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分神经中央软骨生长干预以构建脊柱侧弯动物模型的初步实验研究研究背景早发性脊柱侧弯指5岁以前发生的脊柱侧弯,通常畸形进展迅速,影响胸廓发育,因而需要早期干预。包括生长棒技术、人工钛肋技术等在内的非脊柱融合手术等治疗手段,均无法有效控制顶椎旋转,使得脊柱畸形难以控制。构建生长特性类似于人类患儿的早发性脊柱侧弯动物模型,以用来探索新型的矫形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弯,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神经中央软骨是位于椎体及椎弓根交界处的一对三维结构软骨板,其作用是促使幼儿(动物)双侧椎弓和椎体的生长。既往研究证实破坏单侧神经中央软骨会引起脊椎旋转,提示神经中央软骨的不对称生长既可能是早发性脊柱侧弯重要的始动因素,还可能是影响侧弯畸形加重的重要因素。研究目的通过在动物脊柱中单侧置入椎弓根螺钉,诱导神经中央软骨不对称生长,产生顶椎旋转进而造成脊柱侧弯,以此建造早发性脊柱侧弯模型;研究方法采取健康3周龄长白猪进行实验,构建脊柱侧弯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2组,手术组6只和假手术组4只,手术组实验猪在胸腰椎右侧连续植入5枚椎弓根螺钉,假手术组实验开始单纯暴露不置钉。所有动物均观察3个月,脊柱侧弯模型评价采用侧弯Cobb角和椎体旋转度,每月行CT检查,观察脊柱畸形和椎体旋转情况;实验结果构建脊柱侧弯模型实验中1只实验组因脊髓损伤终止观察,其余实验猪均完成3个月的观察。术前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实验猪体重和体长未见显著差异(P0.05)。第1月平均侧弯Cobb角为10.5°±3.20°,第2月平均侧弯Cobb角为23.1°±7.03°,第3月侧弯继续进展,平均侧弯Cobb角为31.4°±6.51°,各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实验猪置钉椎体旋转角度较第1月相比,第2月和第3月所有置钉椎体旋转角度均显著增加(P0.05)。假手术组实验猪术后脊柱未见侧弯畸形。结论通过破坏动物椎体一侧NCS使其单侧生长受限,而对侧NCS正常生长可产生类似于EOS的脊柱侧弯动物模型;干预NCS的生长可直接诱导椎体旋转和脊柱侧凸,且不破坏胸廓的正常结构,理论上更符合EOS的生长特性。第二部分低龄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长节段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转归分析研究背景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是脊柱畸形融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既往关于PJK的研究多集中在青少年或成人脊柱畸形,在成人中发生率约为26%~39%,在青少年人群中约为8.1%~46%。发生率的高低与病因学、内固定系统类型、PJK的定义和随访时间等相关。PJK在成人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BMI、骨质差、高龄、融合至骶骨、胸廓成形术、过度矫正矢状面平衡和术前胸椎后凸大等。基于临床随访观察,PJK也同样见于行脊柱长节段融合术的低龄儿童。理论上低龄儿童患者特征和致病因素与成人或青少年人群有较大差异,但既往关于低龄儿童术后PJK多集中在行生长棒或人工钛肋技术术后,关于先天性脊柱畸形后路融合术后PJK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低龄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后路脊柱长节段融合术后PJK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3年期间在本中心接受后路脊柱融合术的低龄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纳入标准如下:(1)年龄小于10岁;(2)后路融合节段≥4个;(3)最上端固定椎位于T1~T12之间;(4)术后规律随访大于2年且有完整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排除标准:(1)综合征引起的脊柱侧弯;(2)既往有脊柱手术史;(3)UIV的不良置钉。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对患者进行影像学观察,测量指标包括近端交界角、局部后凸角、胸椎后凸角、骨盆入射角、矢状面平衡和腰椎前凸角。结果共113例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手术时平均年龄为6.6岁,平均随访时间为48.8个月;21(18.6%)例患儿发生PJK,其中19例(90.5%)的PJK患者发生时间为术后3个月,最常见的PJK类型为Ⅰ型(后方韧带破坏);与非PJK组患者相比,PJK组患者有较大的胸椎后凸角(45.9°vs.37.3°,P=0.027)、较长的融合节段(6.6vs.5.4,P0.01)和较大的局部后凸矫正(30.1°vs.11.2°,P=0.002)。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局部后凸矫正30°和术前TK40°是术后PJK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PJK组,近端交界角由术前的7.3°增加至术后3月的19.7°,至末次随访时减少至末次随访时18.9°;8例患者因PJK接受支具治疗,所有患者均未接受翻修手术。结论低龄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术后PJK的发生率约为18.6%,至末次随访时未见PJK持续加重;PJK主要发生于术后3个月之内,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胸椎后凸过大、过度后凸畸形矫正和后方软组织破坏;早期积极干预有助于预防PJK的进展。第三部分四棒交替加压矫形技术治疗休门氏病脊柱后凸畸形是改善手术效果和预防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有效术式研究背景既往治疗休门氏病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策略包括单纯前路手术、前路松解联合后路脊柱融合手术,但是增加前路松解并无显著提高矫正率。因此,为了降低前路手术额外增加的手术创伤、失血量和围手术期系列并发症,单纯后路Ponte截骨脊柱融合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休门氏病的手术治疗。后路多节段Ponte截骨可有效提升脊柱的柔韧性,达到缩短后柱和张开前柱的目的。但是单纯Ponte截骨联合传统的双棒矫形技术也同样不能有效改善矫正率,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矫正丢失、近端和远端交界性后凸也同样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目的比较四棒交替加压矫形技术和传统双棒矫形治疗休门氏病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4年在我院接受四棒交替加压矫形技术治疗的休门氏病脊柱后凸畸形的例患者,纳入标准如下:(1)所有患者均符合休门氏病的诊断标准,即至少有连续三个或以上椎体楔形变5°,同时可伴有椎体终板的不规则和Schmorl结节;(2)采用后路Ponte截骨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3)随访时间大于24个月。患者同时合并有脊柱冠状面侧弯畸形20°、腰椎滑脱、创伤、肿瘤、手术史以及合并脊柱其他疾患排除此次研究。根据上述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本次共22例使用四棒交替加压矫形技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同时在纳入时间段,将采用传统双棒技术的患者根据年龄(3岁)、后凸顶椎位置(胸椎或腰椎)和后凸畸形程度(10°)进行等比例匹配。最终22例使用四棒交替加压技术和22例使用传统双棒技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结果两组在术前患者因素(年龄、性别、后凸角度和SRS-22评分)、手术因素(手术时间、失血量、截骨节段和融合节段)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四棒交替加压技术组术前平均后凸角为73.1°±12.4°,术后矫正至32.3°±8.7°;传统双棒技术组术前平均后凸角为71.2°±14.1°,术后矫正至38.4°±7.9°。四棒交替加压技术组患者矫正率为55.4%,显著高于传统双棒技术组的46.2%(P0.05)。至末次随访时四棒交替加压技术组矫正丢失显著低于传统双棒技术组(1.0°vs 2.4°,P0.01)。四棒交替加压技术组患者SRS-22评分中疼痛改善和对治疗满意度显著优于传统双棒技术组(P0.05)。两组均出现1例伤口并发症,未见假关节、断钉和断棒等并发症。四棒交替加压技术组1例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显著低于传统双棒组的7例(P0.05),远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棒交替加压矫形技术治疗休门氏病脊柱后凸畸形是改善后凸畸形矫正和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术式,其优点在于增加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承重能力,同时有效分散每根棒的应力,有效预防了术后PJK的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26.8;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树春;;特发性青年椎柱侧弯的肋骨畸形[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8年03期
2 曾岩;马越;孙垂国;李危石;陈仲强;齐强;郭昭庆;;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胸腰椎后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年08期
3 徐云峰;秦石磊;王伟平;;改良V形截骨矫正胸腰椎后凸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23期
4 王小平;;经皮椎体后凸球囊扩张成形术与保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年26期
5 王岚,周张嘉;对用撑腰法防治腰椎后凸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1995年05期
6 孙祥耀;张希诺;海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取出内固定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7年09期
7 周秉文;第101例 以腰椎后凸为主要体征的腰_5骶_1椎间盘突出症[J];颈肩腰腿痛防治通讯;1983年04期
8 刘晓君;范平;刘海江;刘珠彩;叶建明;袁若平;;腰椎后凸矫形机械手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11期
9 张必涛;角平分线摄影法在脊柱畸形和肘关节弯曲时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10 刘福云;夏冰;牛学强;董延召;李新伟;;一期后路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腰骶椎后凸合并脊髓畸形[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军;王自立;;胸腰椎骨折后凸趋势的远期观察[A];宁夏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夏才伟;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锋;马薇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融合术后远端交界性后凸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刘福云;夏冰;牛学强;董延召;李新伟;;一期后路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腰骶椎后凸合并脊髓畸形[A];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小儿肢体畸形防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第二届国家级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治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4 ;经皮椎体后凸成行术术后结核感染[A];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脊柱专题[C];2015年
5 成浩;吴恙;马安军;付驰;李兴中;;后伸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度严重丢失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短期临床疗效[A];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6 刘福云;夏冰;牛学强;董延召;李新伟;;一期后路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腰骶椎后凸合并脊髓畸形[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7 叶秀益;袁耀;周云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叶秀益;袁耀;周云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9 沈淼达;王跃;李喜功;徐三中;林向进;;经皮椎体后凸成行术术后结核感染[A];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10 刘世珑;刘鹏;孙波;;后凸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体会[A];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梦秋;青岛利群更名背后凸显全国战略雄心[N];中国商报;2018年
2 李勤余;“奇葩回应”背后凸显真问题[N];中华工商时报;2018年
3 刘超;“凡人善举”全国瞩目背后凸显的是城市新风[N];兰州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李彬;“双十一”争议渐多背后凸显新电商生态[N];人民政协报;2015年
5 吴学安;“招工难”背后凸显新课题[N];工人日报;2009年
6 王捷;“倒奶”风波背后凸显产业“硬伤”[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5年
7 耿联;“一蠢再蠢”背后凸显作风问题[N];新华日报;2013年
8 记者 李强;黑龙江:行政审批改革后凸显三大变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9 郭嘉轩;我国汽车产业繁荣背后凸显创新不足[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10 记者 郭冰;“申遗”成功背后凸显责任[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曦;神经中央软骨生长干预以构建脊柱侧弯动物模型的初步实验及近端交界性后凸的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2 姚子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整体矫形方案[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3 张建兵;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部假体安装的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4 汪学松;PUMC ⅡD_Ⅱ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仿真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相关生物力学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国勇;骨填充网袋与球囊椎体后凸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7年
2 拓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骨不连伴伤椎失稳的评估与治疗[D];延安大学;2018年
3 李辉;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矫形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疗效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4 吴建平;经皮球囊椎体后凸弥散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回顾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周英杰;先天性胸腰段脊柱侧后凸的前路手术18例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6 陈辰;腰部洗剂治疗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侯鹏飞;探究压缩骨折Denis分型对不同椎体成形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局部后凸cobb角疗效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
8 孙守峰;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苏州大学;2014年
9 桑莉莉;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曾国辉;胸腰段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疗效与腰椎前凸的相关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72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