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高尿酸血症的代谢组学研究及尿酸性肾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03-29 01:03

  本文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的代谢组学研究及尿酸性肾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尿酸血症是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所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肾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系统生物学,关注体内内源性小分子的变化规律,常被用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筛选疾病早期标志物和阐释中药的药理活性等,在研究代谢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高尿酸血症传统观点上往往只被看作是肾功能减退的标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在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西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在临床实践中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促使人们寻找更好、更安全的降尿酸药物。因此,高尿酸血症及其与肾损伤的关系及如何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降尿酸药物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传统实践中自古就有对痛风的治疗。高尿酸血症诱导的尿酸性肾损伤动物模型是研究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性肾病的关系,降尿酸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的基础。本研究首先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对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其次通过给药不同剂量、不同给药周期氧嗪酸钾及联合尿酸给药的方法试图构建尿酸性肾损伤模型,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依据。1.采用不同剂量(250mg/kg、500mg/kg)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腹腔注射给药一周。其中高剂量模型组(500mg/kg)成功诱导出高尿酸血症模型。使用UHPLC-Q-TOF/MS的方法对血清样品进行代谢组学的分析,共发现21种差异代谢物,涉及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能量代谢等。2.采用不同剂量(250mg/kg、400mg/kg)氧嗪酸钾灌胃一周。高剂量模型组(400mg/kg)成功诱导出高尿酸血症模型。两个模型组肌酐、尿素氮虽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不能诱导出尿酸性肾损伤模型。3.采用氧嗪酸钾(600mg/kg)灌胃两周、三周。与对照组相比,两模型组尿酸含量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提示高尿酸血症造模成功。两模型组中肌酐、尿素氮均下降,尿素氮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三周模型组肌酐有统计学差异。4.采用单独给药氧嗪酸钾与氧嗪酸钾联合不同剂量尿酸给药对比灌胃一周。实验结果表明氧嗪酸钾单独给药及氧嗪酸钾联合低中剂量尿酸(250mg/kg、500mg/kg)给药,与对照组比,尿酸含量虽有升高,但未有统计学差异。灌胃氧嗪酸钾联合高剂量尿酸(1000mg/kg)的高剂量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尿酸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高尿酸血症造模成功。但所有的模型组中肌酐、尿素氮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本文中我们利用给药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的方法成功诱导出高尿酸血症模型,其中造模方式以灌胃给药较好,灌胃剂量维持在300mg/kg到400mg/kg较好。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对高尿酸血症进行了研究,发现的21种生物标志物,为理解高尿酸血症分子机制及其与其他疾病的相关性,发现疾病早期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线索。采用单独给药不同剂量、不同给药周期氧嗪酸钾及其联合尿酸给药的方法均不能构建出高尿酸血症诱导的尿酸性肾损伤动物模型,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尿酸性肾损伤动物模型 代谢组学 UHPLC-Q-TOF/MS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89.7;R-33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前言14-25
  • 一 课题研究背景14-24
  • 1 高尿酸血症概况14-18
  • 1.1 高尿酸血症的定义14
  • 1.2 尿酸的生成与排泄14-15
  • 1.3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15-16
  • 1.4 高尿酸血症与相关疾病16
  • 1.5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策略16-18
  • 2 代谢组学概况18-21
  • 2.1 代谢组学定义与特点18
  • 2.2 代谢组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18-19
  • 2.3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19-21
  • 2.3.1 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19
  • 2.3.2 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平台19-20
  • 2.3.3 数据的预处理和多元统计分析20-21
  • 2.3.4 标志物的识别和途径分析21
  • 3 代谢组学的应用21-24
  • 3.1 中药现代化21-23
  • 3.1.1 中药物质基础和中药的质量控制21-22
  • 3.1.2 中药安全性评价及毒理学研究22
  • 3.1.3 中医病症研究22
  • 3.1.4 中医的药效评价22-23
  • 3.2 疾病诊断23
  • 3.3 微生物领域23-24
  • 二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24-25
  • 第二章 基于UHPLC-Q-TOF/MS技术的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25-35
  • 一 引言25
  • 二 实验部分25-35
  • 1 材料和方法25-27
  • 1.1 试剂25
  • 1.2 氧嗪酸钾溶液的配制25-26
  • 1.3 实验分组和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建立26
  • 1.4 生物样本的采集与检测26
  • 1.5 代谢组学的样品前处理26
  • 1.6 色谱和质谱条件26
  • 1.7 统计学处理26-27
  • 2 实验结果27-33
  • 2.1 血清尿酸结果27
  • 2.2 血清代谢组学分析27-33
  • 3 讨论33-35
  • 第三章 尿酸性肾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35-47
  • 一 引言35
  • 二 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35-38
  • 1 动物的选择35-36
  • 2 造模方法36-38
  • 2.1 尿酸酶的抑制或基因敲出36
  • 2.1.1 尿酸酶抑制剂36
  • 2.1.2 尿酸酶基因敲出36
  • 2.2 补充外源性尿酸或尿酸前体物质36-37
  • 2.2.1 补充外源性尿酸36-37
  • 2.2.2 补充尿酸前体物质腺嘌呤37
  • 2.2.3 黄嘌呤、次黄嘌呤37
  • 2.3 酵母37
  • 2.4 果糖37
  • 2.5 药物37-38
  • 3 高尿酸血症诱导的肾损伤动物模型的评价38
  • 三 实验部分38-47
  • (一) 不同剂量氧嗪酸钾造模实验38-40
  • 1 材料和方法38-39
  • 1.1 试剂38
  • 1.2 氧嗪酸钾混悬液的制备38
  • 1.3 实验分组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38
  • 1.4 生物样本的收集及检测38-39
  • 1.5 统计学处理39
  • 2 实验结果39-40
  • 2.1 血清尿酸结果39
  • 2.2 肌酐、尿素氮含量的变化39-40
  • 3 讨论40
  • (二) 高剂量氧嗪酸钾不同给药周期造模实验40-43
  • 1 材料和方法41
  • 1.1 试剂41
  • 1.2 氧嗪酸钾混悬液的制备41
  • 1.3 实验分组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41
  • 1.4 生物样本的收集及检测41
  • 1.5 统计学处理41
  • 2 实验结果41-43
  • 2.1 小鼠血清尿酸结果41-42
  • 2.2 肌酐、尿素氮含量的变化42-43
  • 3 讨论43
  • (三) 氧嗪酸钾联合尿酸造模实验43-47
  • 1 材料和方法43-44
  • 1.1 试剂43
  • 1.2 氧嗪酸钾混悬液的制备43
  • 1.3 实验分组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43-44
  • 1.4 生物样本的收集及检测44
  • 1.5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44
  • 2 实验结果44-45
  • 2.1 血清尿酸结果44-45
  • 2.2 肌酐、尿素氮的含量变化45
  • 3 讨论45-47
  • 全文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7
  • 致谢57-58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黎;高尿酸血症97例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14期

2 李晓君;;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伴高尿酸血症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2期

3 杨玉霞;刘勇;;高尿酸血症综合系统管理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4 李玉珍;张晓华;;89例中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6年12期

5 吕才模;彭洁敏;刘晓燕;翟蓓;丁春艳;;乌鲁木齐市汉族健康体检者高尿酸血症调查分析[J];内科;2009年06期

6 陈素芬;;高尿酸血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9年08期

7 杨聪;黄谦;冯国君;刘云祥;;西藏某地区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0年02期

8 袁自宏;g

本文编号:273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73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7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