在1974年香港地区首次发现藁杆双脐螺[11,目前该螺已在深圳及周边地区蔓延扩散[2,3]。不同双脐螺对曼氏血吸虫感染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已有研究表明,在寄生虫感染双脐螺阶段,宿主可刺激诱导产生多种生理反应改变,如产卵[4-6]、摄食[7]、应激逃避[6]等。而宿主螺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在感染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通过曼氏血吸虫感染光滑双脐螺前后的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五羟色胺、多巴胺以及组胺的前体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8]。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双脐螺感染血吸虫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定量检测,比较不同感染性的双脐螺在不同感染阶段其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与多巴胺的含量变化及趋势,揭示单胺类递质在双脐螺感染血吸虫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防制血吸虫及中间宿主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首先对野外螺种实验室驯化,获得不同双脐螺子一代样本;通过建立双脐螺中枢神经系统完整显微解剖方法,为双脐螺神经系统相关实验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方法,对双脐螺中枢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定量检测,比较对曼氏血吸虫敏感性不同的双脐螺,即亚历山大双脐螺(B.alexandrina)、光滑双脐螺M-line(B.glabrata M-line)、光滑双脐螺 BS-90(B.glabrata BS-90)、采自深圳自然水域的藁杆双脐螺(B.straminea)以及引自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的光滑双脐螺(WX)(B.glabrata,WX),在感染曼氏血吸虫后的不同感染时间段双脐螺中枢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生物胺含量的变化。其中,在感染实验的第28d的尾蚴逸出结果显示,光滑双脐螺M-line为曼氏血吸虫敏感株,而光滑双脐螺BS-90为曼氏血吸虫不敏感株。结果与讨论1)光滑双脐螺M-line和光滑双脐螺(WX)五羟色胺在感染血吸虫后第0-7d出现上升趋势,而第7-14d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且此后的五羟色胺浓度持续低于第0-7d的水平;藁杆双脐螺感染曼氏血吸虫后,五羟色胺浓度在第0-7d出现上升趋势,在第7-28d出现持续下降,在第28-35d回升至较高水平;光滑双脐螺BS-90在感染血吸虫后,五羟色胺浓度在第0-7d出现上升趋势,在第7-14d出现下降趋势,在第14-28d出现回升,并在第28d后五羟色胺浓度再次下降;亚历山大双脐螺则在感染后第0-21d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在第21-35d五羟色胺浓度水平出现下降趋势。2)光滑双脐螺M-line和光滑双脐螺(WX)多巴胺浓度在感染血吸虫后第0-1d出现上升的趋势,在第1-14d出现下降趋势,此后多巴胺的浓度水平持续上升至第21d达到较高水平后,再次出现下降趋势;藁杆双脐螺在感染血吸虫后,多巴胺浓度在第1d和第14d出现两个小高峰,在第28d基本回归至感染前的水平,在第28-35d再次上升到最高水平;光滑双脐螺BS-90与藁杆双脐螺相比,其多巴胺浓度在第21-35d出现显著高于感染前的水平;亚历山大双脐螺多巴胺水平在第0-28d与藁杆双脐螺呈现相近的变化趋势,在第28-35d继续下降。不同双脐螺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和多巴胺浓度在血吸虫感染后的不同时间表现出含量变化,提示双脐螺被感染血吸虫时,其神经系统的五羟色胺和多巴胺参与对血吸虫侵入的应激反应调控。光滑双脐螺M-line与光滑双脐螺BS-90在不同时间段五羟色胺和多巴胺含量的变化趋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宿主螺体内毛蚴至胞蚴转化过程中重要抑制因素五径色胺和多巴胺也参与胞蚴至尾蚴是转化及逸出,即其含量增加可能是尾蚴发育和逸出受到抑制的原因。依据藁杆双脐螺感染血吸虫后两种生物胺的变化,与光滑双脐螺M-line与光滑双脐螺BS-90比较,其敏感性与光滑双脐螺BS-90一致。光滑双脐螺(WX)情况相反,此螺感染曼氏血吸虫28d后,有尾蚴逸出,且在此过程中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含量变化与光滑双脐螺M-line一致,推测其为曼氏血吸虫易感。结论结合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等生物胺与双脐螺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推测生物胺可能可以成为螺对血吸虫易感性的生物检测靶点。且根据各感染时间段的差异结果显示,多巴胺可能比五羟色胺更适合作为生物检测靶点。
【图文】:
图1-2精密解剖工具实物图逡逑Fig邋1-2邋Precision邋anatomical邋tools逡逑
2.5.3软体固定逡逑将去壳后的双脐螺软体组织背面朝上,重新放入含有麻醉液的硅酮树脂培养皿。逡逑如图1-4所示,用镊子夹住解剖针,,分别在双脐螺的口球和外套膜偏下位置插入,进逡逑而将双脐螺软体组织固定。逡逑2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83.24
【图文】:
图1-2精密解剖工具实物图逡逑Fig邋1-2邋Precision邋anatomical邋tools逡逑
2.5.3软体固定逡逑将去壳后的双脐螺软体组织背面朝上,重新放入含有麻醉液的硅酮树脂培养皿。逡逑如图1-4所示,用镊子夹住解剖针,,分别在双脐螺的口球和外套膜偏下位置插入,进逡逑而将双脐螺软体组织固定。逡逑2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少玉;邓卓晖;陈佩玑;高世同;李晓恒;张仪;谢旭;朱蓉;吕山;郭云海;阮彩文;张启明;余晴;潘世定;容寿铭;卢文成;刘梦然;曾p
本文编号:2686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68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