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锥虫BBP1蛋白定位及功能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82.23
【图文】:
2图 1-1 非洲睡眠病的流行病学分布:A)布氏锥虫冈比亚亚种;B)布氏锥虫罗德西亚亚种。红色由深到浅示各国由多到少的病例数。(引自 http://gamapserver.who.int/mapLibrary/app/searchResults.aspx)。Figure 1-1 Epidemi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humanAfrican trypanosomiasis.A) T. b. gambiense; BT. b. rhodesiense. Red blocks indicating the number of infection cases in respective contries (citedfrom http://gamapserver.who.int/mapLibrary/app/searchResults.aspx).
图 1-2 布氏锥虫生活史。1-8 示各时期主要事件,详见正文。(引自 CDC: https://www.cdc.gov/parasites/sleepingsickness/biology.html)Figure 1-2 Life cycle of Trypanosoma brucei. 1-8 indicates the major event(s), more detailsavailable in text. (cited from CDC: https://www.cdc.gov/parasites/sleepingsickness/biology.html1.1.2.2 布氏锥虫的细胞结构基 于 2012 年 真 核 生 物 的 分 类 系 统 , 布 氏 锥 虫 隶 属 于 动 基 体 纲(Metakinetoplastina)锥虫目(Trypanosomatida)锥虫科(Trypanosomatidae)锥虫属(Trypanosoma)(Moreira et al., 2004;Adl et al., 2012)。布氏锥虫细胞呈锥形体,两端半径小,中间半径大,鞭毛自细胞中后部发出伸向前端(anterior)与细胞膜相连形成波动膜,部分伸出体前形成游离鞭毛。胞内具有真核生物常见的
6A)布氏锥虫细胞模式图(Matthews, 2005);B)布氏锥虫扫描电镜图及成式图(Langousis & Hill, 2014);C)鞭毛横切面模式图(Langousis & Hill, 2锥虫成熟基体透射电镜图:1-9 为纵切面(左)对应位置的由近端至远端的Vaughan & Gull, 2016)。-3A)Aschematic diagram of Trypanosoma brucei (Matthews, 2005). B) SEM owith schematic diagram of basal body and flagellum (Langousis & Hill, 2014). Cschematic diagram of flagellum (Langousis and Hill, 2014). D) TEM of T. bruceidy: 1-9 represent cross sections (right) from the proximal end to the distal end asng in vertical section (left) (Vaughan & Gull, 2016) .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静艳;;甲硝唑和氯喹在体内和体外对布氏锥虫的作用[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9年01期
2 邓治邦;;牛感染布氏锥虫的诊治[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0年03期
3 原丽红,林本夫,王祥生,李莲瑞;布氏锥虫葡糖基磷脂酰肌醇(GPI)的研究进展[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4年04期
4 邓治邦;;牛感染布氏锥虫病的诊治[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0年02期
5 叶万祥,方元,聂海洋,王元伦;分泌抗布氏锥虫群共同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技;1993年07期
6 许东红;布氏锥虫的需长醇-甘露糖转移酶可能定位于糙面内质网[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4年05期
7 沈杰;;读者来信[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1年04期
8 JayneRaper,周金林;布氏锥虫的葡糖基磷脂酰肌醇(GPI)[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1998年02期
9 郭秀霞;王云华;;寄生虫表面抗原变异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年11期
10 聂海洋,方元,叶万祥,黄福林,王元伦;布氏锥虫马媾疫亚种体外培养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从曦;洪晓坤;赖德华;;布氏锥虫基体蛋白P620功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廖善晖;结核分枝杆菌Pup蛋白的结构特性研究以及布氏锥虫SUMO、Nedd8系统的细胞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张小白;布氏锥虫线粒体蛋白质组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从曦;布氏锥虫BBP1蛋白定位及功能分析[D];中山大学;2019年
2 崔娟;布氏锥虫来源内切-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异源表达及活性鉴定[D];江南大学;2018年
3 肖聪;布氏锥虫蛋白Q38FZ4和Alba的结构和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张珍珍;布氏锥虫elF4E蛋白的表达纯化与晶体生长[D];安徽大学;2014年
5 王颀;1.抗锥虫化合物体内测试模型的建立 2.别构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别构调节分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张笑乐;布氏锥虫BDF5 bromo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93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79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