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8 19:59
   目的基于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对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进行断层解剖学和三维可视化研究,得到准确的后内侧复合体解剖学描述。方法选用CVH-1、CVH-2、CVH-5的双侧膝关节数据,对其后内侧复合体相关结构进行数据分割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进行解剖学三维测量、断层与三维多角度观察以及骨性附着点检测研究。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CVH-1、CVH-2、CVH-5的双侧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相关结构的三维模型,测量得到各结构长度、宽度和厚度等几何参数,并进行解剖学描述。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结构:浅层内侧副韧带为浅暗红色薄条带,长度为(107. 54±15. 98) mm,近端宽度为(31. 48±3. 70) mm,远端宽度为(10. 14±0. 82) mm,厚度为(1. 09±0. 13) mm;深层内侧副韧带为灰白色薄条带,长度为(26. 05±2. 32) mm,宽度为(19. 11±2. 93) mm,厚度为(1. 37±0. 11) mm;后斜韧带为深灰白色囊状,长度为(52. 14±3. 84) mm,宽度为(14. 42±2. 37) mm,厚度为(1. 44±0. 16) mm;半膜肌肌腱为浅暗红色扁圆柱体,长度为(60. 94±5. 04) mm,宽度为(14. 04±1. 54) mm,胫骨附着处明显增宽,为(19. 20±3. 29) mm,厚度为(6. 08±0. 75) mm;腘斜韧带为浅暗红色片状薄膜,长度为(48. 99±5. 44) mm,宽度为(24. 51±3. 44) mm,厚度为(1. 38±0. 22) mm;半月板后内侧角为灰白色"C"形柱,内侧边缘较厚处为(13. 37±1. 63) mm,中间较薄处为(8. 96±1. 22) mm。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主要由浅层内侧副韧带、深层内侧副韧带、半月板后内侧角、后斜韧带、半膜肌肌腱、腘斜韧带构成,加强对后内侧复合体的解剖学重建将有助于提高膝关节后内侧术后稳定性。
【部分图文】:

膝关节,高精度,薄层,数据集


实验选取3组CVH数据集,分别为CVH-1、CVH-2、CVH-5的双侧膝关节数据,共6套单侧膝关节数据,主要研究单个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入选数据集为连续无形变薄层高精度断层解剖数据集(图1),层厚为0.1~1.0 mm,图像最大分辨率为4 064×2 704,具体参数见表1。1.2 PMC图像分割

三维重建图像,附着点,股骨,胫骨平台


浅层内侧副韧带,在断层图像上呈带状,颜色为浅暗红色,从三维图像上观察呈薄条带状,长度为(107.54±15.98)mm,近端最宽处为(31.48±3.70)mm,远端最窄处为(10.14±0.82)mm,厚度为(1.09±0.13)mm。其股骨附着点位于股骨内上髁距胫骨平台(30.91±4.21)mm处(图4a,A点),胫骨附着点有2个,近端附着点位于胫骨平台下方(11.14±2.24)mm处(图4a,B点),远端位于关节线下方(53.06±8.77)mm处(图4a,C点),整体呈现近端宽、远端窄,厚薄较为均匀,紧贴股骨和胫骨向下走行。图3 CVH-5右膝PMC部分断层图像及三维图像

三维图像,断层图像,韧带,三维图像


CVH-5右膝PMC部分断层图像及三维图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水森;微小按蚊复合体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2年01期

2 崔巍;刘沛;;极性复合体与紧密连接[J];医学研究杂志;2017年06期

3 思兰兰;张红星;周钢桥;;整合因子复合体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2015年05期

4 张世文;李晓江;;喉后外侧解剖及杓状软骨复合体手术入路[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5 李金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体的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08年03期

6 张翠英;;成年大鼠前包钦格复合体区自发放电神经元类型[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祝筱梅;姚咏明;盛志勇;;炎症复合体与炎症反应[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0年02期

8 高文祥;黄缄;高钰琪;谭小玲;刘福玉;蔡明春;陈建;;低氧调节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非协同性表达[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9 乔耀环;严蔚明;刘冬晓;陈培;赵洪涛;滕艳杰;;NLRP3炎症复合体与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10 田秀芬,董明敏;豚鼠耳蜗核复合体的立体定位[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祁健;内吗啡肽2在前包钦复合体抑制呼吸的机理[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2 刘海波;Fas信号激活树突状细胞炎性复合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与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响;AP1复合体在HCV感染过程中作用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金晶;LRRFIP2和CD11b负向调控免疫应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吴培颖;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功能抑制对大鼠皮层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通道的作用及机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刘锐;Ⅰ.eIF2B结构功能研究及其与VWM的关系 Ⅱ.rRNA加工受mTOR的调控及对S6K1的调节[D];复旦大学;2010年

7 崔宇;SCF~(FBXL15)复合体促进HECT类泛素连接酶Smurf1的降解及其在BMP信号通路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8 林娟玉;组蛋白乙酰化酶与腺病毒E1A的复合体结构及其功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文;激酶与细胞信号复合体相互作用的鉴定方法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2 李娜;活细胞内脊髓灰质炎病毒复制复合体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3 储辉;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应用解剖及临床重建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刘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DRB10401结合肽预测[D];河北大学;2009年

5 赵帆;蠕虫复合体Ⅰ与抑制剂作用机理的分子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刘倩倩;syk、JNK调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过程中炎症复合体活化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7 李沛;双基因活化的骨软骨组织工程复合体的构建[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杨冬;新型脂质-HAP-DNA复合体用于基因转染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杜静;BMPs信号通路在压力调控BMSCs/PRF双膜复合体成软骨响应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张太良;兔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力学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5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75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6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