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信号对肥大细胞IL-13的产生及迁移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SCF信号对肥大细胞IL-13的产生及迁移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前体细胞在组织中进一步发育成熟[1]。肥大细胞一方面可作为效应细胞在变态反应中起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表达协同刺激分子和分泌细胞因子来调节体内多种生物学过程。肥大细胞表面FcεRⅠ的交联反应引发组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介导过敏反应的早期相。更为重要的是,激活的肥大细胞可通过合成和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IL-8等趋化因子,募集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到达组织局部,参与过敏反应的晚期相反应。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SCF)也称为肥大细胞生长因子。它来源于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气道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SCF是体内重要的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造血前体细胞、黑色素细胞和生殖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增生、迁移、存活和分化。SCF信号对于肥大细胞的生长、存活、粘附、激活等生物学活性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有研究表明哮喘患者血清和痰液中SCF含量升高,但SCF与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不清[2-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4]。哮喘是一种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有证据显示哮喘症状的严重性与气道中肥大细胞积聚的数量及其活化的程度相关。哮喘的发病与Th2型细胞因子IL-13有密切联系已为我们所熟知[5]。IL-13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细胞产生。其可通过促进成肌纤维细胞的生成、胶原的沉积[6]以及气道上皮细胞的化生[7]而介导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8]的形成。最近的研究表明SCF与过敏原介导的气道重塑[9]相关,但详细的机制不清。由于肥大细胞在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为了说明SCF与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有必要探讨SCF信号对肥大细胞IL-13的产生及迁移性的影响。目的:研究SCF信号对肥大细胞P815 IL-13的产生及迁移性的影响。方法:1.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Western blot检测肥大细胞P815 c-Kit受体的表达。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不同浓度(1-100ng/ml)SCF刺激P815细胞不同时间(6h,12h,24h,48h,72h)后,IL-13的产生情况。3.分别使用MEK/ERK通路抑制剂U0126(10μM)、JAK/STAT3通路抑制剂JSI-124(100n M)、PI3K/Akt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1μM)、CREB阻断剂H-89(20μM)、NF-κB阻断剂PDTC(50μM)预处理P815细胞30min后,再用SCF(50ng/ml)刺激6h,ELISA检测P815细胞IL-13产生的情况。4.Western blot检测肥大细胞P815在SCF(50ng/ml)刺激不同时间(0min,15min,30min,60min)后,信号通路蛋白Erk磷酸化情况。5.电泳迁移率滞后试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肥大细胞P815在SCF(50ng/ml)刺激1h后,核转录因子CREB的活化情况。6.收集SCF(50ng/ml)刺激6h后P815细胞,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可以结合到IL-13 3’-UTR区mi RNAs(mi R-200c、mi R-194、mi R-34b-5p、mi R-449b、mi R-200b、mi R-362-3p、mi R-98、mi R-410、mi R-429、mi R-34a、mi R-34c及mi R-449c)的表达情况。7.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观察肥大细胞P815在SCF(10ng/ml)单独刺激或者先用Anti-CCL2(1ng/ml)抗体或者先用CCL2同型对照抗体(1ng/ml)预处理2h,再用SCF(10ng/ml)刺激后迁移细胞数的情况。结果:1.肥大细胞P815中存在c-Kit的表达,几乎所有肥大细胞P815细胞膜表面存在c-Kit受体的表达。2.不同浓度的SCF(1-100ng/ml)刺激P815细胞6h均可促进其产生IL-13(p0.01),以10-50ng/ml效果最为明显。50ng/ml的SCF作用于P815细胞不同时间(6h,12h,24h,48h,72h),IL-13产生明显升高(p0.01)。另外,SCF(50ng/ml)刺激P815细胞6h,IL-6分泌也增加(p0.05),而IFN-γ和IL-10分泌降低(p0.05)。3.与SCF单刺激组相比,JSI-124+SCF组、Wortmannin+SCF组和PDTC+SCF组IL-13的产生无明显差异,而U0126+SCF组和H-89+SCF组IL-13的产生明显降低(p0.01);4.P815细胞未刺激组磷酸化Erk1/2条带较弱,而SCF(50ng/ml)刺激15min后磷酸化Erk1/2条带亮度有所增加,30min达到高峰,60min呈现降低趋势。5.未刺激组CREB滞后带较弱,而SCF(50ng/ml)刺激P815细胞1h后出现明显的CREB滞后带。6.SCF(50ng/ml)刺激肥大细胞P815 6h后,mi R-200c、mi R-34b-5p及mi R-449b的表达升高,mi R-200b、mi R-362-3p、mi R-98、mi R-410、mi R-429、mi R-34a、mi R-34c、mi R-449c及mi R-362-3p的表达降低,其中以mi R-449c的降低最为明显。7.与未刺激组相比,SCF(10ng/ml)刺激P815细胞不同时间(3h,6h,12h,24h)后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1)。与SCF(10ng/ml)单刺激组相比,Anti-CCL2+SCF(10ng/ml)组P815迁移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1.几乎所有肥大细胞P815细胞膜表面存在c-Kit受体的表达。2.SCF通过启动MEK-ERK-CREB信号通路诱导肥大细胞P815产生IL-13。3.SCF能够加快P815细胞的迁移,并且此作用与CCL2相关。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 P815细胞 c-Kit 白介素-13 趋化因子配体2 MEK-ERK-CREB信号 细胞迁移
【学位授予单位】:蚌埠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92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2
- 引言12-14
- 材料和方法14-22
- 结果22-34
- 讨论34-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7
- 致谢47-48
- 附录48-62
- 附录A 英文缩略词表48-50
- 附录B 常用试剂配制50-52
- 附录C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52-53
- 附录D 综述53-62
- 参考文献59-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汝小美;肥大细胞的起源和分化[J];免疫学杂志;1992年03期
2 刘爱华,姜勇;肥大细胞对肺防御功能的调节作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张文学,张新胜,薛德明,郭玫,张顺利,李卫国,杨林松;孕鼠子宫肥大细胞分布、数量和组化性质的动态变化[J];解剖学杂志;2000年03期
4 王涛修,贺明,徐铮,贲长恩;一种显示肥大细胞的好方法——六胺银法[J];解剖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5 贾雪梅,江家元;肥大细胞的异质性及其功能意义[J];解剖学杂志;2001年05期
6 王克来;美国科学家发现肥大细胞有抗菌功能[J];生物技术通报;2002年01期
7 何韶衡,李萍;肥大细胞激活及组织胺水平测定[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向梅;吕杰强;朱雪琼;;肥大细胞局部募集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6年10期
9 莫雅贞;何韶衡;;天然成分对肥大细胞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17期
10 姚娜;孙强;康馨;周威;徐竹蔚;;肥大细胞新角色[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跃平;马东来;;肥大细胞瘤伴“炎焰征”1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胡薇薇;徐莉莎;潘杰;陈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脑内肥大细胞和组胺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毛换伟;雷鹏程;蔡有龄;;儿童肥大细胞瘤1例报告[A];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辛文文;高姗;康琳;王景林;;基于水母发光蛋白的肥大细胞传感器的构建[A];第十一届中国生物毒素研究及医药应用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鞠文博;李淑波;周艳;;不同动物肥大细胞光镜的结构观察[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贾雪梅;贾友苏;王惠珠;;大鼠淋巴结内肥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赵炜;;犬肥大细胞瘤一例[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姚伟;杨洪伟;;机械刺激引起肥大细胞网络中钙波传递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周衍东;雷红娟;崔宗杰;;紫外光(UVA)诱导的肥大细胞胞浆钙振荡和细胞胞吐[A];第六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周衍东;方晓峰;崔宗杰;;A段紫外线在大鼠肥大细胞诱发胞浆钙振荡[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山;肥大细胞处于免疫系统抗病第一线[N];科技日报;2010年
2 ;美国科学家发现肥大细胞有抗菌功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3 记者 邱曙东 通讯员 顾海鹰 徐建青;人体肥大细胞成为心脏卫士[N];解放日报;2006年
4 记者 黄X;英国研究人员称一些哮喘患者不宜多用缓解性药物[N];经济参考报;2010年
5 陈阳;不用抗生素亦能抗感染[N];医药经济报;2001年
6 峻;气喘成因与呼吸道肌肉有关[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灵芝;黏膜型肥大细胞与结肠炎相关结肠癌发展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蒋栋磊;基于肥大细胞传感器检测食品过敏原蛋白技术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3 冯百岁;肥大细胞在细菌性腹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4 郭潮波;人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的临床、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5 段亚南;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对肥大细胞活性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6 杨木清;肥大细胞在移植供肝保护、受体急性排斥中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胡薇薇;肥大细胞在脑缺血中的变化及其对神经元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8 王晓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超声、磁共振影像学分析及肥大细胞在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分布[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9 程真顺;肥大细胞对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9年
10 王家鹏;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肥大细胞的功能异常及其在瘙痒发生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IBS-D与肠黏膜肥大细胞水平的临床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王洋;鸡输卵管中肥大细胞和淋巴组织发育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汪忆梦;SCF信号对肥大细胞IL-13的产生及迁移性的影响[D];蚌埠医学院;2015年
4 刘璐;小鼠肥大细胞蛋白酶4、6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5 贝宁;肥大细胞蛋白酶激活受体表达及功能初探[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荣;肾组织肥大细胞浸润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D];南京大学;2013年
7 欧阳晴晴;肥大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8 唐凯峰;知母皂苷对肥大细胞活化影响及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9 李龙钦;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肥大细胞与IBS关系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0 马冰芬;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肥大细胞、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SCF信号对肥大细胞IL-13的产生及迁移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1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