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甘油通道蛋白理论探讨祛痰活血颗粒治疗NAFL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本文关键词:基于水甘油通道蛋白理论探讨祛痰活血颗粒治疗NAFL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索AQP-7,AQP-9在NAFLD模型大鼠肝脏和脂肪细胞中甘油转运通道作用,研究“祛痰活血颗粒”治疗NAFLD可能发挥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体重在190~250g健康雄性SD大鼠55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6g/kg.d),中药中剂量组(12g/kg.d),中药高剂量组(16g/kg.d);除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4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从第8周开始,每周从造模组随机抽取2只大鼠处死,取大鼠肝脏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确认造模成功后,按照以上分组给予中药干预,连续每日灌胃14d,21d,28d后,分三批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测定肝功能(ALT、AST、GGT)和血脂(TC、TG),用Realtime-PCR检测大鼠肝脏AQP-9 m RNA和脂肪组织AQP-7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整个实验期间,正常组的体重明显小于其他组,在第10周给予中药治疗后,模型组的体重增长率明显高于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增长率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模型组肝脏脂肪变性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P0.05);生化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ST、ALT、GGT、TC、TG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AST、ALT、GGT、TC、TG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讲:与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ALT,GGT下降更明显(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AST、TC、TG下降更明显(P0.05);与治疗14d和21d后相比较,治疗28d后大鼠血清AST、ALT、GGT、TC、TG下降更明显(P0.05);Realtime-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脏AQP9 m RNA表达量增高,脂肪组织AQP-7 m 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肝脏AQP-9 m RNA表达量降低,脂肪组织AQP-7 m RNA表达量增高(P0.05);结论:1.祛痰活血颗粒可以抑制NAFLD模型大鼠体重的增长率,不同程度降低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恢复NAFLD大鼠的病理结构,其中中、高剂量组28d后的疗效最佳;2.祛痰活血颗粒可以改善NAFLD模型大鼠肝功酶学指标(包括ALT、AST、GGT),可以显著降低NAFLD大鼠模型的血清TG、TC水平,其中高剂量组28d后的疗效最佳;3.祛痰活血颗粒能够增加脂肪组织AQP-7 m RNA的表达水平和降低NAFLD模型大鼠肝脏AQP-9 m RNA的表达水平,使肝脏脂质代谢恢复平衡,从而减少甘油三酯在肝细胞中蓄积,提示抑制AQP-9的表达和促进AQP-7的表达可能是祛痰活血颗粒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祛痰活血颗粒 AQP-9 AQP-7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59;R-332
【目录】:
- 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前言10-13
- 材料与方法13-22
- 结果22-42
- 讨论42-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英汉缩略词列表52-53
- 致谢53-54
- 综述54-63
- 参考文献59-6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巧云;潘剑;俞海英;郭银燕;张小玉;曹兴国;杨觉民;;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观察[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年03期
2 肖凯;朱晟易;童钰铃;余咪咪;宋震亚;;普洱茶水提取物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干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8期
3 常彬霞;霍丹丹;孙颖;滕光菊;张伟;赵军;梁庆升;田辉;邹正升;李保森;;233 例不同年龄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特点[J];传染病信息;2013年05期
4 杨斌;占劲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联合检测肝纤维化指标与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年05期
5 旷历琼;王晓敏;;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甘丙肽水平及其与炎性脂肪因子相关性[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年06期
6 赵雪;梁志清;白纪红;林秋香;张茂华;彭名人;;高脂饮食法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雌雄TLR4及IL-6表达的差异[J];广东医学;2013年24期
7 周晓倩;张涛;洪阳;钟卫兰;罗冰松;;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相关性研究[J];贵州医药;2014年01期
8 范雪莹;郑全森;张洪洋;武玉平;叶琪;赵艳;;哈尔滨市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年01期
9 郭文涛;王来友;郭姣;;体外丹酚酸B改善四环素致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初探[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刘洋;励冬斐;肖贻泰;徐汉辰;舒祥兵;宋海燕;季光;;降脂颗粒调节抵抗素水平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A];第二届广东省脂肪肝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静;卞冬雪;臧淑妃;马晓洁;施军平;;复方楂金颗粒对NAFLD小鼠Kupffer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A];第二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3 刘洋;励冬斐;肖贻泰;徐汉辰;舒祥兵;宋海燕;季光;;降脂颗粒调节抵抗素水平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兵;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柴黄益肾颗粒防治糖尿病肝肾并发症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唐彬;苦参碱对NASH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以及NASH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费娜;阴沟肠杆菌在人体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张慧芹;小檗碱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王允亮;葛根芩连汤及其有效组分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PPARγ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刘征涛;影响广西防城港地区男性人群谷丙转氨酶水平的遗传变异及其在永生化肝细胞株中的验证[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张春雨;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磁共振波谱研究及应用波谱成像评估抗病毒治疗的疗效[D];吉林大学;2014年
8 李万立;烫伤对大鼠心肌组织AQPs表达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9 张贺;AQP2与AQP5在小鼠生殖系统水平衡中的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张玉皓;LPK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观遗传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颖;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曹烨华;济南市2453例体检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D];山东大学;2013年
3 黄忠;终末期肾病伴晚期肝硬化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4 李战宾;胡桃夹综合征致肾脏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杜静华;吡格列酮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阻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展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计晨琳;基于脂代谢途径研究哺乳期营养过度致大鼠NAFLD的程序化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7 曹倩颖;替米沙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大网膜脂肪组织瘦素分泌及肝组织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岑欢;不同中医证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ARFI定量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何雪萍;清热祛湿法对温病湿热证大鼠舌和胃组织AQP-1表达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吉文举;化湿降脂汤治疗湿邪困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水甘油通道蛋白理论探讨祛痰活血颗粒治疗NAFLD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