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在SD大鼠主动口服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奥氮平在SD大鼠主动口服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奥氮平作为主流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之一,通过作用大脑中的多巴胺和五羟色胺受体治疗认知障碍,阴、阳性精神病等疾病。然而,长期服用奥氮平会使病人产生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血脂症等一系列副作用疾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对药物的耐受性。多年来,研究人员们针对奥氮平的体内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许多研究利用动物模型类似于人的特性对奥氮平的分子机制进行探索,并揭示了部分过程。其中注射和灌胃是奥氮平大鼠模型的两种主要给药方式。但是,这两种给药方式很可能对大鼠造成压力波动甚至是生理伤害,从而影响研究结果,这类问题在长期给药实验中特别明显。此外,临床奥氮平的主要服药方式是口服,大鼠模型中不同于临床给药所方式产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K)参数的区别也很大,极有可能会给奥氮平的研究结果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和偏差。因此,模拟奥氮平临床服药方式的主动口服大鼠模型应运而生,该模型通过训练大鼠主动吞服奥氮平,减少外界因素对大鼠造成的干扰和伤害,使研究能够获得单纯的奥氮平作用变化机制。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设计和优化动物模型的关键,尽管已有研究运用奥氮平主动口服大鼠模型获得了一些机制研究的结论,但是现有研究报道尚无针对奥氮平主动口服大鼠模型的体内PK过程的研究,也就没有数据能明确证明该模型对奥氮平临床状态模拟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此外,一些奥氮平分子机制研究结果由于大鼠模型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的不同而显示出了差异性的研究结果,这说明药物剂量和单日给药次数的选择也是构建良好动物模型时需要特别关注的。目的:1、模拟奥氮平临床主要服药方式,构建奥氮平主动口服大鼠模型,对单多次给药状态下的主动口服大鼠模型进行PK研究。2、优化奥氮平主动口服大鼠模型,确定最佳的临床模拟给药剂量和服药间隔,尽可能的模拟临床奥氮平治疗状态下的体内PK过程和药物作用状态,减少其他干扰对奥氮平分子机制的影响,获得尽可能单纯的奥氮平作用过程,证明该模型对奥氮平临床状态模拟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使该模型适用于奥氮平药理和副作用研究。方法:1、建立检测大鼠体内奥氮平浓度的HPLC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2、运用该HPLC检测法对模型大鼠血浆,肝脏和大脑(各功能核团)中的奥氮平浓度进行检测;3、运用PK统计软件DAS对获得的奥氮平浓度数据进行PK参数计算;4、通过RT-q PCR技术检测奥氮平主要靶受体D2和5-HT2C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1.大鼠血浆,肝脏和大脑中奥氮平浓度检测的HPLC方法学研究。奥氮平和内标2-萘酚的专属性良好,保留时间为15.4和20.2 min。奥氮平在大鼠血浆、肝脏和大脑这三种组织中的标准曲线R20.99,符合检测要求,回收率均在85%~115%之间,批间、批内精密度均小于15%,批间、批内准确度均在100±10%以内,稳定性变异系数小于10%。结果证明本分析方法符合我国和FDA药典对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在检测SD大鼠血浆、大脑和肝脏中奥氮平浓度时准确、可靠,适用于奥氮平在SD大鼠体内的含量测定。2.主动口服大鼠模型中,奥氮平单次给药的PK研究。急性研究显示,6 mg/kg/day给药浓度下的奥氮平在大鼠的血浆、肝脏和大脑中存在着相似的吸收代谢规律。给药后15 min即可在三种组织中检测到奥氮平浓度,其在血浆、大脑和肝脏中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 max)均在0.75 h左右,药峰浓度(C max)分别为298.80 ng/m L、1285.5 ng/g和3055.85 ng/g,半衰期(t1/2)依次为3.35、5.68和6.76 h。此外,不同的给药浓度也在大鼠体内表现出了接近的T max和t1/2:1mg/kg/day和3 mg/kg/day给药浓度下,奥氮平的T max均在0.75 h左右;t1/2分别为3.32 h和3.69 h,与6 mg/kg/day给药浓度下的T max和t1/2接近.。1mg/kg/day和3 mg/kg/day给药浓度下的C max依次检测为134.88 ng/m L和192.67 ng/m L。3.主动口服大鼠模型中,奥氮平多次给药的PK研究。3 mg/kg/day(t.i.d)给药浓度下,奥氮平在SD大鼠血浆中的T max为11.33 h,C max为141.04 ng/m L,t1/2为3.46 h。该模型的C max介于1、3 mg/kg/day单次给药模型的血浆C max之间,t1/2则与单次给药模型接近,T max则由于奥氮平的蓄积显示在最后一次给药之后。本模型尽可能的降低了血药浓度的C max值,同时增加了奥氮平在大鼠体内的吸收过程,延长了奥氮平在大鼠体内的滞留时间,成功模拟了临床奥氮平血药浓度稳态。4.多次给药大鼠模型中,奥氮平组织浓度分布和受体转录水平研究。3 mg/kg/day(t.i.d)主动给药大鼠模型中,奥氮平在肝脏中的浓度最高,为2145ng/g。而奥氮平在不同大脑核团的浓度区别很大,浓度从大到小依次是Cg、海马、CPu、小脑、Arc-VMH、Acb、脑干和PFC。转录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在奥氮平的作用下,5-HT2C和D2这两个基因的m RNA表达量,在海马体和CPu中均下调(P0.05)。结论:本课题通过模拟临床奥氮平主要服药方式(口服),构建奥氮平主动口服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单、多次给药的PK研究,获得了3 mg/kg/day(t.i.d.)主动口服给药大鼠优化模型。该优化模型在模拟临床奥氮平作用状态上具备模拟有效性和优越性,不仅可以模拟临床主要服药方式,也尽可能的模拟临床奥氮平治疗浓度下的体内PK过程和药物作用状态,减少其他干扰对奥氮平分子机制的影响,该优化模型能够适用于奥氮平长、短期给药实验。针对优化模型的组织浓度分布检测,尤其是大脑各区域核团的浓度分布数据,为以后的奥氮平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也许可为部分研究提供提示作用。
【关键词】:奥氮平 主动口服大鼠模型 药物代谢动力学 HPLC RT-PCR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65;R-332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2
- 第一章 综述12-22
- 1.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2-13
- 1.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13-14
- 1.3 奥氮平机制研究中的动物模型14-20
- 1.3.1 经典大鼠研究模型15-16
- 1.3.2 微量泵给药模型16-17
- 1.3.3 奥氮平主动口服模型17-18
- 1.3.4 优势模型和存在的问题18-20
- 1.4 课题的提出20-22
- 第二章 大鼠体内奥氮平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与验证22-38
- 2.1 实验材料22-23
- 2.1.1 主要试剂22
- 2.1.2 实验动物22
- 2.1.3 实验仪器22-23
- 2.2 实验方法23-28
- 2.2.1 主要溶液的配制23-24
- 2.2.2 大鼠饲养24
- 2.2.3 大鼠组织的获取和处理24-25
- 2.2.4 标准溶液的配制25
- 2.2.5 色谱条件25-26
- 2.2.6 专属性考察26
- 2.2.7 线性范围的考察26-27
- 2.2.8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考察27
- 2.2.9 提取回收率的考察27
- 2.2.10 稳定性的考察27-28
- 2.2.11 检测限的考察28
- 2.3 实验结果28-35
- 2.3.1 专属性28-29
- 2.3.2 线性29-32
- 2.3.3 精密度与准确度32-33
- 2.3.4 提取回收率33-34
- 2.3.5 稳定性34
- 2.3.6 检测限34-35
- 2.4 讨论35-36
- 2.5 小结36-38
- 第三章 奥氮平在主动口服大鼠模型中的药-时曲线和PK参数研究38-52
- 3.1 奥氮平糖丸的生物利用度考察38-43
- 3.1.1 实验材料38
- 3.1.2 实验方法38-40
- 3.1.3 结果40-42
- 3.1.4 小结42-43
- 3.2 奥氮平单次给药主动口服大鼠模型的药-时曲线和PK参数研究43-49
- 3.2.1 实验材料43
- 3.2.2 实验方法43-44
- 3.2.3 实验结果44-47
- 3.2.4 讨论47-48
- 3.2.5 小结48-49
- 3.3 奥氮平多次给药主动口服模型的药-时曲线和PK参数研究49-52
- 3.3.1 实验材料49
- 3.3.2 实验方法49
- 3.3.3 实验结果49-50
- 3.3.4 讨论50-51
- 3.3.5 小结51-52
- 第四章 奥氮平在多次给药主动口服模型中的组织浓度分布和主要受体的转录水平研究52-62
- 4.1 实验材料52-53
- 4.1.1 主要试剂52
- 4.1.2 实验动物52
- 4.1.3 实验仪器52-53
- 4.2 实验方法53-57
- 4.2.1 大脑区域核团获取方法53
- 4.2.2 RT-qPCR检测方法53-55
- 4.2.3 所用引物55-56
- 4.2.4 多次给药方案和样品获取方法56
- 4.2.5 组织浓度分布检测56
- 4.2.6 大脑核团基因表达改变水平检测56-57
- 4.3 结果57-58
- 4.3.1 组织浓度分布57
- 4.3.2 奥氮平对D_2和 5-HT_2C表达水平的作用57-58
- 4.4 讨论58-61
- 4.4.1 肝脏浓度58
- 4.4.2 大脑各核团浓度58-61
- 4.4.3 D_2和 5-HT_2C mRNA水平的变化61
- 4.5 小结61-62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62-64
- 5.1 全文总结62-63
- 5.2 展望与不足63-64
- 参考文献64-70
- 致谢70-72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奖励情况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建筝;高聪;谢富华;蒲蜀湘;陈盛强;;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年07期
2 冯建勋;李红艳;田建伟;;饮食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健康SD大鼠肾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6期
3 吕伯东;年建华;黄晓军;张士更;耿强;陈刚;陈世涛;;低氧对S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纤维化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年02期
4 陈卫伟;杨留才;潘施文;李仕红;徐红涛;;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50期
5 张冬冬;张军;;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高碘对SD大鼠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唐军;钟琳;姚裕家;陈娟;;SD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系的分离、培养及鉴定[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23期
7 李建国;孟壮志;刘海英;田耕;;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受损SD大鼠面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与定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赵振江;赵瑞斌;姚泽忠;;建立幼龄SD大鼠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模型的一种新方法[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05期
9 王雪莹;黄绍平;陈小聪;姜永生;;SD大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改良[J];陕西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10 王寒;赵根尚;周玉阳;高峰;张正升;何攀;李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提纯及鉴定[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伯东;;低氧对S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男科、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吕伯东;;低氧对S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纤维化影响[A];2009年浙江省男科、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戴旭锋;林冰;李英姿;刘晓玲;;正常SD大鼠暗适应视网膜电图及光强-反应函数的研究[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路浩;张浩;赵宝玉;韦冬梅;王占新;宋岩岩;;氯化汞对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周欣荣;原慧萍;王雅;马春杨;李鸿翼;;不同强度微波辐射对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沈阳;章捷;单治;吴鼎宇;王瑞兰;;不同补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D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皮斯妮;谭孟群;;不同年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8 皮斯妮;谭孟群;;不同年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9 宋哲;黎晓新;于文贞;;可变高氧环境下SD大鼠形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实验研究[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栗炳南;王峰;宋柳江;王冉;田晶;薛金凤;谭孟群;;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体外向血管内皮分化的的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世焕;利用SD大鼠培育人用皮肤[N];医药经济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汶奇;模拟手机电磁辐射对正常或脂多糖诱导病理状态下的SD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罗玉衡;抑制消化道产甲烷古菌对SD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文慧;心脏震波诱导SD大鼠梗死周围心肌冠脉微血管动脉生成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4 罗金泰;miRNA-145对S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5 周军;介入硬化剂聚桂醇治疗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乔婧;青春期重复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SD大鼠药物敏感性及心理功能的短期和长期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7 张姗姗;姜黄素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SD大鼠模型抗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马志飞;“中低温低流量”脑损伤SD大鼠模型的制作以及缺血预适应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9 陈会强;SD大鼠主动脉瓣间质细胞自发钙化模型的建立及阿托伐他汀和氨氯地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10 鹿楠;SD大鼠腰2移位修复骶丛撕脱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金兰;硫氢化钠对SD大鼠骨癌性疼痛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翠;外源性内脂素对SD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顾国晓;早期嗅觉剥夺对SD大鼠海马的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郭志刚;姜黄素对博来霉素致SD大鼠急性肺损伤中TNF-α和ICAM-1表达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5年
5 刘永杰;miR-21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影响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张峰;推拿对SD大鼠肌腱末端病模型bFGF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宋丽媛;胰腺脂肪浸润对营养性肥胖SD大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8 罗翠莲;药物保留灌肠防治SD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预防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9 林艳云;射频电磁辐射对雄性SD大鼠和TM3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刘思思;ARFI破坏微泡增强Fe_3O_4纳米粒子在SD大鼠皮下移植瘤靶向递送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奥氮平在SD大鼠主动口服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43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