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针刺干预腹泻模型家兔小肠运动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6:55

  本文关键词:针刺干预腹泻模型家兔小肠运动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课题通过复制家兔腹泻模型,以家兔小肠推进率为指标,验证针刺对腹泻的有效性,以此为切入点,比较腧穴之间的差异性与协同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家兔针刺前后小肠组织形态、小肠组织中SP、VIP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针刺干预腹泻模型家兔小肠运动的调节作用机制,为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长耳白家兔80只,体质量为2~2.5 k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大肠俞组、曲池组、上巨虚组、天枢+大肠俞组(单侧取穴)、曲池+上巨虚组(单侧取穴),每组10只。采用灌服番泻叶方法制作家兔腹泻模型,天枢组、大肠俞组、曲池组、上巨虚组取双侧穴位进行针刺,天枢+大肠俞组、曲池+上巨虚组取单侧穴位进行针刺,按60次/min的频率以手行针1min,留针20min,每10min行针1次,连续3 d。正常组正常饲养,不造模,不针刺,模型组只进行模型复制不进行针刺治疗。于末次治疗后一小时,每组按20 ml/kg灌胃量灌服半固体碳末营养糊。10min后予气体栓塞法处死家兔,再迅速开腹取小肠,从幽门处将小肠依次剥离后平铺于白纸上,测量幽门至回盲瓣处全长并记录,再测量幽门至首次出现半固体碳末营养糊处的距离并记录。以后者距离占前者距离的百分比作为小肠推进率。并取相应位置长1 cm小肠组织放入4%中性甲醛中固定,用于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针刺单穴对小肠推进率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家兔小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小肠推进率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天枢组(P0.01)、大肠俞组(P0.01)、曲池组(P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除针刺上巨虚组对抑制腹泻家兔小肠推进率无明显影响外,其余各组均使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其中天枢组对家兔小肠推进率降低最为显著,大肠俞组次之。(2)针刺单穴及相应穴组对小肠推进率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曲池+上巨虚组(P0.01)明显降低腹泻家兔小肠推进率;与曲池组比较,曲池+上巨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枢+大肠俞组显著降低腹泻家兔小肠推进率;与天枢组、大肠俞组分别比较,天枢+大肠俞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光镜下,正常组小肠结构完整,黏膜绒毛完整,无明显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小肠结构不完整,肠壁变薄,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充血,有炎细胞侵润,微绒毛萎缩、脱落,细胞间连接结构有缺损现象;治疗组小肠黏膜病理形态显著改善,黏膜仅轻度肿胀,结构清晰,绒毛基本无脱落。(4)小肠组织VIP,SP表达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肠组织VIP、SP免疫细胞阳性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枢+大肠俞组小肠组织VIP、SP免疫细胞阳性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1)。结论:(1)针刺可以抑制腹泻状态下家兔小肠的运动,且针刺效应的发挥与针刺腧穴的特异性密切相关,针刺可用于腹泻的治疗。(2)针刺对腹泻的治疗效果与针刺腧穴的配伍协同作用相关,通过腧穴配伍协同效应,能更好的发挥了针刺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3)针刺可以用于治疗腹泻可能与改善受损的小肠粘膜的病理损伤有关。(4)针刺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小肠组织中VIP、SP免疫细胞阳性表达水平来实现。
【关键词】:腹泻 针刺 小肠推进率 血管活性肠肽 P物质 协同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5;R-332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Abbreviation)13-14
  • 前言14-16
  • 实验研究16
  • 1 材料16-17
  • 1.1 实验动物16
  • 1.2 药品与试剂16
  • 1.3 实验仪器16-17
  • 2 方法17-20
  • 2.1 动物选择及分组17
  •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17-18
  • 2.2.1 番泻叶药液:17
  • 2.2.2 模型复制:17
  • 2.2.3 家兔腹泻模型成功的标准:17-18
  • 2.3 腧穴定位及针刺方法18
  • 2.3.1 腧穴定位(参照第二版《实验针灸学》,主编李忠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8
  • 2.3.2 针刺方法18
  • 2.4 采集标本与指标观测18-20
  • 2.4.1 半固体碳末营养糊的制备与使用18-19
  • 2.4.2 小肠推进率的计算19
  • 2.4.3 家兔小肠组织样品的制备19
  • 2.4.4 家兔小肠组织HE染色19-20
  • 2.4.5 组织标本观察20
  • 2.4.6 VIP及SP的免疫组化检测20
  • 2.5 统计学方法20
  • 3 结果20-27
  • 3.1 单穴组家兔小肠推进率的比较20-22
  • 3.2 组穴与相应单穴之间家兔小肠推进率的比较22-24
  • 3.2.1 曲池+上巨虚组(单侧)与曲池组、上巨虚组比较22-23
  • 3.2.2 天枢+大肠俞组(单侧)与天枢组、大肠俞组比较23-24
  • 3.4 家兔小肠HE染色结果24
  • 3.5 家兔小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4-27
  • 4 讨论27-37
  • 4.1 中医学对腹泻的认识(参照第5版《中医内科学》,,主编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7-29
  • 4.1.1 中医学对泄泻病因的认识27-28
  • 4.1.2 中医学对泄泻病机的认识28
  • 4.1.3 中医诊断依据28
  • 4.1.4 中医学对泄泻的鉴别诊断28-29
  • 4.1.5 中医学对泄泻的治疗29
  • 4.2 西医学对腹泻病的认识(参照第八版《内科学》,主编葛均波,徐永健,人民卫生出版社)29-31
  • 4.2.1 腹泻的病因29-30
  • 4.2.2 腹泻的发病机制30-31
  • 4.2.3 腹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1
  • 4.3 针灸学对腹泻的研究31-37
  • 4.3.1 针灸学对腹泻的理论认识(参照第5版《针灸学》,主编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1-32
  • 4.3.2 针灸治疗腹泻的临床研究32-33
  • 4.3.3 针灸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研究33-37
  • 5 实验方法研究37-48
  • 5.1 腹泻动物造模方法的研究37-40
  • 5.1.1 腹泻动物模型的研究及评价标准37
  • 5.1.2 腹泻动物模型的要求37
  • 5.1.3 腹泻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的研究37-40
  • 5.1.4 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的选择40
  • 5.2 穴位选择依据40-42
  • 5.2.1 曲池40
  • 5.2.2 上巨虚40-41
  • 5.2.3 天枢41
  • 5.2.4 大肠俞41-42
  • 5.2.5 单元、集元学说42
  • 5.3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42-45
  • 5.3.1 小肠推进率42
  • 5.3.2 小肠组织形态的病理改变42-43
  • 5.3.3 VIP、SP43-45
  • 5.4 实验结果分析45-48
  • 5.4.1 针刺对小肠推进率的影响45-46
  • 5.4.2 针刺对小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46
  • 5.4.3 针刺对小肠组织脑肠肽VIP、SP的影响46-48
  • 6 结论48-49
  • 7 问题与展望49-50
  • 8 参考文献50-55
  • 9 综述55-60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介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君,王国义,孙申田;针刺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杨志梅;;针刺治疗耳鸣[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关于针刺治病的原理[J];医卫通讯;1978年03期

4 张庆萍;;正确理解“腹部深似井”在针刺临床上的运用[J];江苏中医杂志;1987年01期

5 宋国英;;针刺腮中穴治疗呕吐1600例[J];中国针灸;1991年04期

6 张吉武;张荔;;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2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年S1期

7 孔庆寿;《内经》中针刺获效影响因素的探讨[J];针刺研究;2000年01期

8 郭淑香;针刺治疗饮水返呛38例总结[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05期

9 王彪,李秋光,赵元琛;针刺治愈癔症1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11期

10 许宏珂,张晨霞,齐敬东,赵清秀;针刺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J];中国针灸;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卿;康建华;韩静;陈玄;叶笑然;;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的现状[A];第九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余银;李劲民;陈海丽;叶天申;陈传帮;蒋松鹤;;对应与中轴针刺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3 东红升;郑丽静;胡伟民;夏秋芳;牛燕霞;秦宏;东贵荣;;中风病针刺治疗关键技术的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4 董素亭;张彬;贾海波;温长宁;王桂青;王炳芝;;针刺所致疼痛的心理干预效果观察[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阿拉坦巴根·陶琦;;针刺临床病例体会[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牛燕霞;徐佳;;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氧饱和度作用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振寰;陈杰奎;;针刺促进大脑神经发育与修复的新进展[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陶素爱;李史清;;中药内服配合针刺以及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0例[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卢君艳;郑余银;李劲民;陈海丽;叶天申;陈传帮;蒋松鹤;;对应与中轴针刺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A];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杰奎;刘振寰;;针刺促进脑神经发育与修复的新进展[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志成;针刺治疗植物病[N];山西科技报;2001年

2 李伊嘉;针刺治疗植物病[N];广东科技报;2001年

3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风康复科 毛忠南 何天有 张志明;针刺与康复结合促中风恢复[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王志胜;中医针刺治疗老年痴呆[N];健康时报;2006年

5 蔡志红;针刺清喘穴治疗哮喘[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刘道安;“针刺影响衰老”课题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甘肃省岷县堡子卫生院 周永红;针刺可缓解阑尾术后疼痛[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8 王改花;针刺一穴治咳嗽[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医大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石学敏 本报记者 胡彬 实习记者 赵维婷 整理;针刺降压有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10 郑健刚;杜元灏;石学敏;针刺能增加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宇;针刺“百会”透“曲鬓”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PI3K、p-AKT、Bax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刘奇;针刺促SAMP8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能量转运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宋晓宾;针刺不同穴位对思虑过度状态脑功能磁共振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杨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学及神经血管再生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王艳杰;针刺高血压患者太冲配伍太溪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6 王婧;针刺安全理论探源及框架构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张全明;针刺治疗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8 于雪峰;针刺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9 姚筱梅;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内脏感觉、胃电图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10 张珊珊;围手术期针刺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越;针刺抑制MMP-2、MMP-9及炎性因子对大鼠脑梗死溶栓时间窗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薛洋;针刺背俞穴对失眠模型大鼠脑组织差异蛋白表达的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3 樊星;新型针刺保暖絮片的研究与开发[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4 沈志全;针刺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陈丽华;针刺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屈建雷;心理暗示对颈型颈椎病针刺治疗的疗效影响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张楠;经络辩证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王希友;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动物实验和现代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范涛;针刺安神穴位治疗老年人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刘瑜;不同针刺频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针刺干预腹泻模型家兔小肠运动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79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d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