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放射性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发布时间:2020-07-25 19:35
【摘要】:目的:建立放射性唾液腺损伤的细胞学模型,为后期放射性损伤唾液腺的功能修复实验研究打下细胞学基础。方法:利用组织块法与酶消化法从新生3d SD大鼠颌下腺中分离颌下腺细胞,通过胰蛋白酶差速脱壁法及传代纯化得到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对其进行培养、传代;对传至P2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角蛋白(CK7)鉴定;制备P2代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细胞悬液,利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细胞悬液进行不同剂量的照射(0Gy、1Gy、3Gy、5Gy、7Gy、9Gy);通过CCK-8(Cell Counting Kit-8)技术检测各照射剂量组细胞增殖活性;使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技术对各照射剂量组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72h后上清液中大鼠唾液淀粉酶α1(AMY1)的含量;使用糖原PAS染色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各组细胞糖原分泌及E-钙黏蛋白表达能力进行评估比较。结果:1、原代SD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第6天细胞镜下呈多角形,鹅卵石样排列,第14天细胞呈铺路石样;2、P2代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CK7阳性表达,证明细胞为上皮来源;3、放射后72h各组细胞镜下可见0Gy与1Gy组细胞无明显差异,细胞形态均一,细胞密度约90%;3Gy组细胞形态均一,细胞密度稍降低;5Gy组细胞密度进一步降低,但细胞形态尚可;7Gy与9Gy组细胞异形性大,细胞密度大幅度下降,其中9Gy组镜下极少见贴壁活细胞;4、CCK-8检测显示各组细胞在1-7天内增殖活性均先增加后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除0Gy与1Gy组增殖活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㧐0.05)外,剩余组间细胞增殖活性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㩳0.05),其中5Gy组细胞增殖活性降至0Gy组的约53.95%;5、各组细胞流式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可知除0Gy与1Gy组间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P0.05),剩余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Gy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至12.65±0.72%;6、各组细胞上清液中AMY1浓度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Gy组细胞AMY1浓度降至0Gy组的约59.9%;7、各组细胞糖原染色结果见0Gy、1Gy组细胞胞质内均见大量深红色糖原颗粒,3Gy组细胞胞质内深红色糖原颗粒稍减少,5Gy、7Gy两组细胞胞质内的红色糖原颗粒明显减少且染色变浅,而9Gy组胞胞质内几乎无红色糖原颗粒;8、各组细胞E-Cad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可见0Gy、1Gy组细胞胞浆呈深棕褐色,3Gy、5Gy组细胞胞浆棕褐色变浅,7Gy、9Gy组细胞胞浆内极少见棕褐色颗粒。结论:辐射造成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损伤且随辐射剂量的增加,细胞损伤程度加重,而5Gy的X线照射可能为SD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放射性损伤细胞学模型合适照射剂量。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8;R-332
【图文】:

形态图,相差显微镜,形态,天镜


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曹结果1 SD 大鼠颌下腺细胞镜下形态学特征原代培养2天后镜下可见贴壁的上皮细胞,第4天镜下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混白酶差速贴壁法去除后可得到形态均一的 SD 大鼠下颌下腺细胞,第 6 天镜胞呈多角形,呈鹅卵石样排列(见图 1A);第 14 天时镜下细胞呈铺路石样,可见丰富胞浆及分泌颗粒(见图 1B)

细胞,下颌下腺,大鼠,原代培养


BBB图 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 SD 大鼠 SMGCs 形态A.SD 大鼠 SMGCs 原代培养第 6 天(×200);B.SD 大鼠 SMGCs 原代培养第 14 天(×400)2 SD 大鼠下颌下腺细胞免疫学鉴定本实验以角蛋白(CK7)作为标记蛋白。镜下表现为下颌下腺细胞细胞核及细呈黄棕色染色(图 2A),CK7 阳性表达,证实细胞为上皮来源,PBS 液作为阴照组(图 2B)。A

形态图,相差显微镜,形态,细胞形态


遵义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曹 璐2.3 SD 大鼠颌下腺细胞放射后各组镜下形态学特征第 2 代 SD 大鼠颌下腺细胞制细胞悬液,分为 6 组,分别给予 0Gy、1Gy、3Gy、5Gy、7Gy 和 9Gy 的 X 线照射,接种至 T25 培养瓶中培养 72h 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0Gy 组细胞形态均一,细胞密度约 90%(见图 3A);1Gy 组镜下细胞形态学与 0Gy组基本相同(见图 3B);3Gy 组细胞形态较均一,细胞密度约 80%(见图 3C);5Gy组细胞形态尚可,细胞密度进一步降低(见图 3D);7Gy 组细胞形态异形性大,部分细胞由多角形变成类圆形,细胞密度约 40%(见图 3E);9Gy 组细胞形态基本消失,镜下少见贴壁活细胞(见图 3F)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利霞,刘小龙,纪东亮,李朝阳;放射性损伤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医学;1999年04期

2 陈庭仁;蔺春生;帅瑞芝;;氦-氖激光照射对放射性损伤家兔的某些影响[J];中国康复;1987年02期

3 邹道全;自制烧伤Ⅲ号油膏治疗放射性损伤疗效[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9年05期

4 林志彬,张志玲,刘慧人,吴玉成,阮元,蔡志基,丛铮;灵芝的药理研究——Ⅶ.灵芝液抗放射性损伤作用的初步研究[J];北京医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5 姚鸿民;;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肺放射性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14期

6 张玉荣;王建军;;中药对于子宫癌放射性损伤的治疗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10期

7 杨志祥;第4讲 局部放射性损伤的手术治疗[J];人民军医;2000年09期

8 刘士新,张俐娟;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病人不同治疗设计的放射性损伤探讨[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5年01期

9 段宏燕;祝沈冬;于清蕊;;一笑散对直肠放射性损伤的临床防治效果[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S1期

10 冯炎;上皮生长因子在口腔粘膜放射性损伤中作用的探讨[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娜;景福琴;王丽敏;;放射性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体会[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常世民;胡亮;冯晓宇;徐亿普;王松灵;;无机硝酸盐预防小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的研究[A];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3 吴月霞;张福君;卢鸣剑;焦德超;吴沛宏;;放射性粒子125I对兔股动脉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龙颖;易治;;高压氧治疗晚期放射性损伤[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东娟;潘贺葵;周润嫦;陈幼娥;;高压氧治疗放射性损伤的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王绿化;;肺的放射性损伤[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福君;吴沛宏;卢鸣剑;赵明;范卫君;顾仰葵;刘健;张亮;;放射性粒子~(125)Ⅰ对兔坐骨神经及股动脉放射性损伤的试验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余永强;孟庆勇;;ADC值测量在兔脑立体定向微观放射性损伤检测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孙坚;何贵金;张申众;金永柏;曹明洲;姜维国;戴显伟;;~(103)pd放射性支架持续照射犬胆管放射性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振华;林原;刘鲁明;;宫颈癌放疗后直肠后期放射性损伤的中医治疗[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曹善峰;放射性损伤的分子基础及治疗策略[D];郑州大学;2017年

2 林泉;大鼠轴型皮瓣及其放射性损伤的低能量冲击波治疗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段洪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鼻黏膜放射性损伤的效果和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邱远;肠急性损伤条件下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对肠上皮细胞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5 范传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受损胸腺功能修复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栗颖利;脂肪干细胞修复成纤维细胞放射性损伤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7 罗宁斌;磁共振成像对小型猪腮腺放射性损伤的评估[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邢喜玲;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显像在脑胶质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秋丽;大鼠颌下腺放射性损伤修复中SSB1表达变化及其与NBS1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2 曹璐;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放射性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估[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3 杨刚;大鼠唾液腺放射性损伤后EPOR的表达及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4 张嘉鹏;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探讨乌梅甘草喷雾剂对大鼠颌下腺细胞放射性损伤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郭燕;~(125)I粒子对家兔小肠的放射性损伤及大网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6 姚鸿民;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表达与肺放射性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罗妍;胰腺癌放疗中炎性因子在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8 宁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胸腺放射性损伤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9 郑蕊;周围神经放射性损伤的组织工程化修复及MRI监测[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10 陈韦;XRCC1 SNP与晚期NSCLC患者放疗疗效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70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770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a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