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介孔二氧化硅用作疫苗佐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16:3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MSs)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诸如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体积、表面易修饰以及制备过程简单、反应参数易调控等优点。过去几十年,MSNs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催化、生物传感、能量存储、小分子/大分子药物传输、蛋白/多肽等生物分子固定等领域。而近几年,无机MSs作为一种很有希望替代传统乳剂或脂质体等佐剂的纳米材料,在免疫领域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论文将O型口蹄疫病毒样颗粒(VLPs)作为抗原,豚鼠作为动物模型;3种不同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作为佐剂负载VLPs后进行豚鼠免疫实验。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溶血实验、细胞内吞实验、组织病理学分析和体外降解实验考察了3种介孔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检测了免疫后豚鼠的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并计算攻毒后的保护率。从抗体水平以及攻毒后的保护率实验结果发现3种介孔材料均具有一定的佐剂效果。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应用于免疫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主要工作如下: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合成及表征。以TEOS为硅源、CTAB为表面活性剂、PS微球为模板在乙醇-水相中制备得到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Ns);以TEOS为硅源、CTAC为表面活性剂、TEA为催化剂在乙氯苯-水相中制备得到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MSNs);以实心二氧化硅为底物、TEOS为硅源、CTAC为表面活性剂、TEA为催化剂在氯苯-水相中制备得到核锥状介孔二氧化硅(DMSNs),并且考察了底物(SN100)量、反应条件(温度、转速和反应时间)和反应试剂(TEOS、CTAC、H_2O、氯苯和TEA)这9个因素变化对合成DMSNs的影响。对HMSNs、MSNs和DMSNs做了TEM、SEM、BET、BJH、FTIR等物化表征。2.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通过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体外降解实验等方面考察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3.豚鼠免疫及攻毒实验。将3种不同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负载VLPs后免疫豚鼠,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水平以及攻毒保护率来考察3种介孔材料的佐剂效果。
【学位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613.72;R392-3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1.2 纳米佐剂研究进展
    1.3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研究进展
        1.3.1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作为疫苗佐剂研究进展
        1.3.2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合成与制备
        1.3.3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其他生物学应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设想
第2章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2.2.2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
        2.2.3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血液相容性
        2.2.4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细胞毒性
        2.2.5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细胞内吞实验
        2.2.6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组织病理学分析—HE染色实验
        2.2.7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体外降解性研究
        2.2.8 豚鼠免疫实验
            2.2.8.1 SDS-PAGE凝胶电泳确定最佳结合比例
            2.2.8.2 豚鼠免疫实验
        2.2.9 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检测
            2.2.9.1 特异性抗体检测
            2.2.9.2 中和抗体检测
        2.2.10 豚鼠攻毒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表征
        2.3.2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血液相容性结果
        2.3.3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细胞毒性结果
        2.3.4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细胞内吞实验结果
        2.3.5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组织病理学分析—HE染色实验结果
        2.3.6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体外可降解性
        2.3.7 豚鼠免疫实验及抗体检测结果
            2.3.7.1 SDS-PAGE凝胶电泳实验结果
            2.3.7.2 特异性抗体和中抗体检测结果
        2.3.8 豚鼠攻毒实验结果
    2.4 结论
第3章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3.2.2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
        3.2.3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血液相容性
        3.2.4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细胞毒性
        3.2.5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组织病理学分析—HE染色实验
        3.2.6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体外降解性研究
        3.2.7 豚鼠免疫实验
            3.2.7.1 SDS-PAGE凝胶电泳确定最佳结合比例
            3.2.7.2 MSNs对 VLPs抗原的负载率
            3.2.7.3 豚鼠免疫实验
        3.2.8 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检测
            3.2.8.1 特异性抗体检测
            3.2.8.2 中和抗体检测
        3.2.9 豚鼠攻毒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表征
        3.3.2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血液相容性结果
        3.3.3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细胞毒性结果
        3.3.4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组织病理学分析—HE染色实验
        3.3.5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体外可降解性
        3.3.6 豚鼠免疫实验及抗体检测结果
            3.3.6.1 SDS-PAGE凝胶电泳实验结果
            3.3.6.2 MSNs对 VLPs抗原的负载率结果
            3.3.6.3 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检测结果
        3.3.7 豚鼠攻毒实验结果
    3.4 结论
第4章 核锥状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4.2.2 核锥状介孔二氧化硅的系统合成研究
        4.2.3 核锥状介孔二氧化硅的血液相容性
        4.2.4 核锥状介孔二氧化硅的细胞毒性
        4.2.5 核锥状介孔二氧化硅的体外降解性研究
        4.2.6 豚鼠免疫实验
            4.2.6.1 SDS-PAGE凝胶电泳确定最佳结合比例
            4.2.6.2 豚鼠免疫实验
        4.2.7 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检测
            4.2.7.1 特异性抗体检测
            4.2.7.2 中和抗体检测
        4.2.8 豚鼠攻毒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核锥状介孔二氧化硅系统合成的表征
        4.3.2 核锥状介孔二氧化硅的血液相容性结果
        4.3.3 核锥状介孔二氧化硅的细胞毒性
        4.3.4 核锥状介孔二氧化硅的体外可降解性
        4.3.5 豚鼠免疫实验及抗体检测结果
            4.3.5.1 SDS-PAGE凝胶电泳实验结果
            4.3.5.2 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检测结果
        4.3.6 豚鼠攻毒实验结果
    4.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克;吴湘锋;李鸿亚;;介孔二氧化硅介球的研究进展[J];中国粉体工业;2013年06期

2 王文亮;许恒;莫江楠;刘佳;刘晓光;郭线茹;谢勇;那日松;;介孔二氧化硅在农药载体中的应用进展[J];农药;2019年05期

3 Liu X;王盈;;载葛根素的聚乙二醇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体内外评价[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年11期

4 林轩宇;岳红彦;高鑫;张虹;姚龙辉;王宝;;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的制备及应用现状[J];化工新型材料;2017年04期

5 卞书娟;吴宏庆;江旭恒;龙亚峰;陈勇;;复合介孔二氧化硅膜的制备及应用[J];化学进展;2014年08期

6 任丽霞;王柏;;卡维地洛-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7 陈正行;王韧;周蕴宇;;稻壳基高度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4年02期

8 董艳萍;田喜强;韩雪;;介孔二氧化硅陶瓷的合成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J];中国陶瓷;2014年08期

9 林燕喃;郑斌;刘维宁;范文勇;陈嘉俊;倪敏;何烜;;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载药缓释性能研究[J];海峡药学;2014年09期

10 李方玉;;聚苯乙烯基体上低介电常数介孔二氧化硅膜的制备[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胜攀;功能性介孔二氧化硅制备及其吸附低浓度恶臭气体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年

2 屈文山;孔壁有序化介孔二氧化硅对顺酐废气中苯的吸附分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秦君;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室温磷光分析中的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4 李洁;基于一步法的有机功能化空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及吸附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5 徐晓翔;空心介孔二氧化硅沸石咪唑酯骨架负载庆大霉素治疗内耳疾病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6 常庆;超小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合成、修饰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8年

7 沙露平;刺激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载阿霉素递送系统的设计与用于肿瘤治疗的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18年

8 张雪瑶;基于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需氧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9 张娟;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靶向给药系统的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10 何定庚;基于可逆、可再生介孔二氧化硅的刺激响应控制释放和分析检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洋;基于介孔二氧化硅和硒的纳米载体构建及其协同抗肿瘤活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2 李宣民;二氧化硅基农药缓释载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3 韩再芳;钒负载介孔二氧化硅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丙烷直接脱氢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刘志军;介孔二氧化硅用作疫苗佐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5 何红霞;pH敏感性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纳米载体的制备与体外性能[D];深圳大学;2018年

6 李雪;半乳糖化壳聚糖修饰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负载奈达铂纳米粒联合光热治疗的抗肿瘤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7 张蓓;缺氧响应型药物控释系统的构建及性能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8 Qi Sun;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成像介导多功能诊疗纳米体系用于癌症的治疗[D];天津大学;2018年

9 李海琴;载阿霉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对人舌癌细胞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10 涂全;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限域效应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5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35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7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