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症状和并发症。其主要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三种类型。GERD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目前在我国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现代医学主要通过抑制胃酸、调节胃肠动力、保护黏膜或者手术等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其病机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其中肝失疏泄是其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医药在GERD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通过采用通降颗粒干预反流性食管炎的肝胃不和型大鼠模型,研究其治疗GERD的作用机理。研究目的通过对中西医治疗GERD的进展进行回顾,分析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为科研提供思路;通过对通降颗粒进行药效学实验,试图明确通降颗粒的药效作用;通过给予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型模型大鼠不同剂量通降颗粒进行干预,观察其疗效并研究通降颗粒促进胃肠动力及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实验一、通降颗粒的药效学研究目的:观察通降颗粒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和其抗炎镇痛作用。材料与方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上做胃排空运动和小肠推进实验来观察通降颗粒对模型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采用醋酸扭体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来观察通降颗粒是否有抗炎镇痛作用。结果:(1)在模型大鼠胃排空运动的实验中通降颗粒高剂量组和模型组胃内残留率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通降颗粒中剂量组、莫沙必利组胃内残留率均低于模型组(P0.01),低剂量胃内残留率亦低于模型组(P0.05),提示通降颗粒中、低剂量、莫沙必利对模型大鼠胃排空运动有促进作用;(2)在模型大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实验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大鼠小肠推进运动推进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模型大鼠存在胃肠运动减慢现象;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通降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小肠推进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提示通降颗粒高中剂量对大鼠小肠推进运动有促进作用。(3)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阿司匹林组、高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提示通降颗粒高中剂量、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4)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中,通降颗粒中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中,耳肿胀度低于正常组(P0.05,P0.01),提示通降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提示通降颗粒具有一定抗炎作用。实验二、通降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大鼠模型胃肠动力作用机制的研究目的:通过观察通降颗粒干预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模型大鼠,从血清学胃肠激素,钙调蛋白、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等指标的不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检测,试图明确通降颗粒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采取食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式叠加夹尾刺激,建立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型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降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奥美拉唑组、莫沙必利组、通降颗粒中剂量合奥美拉唑组。每日上午9时整,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蒸馏水灌胃,治疗组分别给予通降颗粒高中低剂量、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按1m1/100g大鼠体重灌胃给药,连续21天。在此过程中,定时观察并记录大鼠体重、进食量、饮水量、抓力、毛色、活动等一般情况。治疗完成后,麻醉状态下腹主动脉取血,取食管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Cam、MLCK蛋白相对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组织Cam、MLCK, Real Time PCR检测法食管组织Cam、MLCK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1一般情况大鼠给药三周后,通降高中剂量组、奥美拉唑组、通降中剂量合奥美拉唑组相对于模型组体重增加(P0.05);通降高中剂量组、奥美拉唑组、中剂量合奥美拉唑组相对于模型组进食量增加(P0.05);奥美拉唑组、莫沙必利组相对于模型组进食量增加(P0.05);通降高中剂量组、莫沙必利组、中剂量合奥美拉唑组与模型组比较,其抓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学指标胃动素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通降颗粒高剂量组、通降颗粒中剂量合奥美拉唑组血清胃动素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降颗粒高中剂量组及西药莫沙必利组血清胃动素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胃泌素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胃泌素含量低于假手术组(P0.01),其余各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降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中剂量合奥美拉唑组以及假手术组血清胃泌素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莫沙必利组血清胃泌素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奥美拉唑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收缩素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通降颗粒高中剂量组和模型组血清胆囊收缩素含量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以及通降颗粒中剂量合奥美拉唑组血清胆囊收缩素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血管活性肠肽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通降颗粒高剂量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含量低于假手术组(P0.05),通降颗粒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合奥美拉唑组以及模型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降颗粒高剂量组和奥美拉唑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一氧化氮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通降颗粒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合奥美拉唑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和P0.01);与模型组比较,通降颗粒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莫沙必利组、中剂量合奥美拉唑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3 Western blot结果(1) MLCK相对表达模型组(P0.05)、通降颗粒高中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P0.05)、奥美拉唑组(P0.05)、莫沙必利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MLCK的相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奥美拉唑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与模型组比较,MLCK的相对表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aM相对表达通降高剂量组、莫沙必利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通降高剂量(P0.01)、莫沙必利组(P0.01)、通降中剂量(P0.05)、中剂量合奥美拉唑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免疫组化结果MLCK在各组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性,模型组呈现阴性结果;其余各组均呈现阳性或弱阳性结果,均与模型组存在差异。CaM在各组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性,模型组呈现阴性结果;其余各组均呈现阳性或弱阳性结果,均与模型组存在差异。5 Real Time PCR结果CaM mRNA的相对表达,莫沙必利组(P0.01)、通降高剂量组(P0.05)、通降中剂量和奥美拉唑组(P0.05)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LCK mRNA的相对表达,莫沙必利组(P0.01)、中剂量合奥美拉唑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降高剂量(P0.05)、中剂量组(P0.05)、奥美拉唑组(P0.05)、莫沙必利组(P0.01)、中剂量合奥美拉唑组(P0.01)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通降颗粒具有促进胃排空运动和小肠推进以及抗炎镇痛的药效学作用。2通过给予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型模型大鼠不同剂量通降颗粒进行干预,初步得出通降颗粒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促进或抑制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的分泌和释放,从而调节食管、胃肠的运动。3通降颗粒能够影响食管组织中CaM、MLCK蛋白和其基因的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R-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晓岚;唐旭东;王凤云;陈婷;吕林;马祥雪;田亚欣;;功能性消化不良平滑肌舒缩障碍中G蛋白偶联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年06期
2 陈莉丽;卜平;;不同证型胃食管反流患者脑肠肽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年31期
3 季锋;汪忠镐;;2013美国胃肠病学院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J];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5年02期
4 邹多武;;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J];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5年01期
5 邓文龙;;中医药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紧密结合——《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读后[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年01期
6 吴玲玲;林征;;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年36期
7 赵艳;冯玉彦;;化浊解毒方对浊毒内蕴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黏膜脑肠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成药;2014年08期
8 叶涵婷;朱曙东;;从肝胃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用药体会[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崔含;袁红霞;杨幼新;张鹏;贾瑞明;于强;;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血清FT4、TSH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04期
10 朱凌云;杨芸峰;秦嫣;;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路亭;慢性胃食管反流病动物模型制备与HO-1在食管和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雯轩;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吴红梅;通降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
2773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77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