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ITA基因沉默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CIITA基因沉默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摘要】:研究MHCII类反式作用因子(CIITA)基因干扰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表型及功能的影响。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DC,将CIITA siRNA通过脂质体法转染DC,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染前后CIITA mRNA、蛋白表达量及MHC-II分子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干扰CIITA基因后的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4、IFN-γ和IL-10的表达水平。qPCR结果显示,DC转染CIITA siRNA后,CIITA mRNA与control siRNA组相比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CIITA siRNA后,DC中的CIITA的蛋白表达量降低,FCM结果显示,转染的DC表面的MHC-II分子表达降低,同时CD40、CD80/CD86分子表达也有一定的降低;转染CIITA siRNA的DC,其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DC相比显著减弱,细胞产生IL-4和IL-10的水平提高而IFN-γ的水平降低。表明CIITA siRNA通过抑制DC的CIITA基因表达来降低MHC-II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分子水平,减弱DC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的能力,从而使免疫反应处于低激活状态。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关键词】: CIITA siRNA 树突状细胞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PAP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998)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介导双向免疫调节,即可促发免疫应答,又可介导免疫耐受的发生,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熟的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mDC),高表达主要组织的相容性复合物II(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II,MHC-II)类分子、共刺激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丽明;丁庆;杨能;周晓荣;周芸;周光炎;;应用RNA干扰阻抑小鼠L929细胞MHCⅡ类基因表达及功能的研究[J];现代免疫学;2009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丽明;丁庆;江阳;焦志军;辛利军;周芸;周晓荣;周光炎;;一种新的CIITA显性负向突变体的构建和功能研究[J];现代免疫学;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述良,罗永艾;RNA干扰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4年12期
2 薛利军;siRNA对培养细胞内HCV RNA复制子的清除作用[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3年05期
3 李宁;siRNA介导RNAi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3年02期
4 陈波,熊利华,华平,廖洪映,殷香保,汤志华,蒙荣森,邓伟;纳米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质粒制备及功能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旭宏;RNA干扰-ds RNA介导的基因沉默[J];重庆医学;2004年02期
6 徐宁,陈智;哺乳动物RNA干扰中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年04期
7 曹颖莉,刘力,王淑蕙;siRNA和miRNA及其抗病毒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5年02期
8 梅少林;RNAi在HIV感染中的作用[J];免疫学杂志;2003年S1期
9 华洋林,曹以诚,赵继伦;我国SARS疫苗研究的现状[J];生命的化学;2004年06期
10 许小亮,李君武;RNAi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华;王跃闽;;Cb1-b特异性siRNA载体的筛选验证[A];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修恒;;小鼠骨髓源性不同成熟度树突状细胞培养鉴定[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庆红;胡玉珍;吕顺艳;钟延清;;雌激素影响大鼠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功能[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4 于益芝;刘书逊;王文雅;张明徽;郭振红;徐红梅;齐润姿;安华章;曹雪涛;;TRAIL在树突状细胞杀伤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葛长勇;李鸿钧;孙茂盛;冯婷婷;靳昌忠;姚航平;吴南屏;;灭活SV40致敏的猴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葛长勇;李鸿钧;谢天宏;张光明;易山;孙茂盛;吴南屏;;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尧;靳风烁;兰卫华;李彦峰;张克勤;吴刚;叶锦;;联合应用塞莱西布和CpG-ODN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薛利军;曹明媚;秦照玲;潘欣;戚中田;;siRNA抑制结核分枝杆菌侵袭相关基因mcela在体外培养的人细胞内的表达[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秦照玲;赵平;赵兰娟;戚中田;;小干扰RNA能抑制SARS-CoV Spike蛋白的表达[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刘茜;陆江阳;王宏伟;曲冰杰;李韶然;康佳蕊;;PD-L1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飞;树突状细胞“面目”更清晰[N];健康报;2004年
2 余志平;打开功能基因组学与未来治疗学的大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记者 白毅;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熟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方彤;树突状细胞瘤苗新进展[N];健康报;2006年
5 记者 毛黎;美发现一种“超级”形态酶[N];科技日报;2006年
6 钱铮;日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免疫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6年
7 杨霞;防治SARS药研发获阶段性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冯卫东;美研制Ⅰ型糖尿病防治新疫苗[N];科技日报;2008年
9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郭宁 施明;我国免疫学研究再攀新高峰[N];健康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柴永忠 本报特约记者 唐向东 本报特约通讯员 肖鑫;发现免疫学“新大陆”[N];解放军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丽云;树突状细胞抗原交叉递呈相关Rab分子的筛选及Rab3b,3c,32参与抗原交叉递呈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2 周向阳;新型热休克蛋白HSP-DC激活树突状细胞及其佐剂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3 王宏伟;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4 刘海波;Fas信号激活树突状细胞炎性复合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与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赵娟;受者来源的PIR-B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全兴;非成熟型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7 徐述雄;IL-15和树突状细胞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8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9 韩澍;吲哚胺2,3-过氧化酶基因修饰的骨髓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10 韩从辉;霉酚酸酯处理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同种移植耐受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亚婷;应用siRNA技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M表达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2 马婧薇;ASGPR介导的靶向siRNA抑制HBV的复制与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杰;抑制PKM2的siRNA协同抑制CCND1的作用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吕玉春;靶向EV71 VP1基因si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筛选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5 严莎;抑制coronin-1基因表达的siRNA质粒载体的构建及筛选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6 唐灵涛;RAN干扰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 T1/2中B7-H4表达的体外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周昕;几种AD相关基因的siRNA质粒的构建及其鉴定[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哲;GLT-1基因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鼠神经胶质细胞中的抑制效应[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9 刘峰;Ⅰ.siRNA抑制CSB基因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Ⅱ.α粒子诱发癌变细胞中p14和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变化[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10 刘丽燕;MyD88在OK-432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98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59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