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对抗生物膜药物的响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21:35
【摘要】:细菌生物膜(biofilm)是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是一种利用产电微生物将底物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生物修复、生物传感器和废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MFC中生物膜的形成对产电菌电子传递有重要的影响。本论文选取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9027)为产电菌,构建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实时监测MFC输出电压、细菌数量和活性测定、吩嗪浓度测定、阳极表面蛋白含量测定和生物膜形态观察,研究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对抗生物膜药物的响应情况,并和常规抗生物膜药物检测方法,如结晶紫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进行对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纳米金浓度为10-4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纳米金浓度为1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最显著,生物膜生成量比对照组降低了22.2%。纳米金浓度为8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有促进作用,生物膜生成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1.1%。SEM和CLSM结果显示,纳米金可以使生物膜内菌体间隙扩大。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结果表明,纳米金浓度为10-40μg/mL时,促进MFC产电。纳米金浓度10μg/mL时,促进MFC产电最明显,最大电压增大455.5%。纳米金浓度为80μg/mL时,抑制MFC产电,最大电压降低25.5%。2、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纳米银浓度为5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比对照组提高了16.7%。纳米银浓度为10-4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纳米银浓度为4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比对照组降低了72.2%。SEM和CLSM结果显示,纳米银的添加可以使生物膜内的菌体间隙扩大,细菌密度降低。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结果表明,纳米银浓度为5μg/mL时,抑制MFC产电,最大电压降低31.4%。纳米银浓度为10-20μg/mL时,促进MFC产电。纳米银浓度为10μg/mL时,促进MFC产电最明显,最大电压增加了411.6%。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MFC的启动时间增加,分别为9.5 h、21 h、53 h和105 h。3、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阿奇霉素浓度为5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相比对照组增加了7.4%。阿奇霉素浓度为10-8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阿奇霉素浓度为80μg/m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最明显,相比对照组降低了68.6%。SEM和CLSM结果显示,阿奇霉素的添加可以使生物膜内的菌体间隙扩大,细菌形态改变。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MFC结果表明,阿奇霉素浓度为10-80μg/mL时,促进MFC产电。阿奇霉素浓度为10μg/mL时,促进MFC产电最明显,相比对照组提高了66.0%。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78
【图文】:
生物膜形成示意图
MFC原理示意图
本文编号:2724677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78
【图文】:
生物膜形成示意图
MFC原理示意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大;李浩然;冯雅丽;唐新华;杜竹玮;杜云龙;;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14年05期
2 向音波;杨永刚;孙国萍;许玫英;;微生物燃料电池对污染物的强化降解及其机理综述[J];微生物学通报;2014年02期
3 宋玉兰;赵丽;申子路;祁秀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06期
4 郝富智;郭继强;李宪臻;;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筛选及其在微生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杂志;2010年02期
5 鲍红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04期
6 梁慧锋;;纳米抗菌材料的杀菌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3期
7 杨冰;高海军;张自强;;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2007年01期
8 曹彬,王辉,朱元珏,陈民钧;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年01期
9 文细毛,任南,徐秀华,黄勋;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年04期
10 俞纪根;;外科绿脓杆菌感染[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0年04期
本文编号:2724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72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