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分:经口咽下颌骨劈开中上颈椎前路手术的应用解-剖目的为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和经口咽下颌骨劈开扩大入路处理中上颈椎腹侧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8例成人头颈部解剖标本模拟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及经口咽-下颌骨-舌劈开扩大入路手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观察咽后壁的层次、两侧颈长肌起点及分布、两侧椎动脉的走行及与钩椎关节、颈长肌的位置关系、中上颈椎前方两侧的解剖毗邻关系,以及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及经口咽-下颌骨-舌劈开扩大入路的矢状位和冠状位显露范围,并测量相关解剖参数。结果 1.咽后壁软组织解剖观察咽后壁至椎体骨面的解剖层次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咽缩肌、颊咽筋膜、椎前筋膜、前纵韧带,咽后壁椎前血管,其分布两侧密中间疏。2.椎动脉相关解剖参数测量结果左右两侧椎动脉外径、椎动脉距同侧颈长肌内缘距离、椎动脉距同侧钩椎关节距离测量结果,经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统计量,两侧椎动脉外径在C2平面2.92±0.44mmm,C3平面为3.01±0.49mmm,C4平面为3.15±0.41 mm,C5平面为3.24±0.51mm。左右椎动脉间距在C2平面32.67±6.98mmm,C3平面为32.34±3.56mmm,C4平面为31.34±2.56mm,C5平面为33.12±4.58mmm:椎动脉距同侧颈长肌内缘距离在C2平面9.85±0.43mmm,C3平面为8.67±0.61mmm,C4平面为7.73±1.19mm,C5平面为8.36±1.54mm;椎动脉距同侧钩椎关节距离在C2平面1.38±0.32mmm,C3平面为1.47±0.50mmm,C4平面为1.44±0.46mmm,C5平面为1.40±0.59mm。3.颈长肌相关解剖参数测量结果左右两侧颈长肌宽度测量结果,经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统计量,颈长肌宽度在C2平面19.98±5.24mm,C3平面为20.71±4.82mmm,C4平面为21.45±3.97mm,C5平面为21.39±5.04mmm,;两侧颈长肌内缘间距在C2平面8.73±2.56mmm,C3平面为10.24±2.13mm,C4平面为11.41±2.60mmm,C5平面为12.02±2.48mm。4.两种经口咽扩大入路的矢状位显露范围 经口咽-下颌骨劈开扩大入路的矢状位显露角度为(62.49±3.70)。,经口咽-下颌骨-舌劈开扩大入路的矢状位显露角度为(72.06±2.74)。,经口咽-下颌骨-舌劈开扩大入路其显露范围比经口咽-下颌骨劈开扩大入路扩大了9.57。,两种经口咽扩大入路矢状位显露角度,经配对t检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两种经口咽扩大入路矢状位显露角度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口咽-下颌骨劈开扩大入路最大可显露范围为斜坡至C5上终板,经口咽-下颌骨-舌劈开扩大入路最大可显露范围为斜坡至C6上终板。结论 1.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及经口咽-下颌骨-舌劈开扩大入路行中上颈椎前路手术是安全可行的,适用于斜坡、上颈椎病变同时累及下位颈椎的长节段椎体腹侧病变和弥漫性脊髓腹侧病变(如脊柱原发肿瘤、脊柱转移瘤、脊柱结核、脊柱畸形、脊柱骨折),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张口受限或先天性口裂狭小的而不能完成手术的患者(如脊柱原发肿瘤、脊柱转移瘤、脊柱结核、脊柱畸形、脊柱骨折)。2.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及经口咽-下颌骨-舌劈开扩大入路行中上颈椎前路手术向两侧显露的边界应以椎动脉作为其安全边界,颈长肌内侧缘,钩椎关节分别是颈前路手术显露的第一、第二安全显露解剖定位标志。第二部分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异形钛笼内固定重建术治疗中上颈椎肿瘤目的探讨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异形钛笼内固定重建术治疗中上颈椎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5例中上颈椎肿瘤患者,其中颈椎原发肿瘤5例。均采用经口咽下颌骨劈开肿瘤切除、自体髂骨填充异形钛笼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后路肿瘤切除枕颈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术前J O A评分平均(9.80±2.68)分。结果术后2周患者切口均获甲级愈合,术中未出现脊髓、血管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2~27个月,经平均(18.4±6.15)个月,术后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改善,术后J O A评分为11~16分,平均(13.4±1.82)分。术前、术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孤立性浆细胞瘤(SPB)术后27个月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M),转外院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示内固定稳定,位置满意,术后3-6月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异形钛笼内固定重建术,一期联合后路病灶切除枕颈融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中上颈椎肿瘤近期疗效满意。第三部分上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器的初步设计目的:对上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器作书面初步设计方法:在上颈椎前路钢板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上颈椎病灶清除、椎体重建以及内固定需要进行设计改进,运用CAD软件绘图。 结果及结论:初步设计出上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器。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82.4;R322
【图文】: 图1逦图2逡逑
图3逦图4逡逑
图7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英;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年05期
2 韩梅 ,赵逢玲 ,张艳平;颈椎前路手术的配合与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11期
3 郭美云;颈椎前路手术的配合[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赵艳玲,王会杰,李莉,王宇;颈椎前路手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4年05期
5 李小娥,农秀芳;颈椎前路手术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期
6 徐爱荣;蔡晓芳;吴倩;;颈椎前路手术4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04期
7 王月梅;邹文珍;吕爱君;;颈椎前路手术92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14期
8 张立峰;;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早期观察与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7年11期
9 陈慧;;颈椎前路手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8年36期
10 董文华;刘朝凤;葛霞;;颈椎前路手术13例护理体会[J];农垦医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斌;王济纬;张立岩;樊理华;;帕瑞昔布钠用于颈椎前路手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王红梅;;康复指导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A];全国第九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罗卓荆;陶惠人;;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秦瑞云;张勇奇;王茜;;颈椎前路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康复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11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颈椎前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圣林;王少波;马庆军;刘丹丹;;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道瘘的诊断与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汪四花;林芬;;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A];全国第八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祝翠霞;;颈椎前路手术的术后护理[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八卷 护理分卷)[C];2006年
9 史晓娟;张瑶;刘建华;刘新育;;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舒适度的探讨与护理[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彭智;李波;周焯家;罗春山;简月奎;;颈椎前路手术后翻修术的原因及对策[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克平;经口咽下颌骨劈开中上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2 邹小丽;术前肌注长托宁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护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胥世凡;两种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对比[D];吉林大学;2015年
4 李小斌;颈椎前路手术对食管压力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5 陆凌云;内窥镜下颈椎前路手术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D];南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761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761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