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SPNS2激活1-磷酸鞘氨醇受体3信号通路调控视网膜形态发生

发布时间:2020-06-26 02:26
【摘要】:研究背景:Spinster同源蛋白2(spinster homolog 2,SPNS2)是近期被发现的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的膜转运蛋白,可通过“inside-out”途径将细胞内合成的S1P向细胞外分泌,并作用于五种S1P受体(S1P receptors1-5,S1PR1-5)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SPNS2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可在体内介导S1P分泌的膜转运蛋白,该分子的发现首次阐明了体内S1P生理水平的构建和维持机制。早期研究报道了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可能具有分泌S1P的功能,但其作用仅通过体外实验论证,而在ABC转运蛋白缺失的动物中并未检测到S1P浓度的改变,因此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ABC转运蛋白参与了S1P在体内的分泌过程。与之不同,多项研究证明SPNS2转运蛋白可通过调控体内S1P水平,影响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包括心肌前体细胞迁移、血浆S1P水平维持、血管发生、淋巴细胞迁移、听觉维持、肺泡上皮细胞病理生理调节以及肝脏纤维化等。然而,目前尚无研究证实SPNS2转运蛋白可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研究目的:本实验室现拥有一株由egfp基因插入引起spns2基因突变的大鼠品系,该动物表现出明显的眼周表型,体现为出生时眼睑不闭合(eyelid-open at birth,EOB)及继发的角膜混浊、睑球粘连等。此外,我们发现spns2突变大鼠还表现出视网膜层状结构紊乱、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等眼内表型,提示SPNS2转运蛋白可能参与视网膜的形态发生过程。因此,本课题通过分析spns2突变大鼠的眼部表型,阐明SPNS2转运蛋白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为探讨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Spns2突变大鼠视网膜层状结构破坏出现于新生期,由顶侧的微小褶皱迅速发展为外核层花环样结构。通过EOB表型挽救实验和制作人工EOB模型动物两种方法,我们证明了EOB表型不是引起新生spns2突变动物视网膜层状结构改变的原因。这种异常的视网膜形态发生过程是由视网膜前体细胞(retinal progenitor cells,RPCs)过度增殖引起的,表现为对称性有丝分裂增多和细胞周期退出延迟,这一现象与顶侧连接(apical junction,AJ)复合体的表达、分布异常有关。首先,在新生动物中spns2突变视网膜极化分子表达和分布异常的发生早于层状结构的改变,提示RPC极性的维持是SPNS2转运蛋白调控新生期视网膜发育的重要机制之一,RPCs极性缺失可能是spns2突变视网膜层状结构改变的始动因素。由于细胞极性的缺失,spns2突变视网膜中出现大量异位有丝分裂的细胞,粘附分子在大部分异位分裂的RPCs中均匀分布在细胞核周围,并等量分配到两个新生的子细胞中。粘附分子在子细胞中的分配是决定子细胞命运的重要因素,其平均分配可导致更多前体细胞的产生,这是spns2突变视网膜发生过度增殖的潜在机制之一。第二,生理条件下RPCs中粘附分子的表达量在视网膜发育后期显著降低,以促进细胞周期的退出,其分布由核周分布转变为顶侧线性分布。我们发现SPNS2/S1PRs信号通路在下调粘附分子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周期退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PNS2转运蛋白的缺失导致粘附分子在视网膜发育后期异常高表达,阻碍了RPCs退出细胞周期并分化为成熟神经元,这是导致spns2突变视网膜RPCs过度增殖的另一潜在机制。第三,SPNS2转运蛋白通过分泌S1P激活Rac1信号通路,诱导有丝分裂后期RPCs迁移至不同位置,并分化为合适的神经元类型。在spns2突变大鼠视网膜中有丝分裂后期RPCs的迁移过程受阻,新生神经元滞留于外核层并分化为视杆细胞,导致spns2突变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数量显著增多,视网膜层状结构破坏。我们发现S1PR3可能是调节出生后视网膜发育过程的主要受体,在spns2~(+/+)的视网膜中下调s1pr3的表达水平可模拟SPNS2转运蛋白缺失的视网膜表型。结论:本课题首次提出了SPNS2/S1PR3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出生后视网膜发育过程,该通路对于维持RPCs细胞极性、促进RPCs退出细胞周期、诱导有丝分裂后期新生神经元的迁移等过程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临床治疗视网膜肿瘤、眼创伤、血管性眼病等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并为探索SPNS2转运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39.146
【图文】:

示意图,细胞核,视网膜,示意图


空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PCs 的细胞核在上皮内纵向迁移,这一lear migration, INM)。在 INM 过程中, 1)。当细胞核位于顶侧(近色素上皮而有丝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则表现出 期,细胞核继续向基底侧(近晶状体侧开始下一轮有丝分裂;其余细胞胞体与的神经元 (48, 61)。INM 同样存在于脑本模式。

示意图,神经前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


空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另一方面,AJ 复合物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神经前体细胞退出细胞周期。前期实验证明,AJ 复合物相关蛋白的持续高表达可引起细胞周期延长、神经前体细胞过度增殖以及神经上皮结构破坏 (47, 48);相反,下调 AJ 复合物表达水平则导致神经前体细胞的不成熟分化 (72)。综上所述,AJ 复合物是调控神经前体细胞行为、维持神经上皮正常形态的关键分子结构,是研究生理和病理条件下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朝争;;高血压视网膜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疗;2010年24期

2 Shukla D;Naresh K.B;Kim R;黎黎;;Valsava视网膜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5年12期

3 李玉琴,宁宏;干扰素性视网膜病[J];日本医学介绍;1995年03期

4 曾平;;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的发病机理——一种新的工作假说[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7年04期

5 陈薇;;免疫调节性失明的新测试方法[J];国外医学情报;1987年11期

6 楼祺洪;;用于视网膜扫描摄影的激光眼科检查镜[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8年07期

7 谢治国;汪敏;;经鼻甲途径注射药物治疗“视网膜病”初步探讨[J];眼科新进展;1988年01期

8 柳林;程勇;杨德旺;郭峰;;视网膜S抗元(二)[J];眼科新进展;1988年01期

9 汪恕萍;唐纪平;邱鸿鑫;廖明波;;糖尿病微量尿蛋白与视网膜病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1988年04期

10 章林;;糖尿病和环境中低镁含量的关系[J];国外医学情报;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孙慧清;熊虹;康文清;陈宇辉;;血气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在视网膜病中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2 李小萍;;减压性视网膜病4例[A];2014浙江省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3 杨代秀;尹同进;严国民;叶巍岭;吉海燕;;视觉诱发电位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范玉华;陈玲;曾进胜;裴中;;遗传性内皮细胞病伴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病和脑病-病例报告[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戴仪;王一雪;石文静;陈超;;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氧诱导视网膜病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6 陈晓玲;;唾液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症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明欢;吕勤;陈赫赫;;空氧混合鼻导管给氧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A];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4年

8 王明欢;吕勤;陈赫赫;;空氧混合鼻导管给氧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A];2014浙江省妇产科学、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围产医学现状与进展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卿哲;何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N];中国医药报;2001年

2 刘国信;给婴儿拍照不宜用闪光灯[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耿淑兰;让失明远离糖尿病患者[N];科技日报;2000年

4 记者郑晓春;传统矫正儿童近视方法欠妥[N];科技日报;2002年

5 广辑;糖尿病病程延长 更容易患视网膜病[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胡永秋;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可能引起眼疾和失明[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7 张健;会吃,眼睛才不生病[N];大众卫生报;2009年

8 繁德 孔维真;三项行标填补国内空白[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9 张荔子;对儿童不能忽略疗法潜在害处[N];健康报;2006年

10 江西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罗兴中;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家庭医生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超;SPNS2激活1-磷酸鞘氨醇受体3信号通路调控视网膜形态发生[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2 杨千惠;α-MSH对视网膜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3 高志军;视网膜光学相干层析图像分层方法及度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4 李青春;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5 先永利;基于眼底相机的双波长视网膜血氧仪若干问题研究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刘炳乾;HMGB-1-TLR4-MMP-9信号通路轴介导的神经炎症参与糖尿病眼病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7 张薇;Apelin-13对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模型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8 陈斐斐;视网膜血氧测定技术在眼科的应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9 胡宝洋;氧诱导视网膜病的基因表达谱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石文静;吸氧和血管生长因子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发病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治宏;胚胎发育时期小鼠视网膜中lncRNA的鉴定和表达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2 刘小燕;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视网膜血管管径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董国军;芪明颗粒干预早期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及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李红;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黄斑部形态与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5 张弦;乙酰胆碱酯酶调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症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6 胡筱勤;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疗效观察[D];南昌大学;2018年

7 唐艺真;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晶体摘除术后经JNK/cjun、stat1通路及小胶质细胞M1极化引起视网膜炎症及免疫反应[D];浙江大学;2018年

8 余曦;叔丁基对苯二酚干预STZ诱导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icroRNA的差异表达[D];西南医科大学;2018年

9 刘舒静;PN和VEGF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8年

10 王朝争;高血压视网膜病与冠状动脉硬化相关性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29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729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3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