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能量CT多模态影像技术评价山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332;R541.4
【部分图文】:
图 1 实验流程图1.2 方法1.2.1 实验动物准备及麻醉实验山羊麻醉前禁食 36 h 禁水 8h,使用外科备皮包备皮,耳缘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根据 3~4mg/kg 给予丙泊酚诱导麻醉,连接三通管,持续泵入丙泊酚24~32mg/kg 维持麻醉。1.2.2 动物模型制备
图 2 实验动物 1 号图 图 A 为建模前 CAD 示建模前冠状动脉未见狭窄、闭塞及其他心肌疾病;图 B 为建模时于前降支远端注射微球 1.14×106个;图 C 为心尖段 TTC 染色 20min 后病理图;图 D 为 HE 染色,可见心肌细胞水肿或细胞核碎裂溶解,伴有炎细胞浸润。3. 讨论本研究以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为栓塞剂,通过 10 只萨能奶山羊采用经皮微导管介入方法,建立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模型。结果显示,利用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栓子,采用经股动脉穿刺微导管介入的方法建立 CMD 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实验动物存活时间长,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模型。本研究以冠状动脉造影和病理学结果为标准,证实心肌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缺血状态,相应的大血管未见血栓及狭窄,提示造模成功。3.1 建模参数分析本实验选用瑞士萨能奶山羊,体重(12.5~22.7)kg,平均(18.61±3.01)kg,心率(152.28±14.58)bpm,实验选用丙泊酚进行动物实验麻醉,根据 3.3~4mg/kg
图 3-2 17 心肌节段2.3 多模态影像学诊断准确性评估2.3.1 DECT-MPI 诊断准确性评价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敏感性为 55.56%、特异性为 98.02%、阳性预测值为 83.33%、阴性预测值为 92.52%、准确性为 91.60%(见表 3)。DLP 为 241.82±77.09 mGy·cm,ED=6.29±2.00mSv。本研究中假阳性心肌节段共 2 个,考虑其中一例是由于实验动物心肌碘浓度是受周围组织高低密度的组织结构影响导致假阳性的发生,另一例是由于心肌运动产生的断层伪影导致,并且研究发现高心率实验动物的 DECT-MPI 检查成功率低,易出现假阳性的发生。2.3.2 (99mTc-MIBI)SPECT-MPI 诊断准确性评价SPECT-MPI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敏感性为66.75%、特异性为98.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君;;微循环与人体健康[J];金秋;2017年18期
2 陶剑虹;国内外改善微循环障碍药物分析[J];中国处方药;2005年03期
3 顾大勇,曾祥元,马OH仁;NF-κB与微循环障碍[J];中国微循环;2001年01期
4 宋祥云,陈进坦;改善微循环障碍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0年04期
5 ;微循环障碍与疾病[J];江苏统计;1998年09期
6 侯林江,辛洪涛;肺心病的微循环障碍[J];中国微循环;1998年01期
7 王学定;吴万娣;郭尚平;于大森;;视网膜静脉阻塞症患者血液流变特性的研究[J];眼科新进展;1987年03期
8 凌亦凌;王殿华;黄善生;侯广棋;曹玉纯;;墨汁灌注休克肺微循环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9 李蔚生;梁剑秋;;舌下血管的观察对血瘀辨证的意义[J];江西中医药;1987年04期
10 程军;;第四届世界微循环大会卫星会议[J];国外医学情报;198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晶岩;;微循环障碍与中医药[A];中国微循环学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大会汇编[C];2014年
2 袁申元;;老年病的微循环障碍与治疗[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韩晶岩;;微循环障碍与中药多靶点的改善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韩晶岩;;中医药改善微循环障碍的原理[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8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谢敏;谷万里;;心脑血管病微循环障碍的浊瘀相关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活血化瘀研究进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6年
6 张淑文;;脓毒症致微循环障碍与中医药的干预研究[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韩晶岩;;可视化微循环研究方法揭示中医药改善微循环障碍的原理[A];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韩晶岩;;致辞[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8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李慧丽;;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与微循环障碍关系的探讨[A];第三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0 张庆富;;白细胞黏附与烧伤微循环障碍[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静;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微循环研究[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陈见南;血竭一药多用的奥妙[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杨 春;改善微循环与防老抗衰[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孟 磊;微循环,人体的“第二心脏”[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记者吴洁;微循环所18年来成果丰硕[N];科技日报;2002年
6 邵兴军;蜂胶:细胞生态调节剂[N];科技日报;2005年
7 徐亚静;中药可改善微循环障碍[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孙凯 王传社 韩晶岩;丹参可多环节改善微循环障碍[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张钊实 王心明;微循环障碍与大脑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
10 张钊实 王心明;微循环障碍与大脑健康[N];21世纪药店;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冷辉;泻火化瘀通窍法改善豚鼠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贾鹏;TNF-α诱导fg12表达在心脏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都文渊;高剂量绿原酸及其中药注射剂引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袁维;椎体软骨终板退变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曾晓聪;替米沙坦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6 杨芝春;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糖尿病红细胞变形能力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文;痰浊血瘀型ACS患者PCI术后微循环障碍与预后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吕宇航;基于双能量CT多模态影像技术评价山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模型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9年
3 张瑶;雷公藤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张艳达;麝香通心滴丸对心梗小鼠外周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5 马丽;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治疗血痹证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6 张娟;醒脑静注射液对脓毒症微循环障碍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彭松林;参附注射液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循环障碍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魏荣;结膜微循环测量在眼部相关疾病的诊断作用[D];南昌大学;2017年
9 耿东华;尿激酶对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道微循环障碍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陆森;抑制Kupffer Cell对大鼠肝脏切除微循环障碍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14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1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