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毒性噬菌体φPA-HF17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5 16:19
本文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毒性噬菌体φPA-HF17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假单胞菌属的主要成员,为革兰染色阴性的非发酵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和水中,亦可存在于医院潮湿的环境内。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主要的致病菌之一。特别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多种疾病,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急性下呼吸道炎症、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慢性呼吸道炎症、角膜炎、导尿管置留引起的尿道炎以及皮肤和伤口的感染等。由于铜绿假单胞菌适应性极强,常成为医院内爆发性感染的元凶。此外,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菌株的不断出现和生物膜的形成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困难。噬菌体是能够感染并杀死细菌的病毒,且存在于土壤、海洋、湖泊甚至动物的肠道内。鉴于目前耐药性细菌的严峻形势,噬菌体疗法(Phage Therapy)重新引起一些科学工作者们的兴趣和有关国家及一些国际机构的重视。 本研究以27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为宿主菌,采用传统的双层琼脂噬斑法从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中初步分离出16株毒性噬菌体,从中选择4株噬菌体(分别命名为φPA-HF7、φPA-HF12、φPA-HF17和φPA-HF20)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噬菌体φPA-HF7属于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 Order)、长尾病毒科(Siphoviridae)噬菌体,噬菌体φPA-HF12属于有尾噬菌体目的肌尾病毒科(Myoviridae)噬菌体,φPA-HF17和φPA-HF20则属于有尾噬菌体目的足尾病毒科(Podoviridae)噬菌体。通过对噬菌体φPA-HF17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基因组的初步分析发现:(1) φPA-HF17的头部呈立体对称、直径约50nm,尾部较短、长约5~10nm;(2) φPA-HF17的基因组为双链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表明,基因组含有Nde I、 Xho I、XbaI、Pst I、Hind III和EcoR I的多个酶切位点,初步推算基因组大小约为38kb;(3) φPA-HF17具有较高的裂解活性,能裂解12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裂解率为44.0%);(4)噬菌体φPA-HF17的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为0.01;(5)一步生长曲线显示,φPA-HF17的潜伏期为10分钟,爆发期持续60分钟,爆发量为218PFU/cell;(6)吸收试验表明,当MOI=0.01时,在4分钟内超过90%的φPA-HF17吸附或穿入宿主细胞内;(7)SDS-PAGE蛋白电泳可观察到3种主要蛋白和至少8种次要蛋白,其中位于40kDa的主要蛋白带可能是噬菌体φPA-HF17的衣壳蛋白;(8)稳定性试验发现,噬菌体φPA-HF17在60℃30min和pH4~10的范围内仍具有较高的裂解活性;(9)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噬菌体PA-HF17基因组由39208个碱基组成,GC含量达到49.68%,共有46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不具备tRNA和rRNA。 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得出下列结论: 1.4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φPA-HF7、φPA-HF12、φPA-HF17和φPA-HF20)为毒性噬菌体,属有尾噬菌体目,其中φPA-HF7为长尾病毒科噬菌体,φPA-HF12属于肌尾病毒科噬菌体,φPA-HF17和φPA-HF20则属于足尾病毒科噬菌体。 2.φ PA-HF17基因组大小为39208碱基,GC含量百分比为49.6%。 3. φPA-HF17是一种潜伏期短、裂解效率高、裂解谱宽以及在60℃和pH4~10的范围仍具有裂解活性的噬菌体,可考虑用于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噬菌体生物制剂的开发。
【关键词】:噬菌体 噬菌体疗法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耐药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78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3
- 1.1 铜绿假单胞菌概述13-14
- 1.2 噬菌体概述14-16
- 1.3 噬菌体疗法16-23
- 第二章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23-51
- 2.1 材料23-24
- 2.1.1 宿主菌株23
- 2.1.2 污水样本23
- 2.1.3 主要试剂23-24
- 2.1.4 主要仪器24
- 2.2 方法24-34
- 2.2.1 铜绿假单胞菌 16SrRNA 鉴定24-26
- 2.2.2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滴度测定26-27
- 2.2.3 噬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27-28
- 2.2.4 噬菌体 DNA 提取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28-29
- 2.2.5 裂解率测定29
- 2.2.6 最佳感染复数(MOI)的测定29-30
- 2.2.7 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30-31
- 2.2.8 吸收率测定31
- 2.2.9 噬菌体蛋白 SDS-PAGE 分析31-33
- 2.2.10 噬菌体 pH 及温度稳定性测定33-34
- 2.2.11 噬菌体全基因组测序初步分析34
- 2.3 结果34-47
- 2.3.1 铜绿假单胞菌 16S rRNA 鉴定34-35
- 2.3.2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滴度测定35-37
- 2.3.3 噬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37-39
- 2.3.4 噬菌体核酸提取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39-40
- 2.3.5 裂解率测定40-41
- 2.3.6 最佳感染复数(MOI)的测定41-42
- 2.3.7 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42
- 2.3.8 吸收率测定42-43
- 2.3.9 噬菌体蛋白 SDS-PAGE 分析43-44
- 2.3.10 噬菌体 PH 及温度稳定性测定44-46
- 2.2.11 噬菌体全基因组测序初步分析46-47
- 2.4 讨论47-51
- 第三章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9
- 作者简介在校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59-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伟,朱春宝;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研究[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年02期
2 施晓群;孙景勇;倪语星;汪复;朱德妹;胡付品;蒋晓飞;徐英春;张小江;胡云建;艾效曼;杨青;孙自镛;陈中举;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王爱敏;张泓;孔菁;徐元宏;沈继录;单斌;杜艳;俞云松;林洁;;2011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年03期
3 罗成,徐斌;噬菌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生物学杂志;1987年05期
4 王辉,陈民钧;1994~2001年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糖细菌的耐药变迁[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5 鲁会军,韩文瑜,雷连成;治疗性噬菌体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2年06期
本文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毒性噬菌体φPA-HF17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2662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