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P物质与NK细胞通过神经免疫调节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2:03
   第一部分先天性巨结肠模型小鼠(Ednrb敲除小鼠)肠道P物质及NK细胞的变化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目的:使用Ednrb敲除小鼠作为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模型小鼠,研究在未发生及发生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 disease 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时肠管扩张段及狭窄段P物质(Substance P,SP)及NK细胞的变化,并探究SP及NK细胞相互作用在HAEC发病中的机制。方法:从美国Jackson实验室购买Ednrb敲除小鼠,分为HD组和野生型对照组,并按小鼠年龄分为1周(week,w)、2w及3w组,3w组HD小鼠发生HAEC。HE染色对肠管炎症程度进行评估,转录组测序分析各组肠管的基因表达差异,免疫组化和荧光染色分析扩张段及狭窄段肠管SP及NK细胞表达情况,RT-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在m RNA和蛋白水平分析SP和NK细胞相互作用过程相关的SP、Nkp46、RORgammat、NK1R、IFNgamma、穿孔素、颗粒酶B及IL22的表达,代谢组学研究结肠内粪便的代谢化合物变化并关联分析与肠组织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3w组HD小鼠发生HAEC,且扩张段炎症表现严重,狭窄段轻微;转录组测序发现3w HD小鼠扩张段的基因表达变化最为明显,主要为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相关基因,狭窄段基因表达变化并不如此明显,但SP在3w HD小鼠的狭窄段中明显上升。免疫组化和荧光染色显示3w小鼠狭窄段SP表达升高,NK细胞及其亚群NK-22细胞增加,SP、Nkp46、RORgammat、NK1R、IFNgamma及IL22的表达在3w HD小鼠狭窄段上升。代谢组学研究发现淀粉及蔗糖代谢途径和戊糖及葡糖糖醛酸转化途径在发生HAEC小鼠中出现明显改变并与多种神经相关基因明显相关。结论:HD小鼠发生HAEC时,扩张段炎症严重而狭窄段较轻,而狭窄段是肠神经系统异常的部位,狭窄段的SP、NK细胞、SP在免疫细胞上的受体NK1R、及NK细胞分泌相关因子表达增加,说明SP与NK细胞之间的神经免疫调节可能在HAEC发生时起到维持肠道稳态的作用。第二部分HD患儿肠道SP及NK细胞的变化在HAEC发病中的作用目的:收集HD患儿肠道标本,对人类HD肠管扩张段和狭窄段SP的表达及NK细胞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探究SP与NK细胞在HAE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HD患儿的肠道标本,按照有无HAEC进行分组,并取无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的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患儿的肠管作对照组,行HE染色评估肠道炎症,通过免疫组化及荧光的方法观察SP及NK细胞在各段肠管的表达情况,利用RT-q PCR及Western blot从m RNA及蛋白水平分析SP及NK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的SP、CD16、NK1R、IFNgamma、穿孔素、颗粒酶B及IL22表达情况。结果:在发生HAEC的患儿肠道狭窄段炎症表现弱于扩张段,免疫组化及荧光染色发现其狭窄段表达较多的SP及分布更多的NK细胞,在未发生HAEC的HD患儿组的结果中,SP、CD16、NK1R、IFNgamma、颗粒酶B、穿孔素及IL22在对照组、实验组扩张段及狭窄段中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相似,均未见明显差异。在发生HAEC患儿组的结果中,SP、CD16、NK1R、IFNgamma及IL22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HAEC组狭窄段的表达水平高于扩张段及对照组;颗粒酶B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扩张段的表达高于狭窄段,但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穿孔素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扩张段的表达水平高于狭窄段和对照组。结论:HD患儿发生肠炎时,扩张段炎症重于狭窄段,狭窄段的SP、NK细胞及相关因子表达增加,说明SP与NK细胞之间的神经免疫调节可能在患儿发生HAEC发生时起到维持肠道稳态的作用。第三部分体外实验研究SP与NK细胞的相互作用及机制目的:分选小鼠结肠的NK细胞和培养人NK细胞系NK92MI细胞,分别加SP刺激培养后,观察NK细胞的功能变化并对其中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磁珠分选纯化小鼠结肠NK细胞。分为对照组、梯度浓度SP刺激组及NK1R拮抗剂Aprepitant+梯度浓度SP刺激组,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gamma的浓度,免疫荧光观察NK细胞IFNgamma及IL22表达。NK92MI细胞系按同样条件分组,并检测NK92MI细胞杀伤活性及培养上清中IFNgamma的浓度,将SP刺激后的NK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其中可能作用机制,利用Caco2细胞构建肠上皮屏障模型,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观察SP刺激后的NK细胞对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影响。结果:本实验所采用方法提取NK细胞的纯度为93.50%。SP可增强小鼠Nkp46(+)NK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促进其分泌IFNgamma和IL-22的作用,且与浓度相关,最佳浓度为10-8M,Aprepitant可阻断此作用;SP可增强NK92MI细胞系的杀伤活性及促进其分泌IFNgamma,最佳浓度为10-10M,转录组测序显示MAPK信号其中作用。加入SP处理的NK92MI细胞组中Caco2细胞的ZO-1表达水平下降最明显。结论:SP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并促进其分泌作用,通过受体NK1R起作用,相关通路可能为MAPK信号通路,仅具有杀伤功能的NK92MI细胞系对肠上皮具有破坏作用,而提取的Nkp46(+)小鼠原代NK细胞,由于包括NK-22细胞群,其分泌的IL22对肠上皮具有修复和保护作用,二者的相互平衡使肠道对病原具有更强杀伤抑制作用同时可保护肠上皮完整性维护肠道稳态。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26.5;R-332
【部分图文】:

模型小鼠,基因型鉴定,基因型,巨结肠


巨结肠模型小鼠基因型鉴定 出现 244bp 和 44仅在 444bp 出现一条条带的基因型为 Ednrb+/+下图左侧所示,与 Ednrb+/-表型相同,Ednrb-/

先天性巨结肠,粘膜层,小鼠,近端


图 1-2 1w、2w 及 3w 小鼠结肠标本 HE 染色情况 1w 和 2w 先天性巨结肠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结肠近端和远端无明显炎症表现,粘膜结构完整,无炎症细胞浸润,3w 先天性巨结肠小鼠在扩张段(近端)结肠的粘膜层,出现了隐窝脓肿,且在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狭窄段(远端)结肠未见明显炎症表现。(HD,先天性巨结肠)

分布情况,基因表达,整体描述,样本


标本的基因表达水平显示了样本基因表达的分布情况及样品中基因丰度随表达量变化的趋势,对所测样本的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整体描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莹莹;史雯嘉;蔡莉;黄燕;;以家庭照护者需求为导向的出院准备计划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年03期

2 莫优炼;胡小华;张平锋;钟陈;冯大军;张家德;苏嘉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18年05期

3 罗元胜;;先天性巨结肠微创治疗进展[J];系统医学;2018年13期

4 杨建永;翟春宝;田利军;牛丽云;;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年11期

5 王阳;蔡威;;精准医学背景下先天性巨结肠的研究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7年04期

6 李娟;郝爱琴;魏海玲;;先天性巨结肠灌肠护理心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19期

7 张雷;陈涛;王琨;仝现州;;腹腔镜辅助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35期

8 张现伟;;265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的高危症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03期

9 陈卫坚;刘筱娴;;先天性巨结肠发病部分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13期

10 赵文英;潘晋兵;王文杰;王彩红;任一良;;先天性巨结肠中bcl-2的表达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振国;孟强;凌光烈;;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2 冯亮;;单纯经肛门一期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向波;李福玉;钟麟;蒋小平;徐志诚;杨纲;;腹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模式治疗166例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经验[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华;王忠荣;王亮;;先天性巨结肠临床与病理的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5 彭春辉;陈亚军;;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便秘的原因和处理[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6 付秀婷;吴明君;刘畅;田野;吕秋臣;朱艳;何玉姝;;先天性巨结肠的超声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潘正航;;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8 刘远梅;;先天性巨结肠几种术式比较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A];贵州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四届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胡月光;蔡林强;方勇;;再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症[A];中国西南地区第九届小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朱进;金先庆;杜鹏;;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病的病理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力;不开腹治愈婴儿先天性巨结肠[N];科技日报;2001年

2 张凯;不开腹治愈先天性巨结肠[N];科技日报;2003年

3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陆富民;先天性巨结肠除了灌肠还怎么治?[N];健康时报;2006年

4 杨龙 记者 张哲浩;为一患先天性巨结肠患者解除烦恼[N];科技日报;2004年

5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 李群艳;宝宝光吃不拉,警惕先天性巨结肠[N];大众卫生报;2005年

6 史晓君 宋天惠;市中心医院实施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获成功[N];佳木斯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夏琳 记者 胡德荣;先天性巨结肠与肠道菌群相关[N];健康报;2014年

8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怎么办?[N];泰州日报;2006年

9 主任医师 王小衡;宝宝为何腹胀如鼓[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小儿外科教授 高亚;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Ⅰ期根治术[N];健康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春雷;P物质与NK细胞通过神经免疫调节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勇;DSCAM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巨结肠易感性的关系分析及DSCAM基因缺陷先天性巨结肠细胞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3 李颀;复杂型先天性巨结肠治疗和技术改进及病因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4 郑懿;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调控Neuroligin基因表达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崔新海;先天性巨结肠神经肌肉连接(NMJ)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钭金法;先天性巨结肠RET基因和PHOX2B基因多态性和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病理特点及与EC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爱武;先天性巨结肠肠壁微环境的改变及其与RET基因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张建军;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肠管异常收缩分子机制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9 张丽娟;1.NESCs和ICC肠壁内共移植治疗HSCR的实验研究2.IL-6/STAT3蛋白表达与Wilms瘤进展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4年

10 王合锋;Cajal间质细胞与先天性巨结肠病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玲玲;159例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特点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2 黄露;MEG3启动子甲基化对p53/p21信号通路的调控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3 苏嘉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4 程思e

本文编号:2829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29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e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