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转录和蛋白表达研究
本文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转录和蛋白表达研究
【摘要】:采用干扰素-γ、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2体外诱导扩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CIK细胞,并于诱导培养前及培养第15 d时分别收集细胞样本。在对培养前后细胞的增殖、形态及表面标志变化检测的同时,提取总蛋白进行定量、双向电泳和银染。利用ImageMasterTM软件对培养前后表达相同和不同的蛋白质点进行分析,并选择其中24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对于部分培养前后具有代表性的蛋白,进一步采用qPCR技术分析其的转录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前后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特征是完全不同的,相同表达蛋白点主要与基因的转录因子和细胞骨架相关,诱导后特异表达蛋白主要与细胞生长、增殖相关。虽然在转录与蛋白水平上呈现出部分负相关现象,由于蛋白质组才是基因表达的最终形式,结合蛋白差异研究结果提示,经细胞因子诱导后,CIK细胞的大量扩增与细胞内蛋白表达改变相关。
【作者单位】: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
【关键词】: CIK细胞 诱导培养 蛋白质谱 qPCR
【基金】:云南省科技厅 昆明医学院联合基金项目(批准号:2010CD211)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R363
【正文快照】: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性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 cells,CIK)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肿瘤免疫活性细胞,最早于1986年被人们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IFN-γ、抗人的CD3+抗体、IL-2等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出来所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其主要细胞成分为CD3+CD56+细胞和CD3+CD8+细胞,由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明耀;解燕华;刘红伟;刘运洪;侯宗柳;;改良RPMI1640培养基对CIK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年08期
2 戎梦瑶;朵瑞雪;朱平;王聪华;汪莉;樊春梅;王彦宏;;细胞亲环素A对单核来源泡沫细胞功能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5期
3 刘运洪;孟明耀;解燕华;刘莹;魏传钰;侯宗柳;;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前后细胞表型与细胞毒活性相关性研究[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5期
4 刘靖;鲍依稀;刘明学;祝绚;李进;;RNA干扰enolase-1基因治疗胃癌的实验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霞;陈斌;王林玲;冯国忠;;双向电泳技术在昆虫研究中的应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姜春宝;王林玲;王钰;王丽君;;家蚕卵蛋白的SDS-PAGE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阮崇美;张子军;任春环;陈龙;张育军;程萧;章孝荣;;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山羊精子冷冻前后蛋白组的差异[J];中国草食动物;2010年04期
4 张立明;王云生;高丽萍;夏涛;;茶树叶片蛋白的SDS-PAGE分析[J];茶业通报;2010年04期
5 李卫霞;王海波;浦铜良;;不同生态型芦苇Rubisco免疫学特性差异[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9期
6 郝强;葛秀秀;张睿鹂;尉莉莉;关雪莲;;北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优化[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09期
7 郑诚乐;钟凤林;潘东明;刘小芝;;锥栗果实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燕;何文锦;叶冰莹;陈由强;陈如凯;;甘蔗叶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优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曹随忠,杜立新,赵兴绪;奶牛乳房炎相关基因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张丽君,刘银坤,朱运松;磷酸化蛋白质的检测技术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海燕;刘建军;庄志雄;李习艺;卫秦芝;杨晓华;杨建平;;L-02肝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的建立[A];第五届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暨第三届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卢庄;王京兰;隋少卉;刘科辉;刘金凤;蔡耘;钱小红;;还原烷基化反应对肽段质谱鉴定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高益民;李建生;;蛋白质组学与中药“鲜药”研究[A];肿瘤病因学研究与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疗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国琼;罗长坤;;生命科学前沿的特征与意义[A];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征文汇编[C];2006年
5 赵凤霞;李淑君;王正平;宋学立;高相彬;;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烟草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小琳;佟玲;郭欣;张瀛;周水平;朱永宏;;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药物研究中的应用[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凡荣;水稻铬毒害和耐性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飞娟;汞胁迫下水稻根蛋白质组学及抗性相关基因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唐建;DPPⅣ酶抑制减轻大鼠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姚黎清;IL-1β、A2M、cathepsin D影响DVT形成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5 王立鹏;特征提取及分类算法在膜蛋白分类预测问题中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韦小敏;斜卧青霉胞外蛋白质组学分析与纤维素酶合成调控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长煜;肝癌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张勃;毛细管电泳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和技术开发[D];天津大学;2012年
9 于瑜;失血复合缺氧缺水缺食大鼠心脏损伤特点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10 曹永兵;转录因子Caplp促进白念珠菌抗药性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利伟;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蛋白4.1R的鉴定及表达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阮崇美;山羊精子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优化及冻融前后精子差异蛋白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付庆云;BNS型温敏雄性不育小麦不育与转换系的差异蛋白分析[D];河南科技学院;2010年
4 刘静;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 FJU-512在温度胁迫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义军;稻瘟菌蛋白激发子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郑义彬;慢性乙肝中医证候肝脏炎症反应状况分析[D];泸州医学院;2011年
7 胡文霞;葱蝇非滞育和夏滞育蛹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倩倩;冠心病不同阶段、血瘀证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对HUVEC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张韬文;全反式视黄酸诱导小鼠腭裂畸形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莹莹;高密度CO_2对大肠杆菌膜渗透性及蛋白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其京;王慧;潘科;;自体CIK、DC-CIK与半合子DC-CIK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比较研究(英文)[J];癌症;2010年07期
2 段秀梅;谭岩;宋燕;王晓祺;刘力华;方艳秋;许淑芬;;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的免疫表型和体外杀伤活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3 马学斌;马骢;;CIK细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潘春华 ,罗荣城;CIK细胞的表型分析及生物学活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11期
5 张国庆;焦顺昌;林星石;;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前后19种细胞表型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李淑艳,杨秀珍,杨凤坤,裴春颖;MTT法检测CIK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何跃;谢新波;秦文珍;林学颜;湛海伦;高新;;特异性抗原致敏的DC-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年05期
8 孟明耀;解燕华;刘红伟;刘运洪;侯宗柳;;改良RPMI1640培养基对CIK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年08期
9 易屏;陆付耳;陈广;徐丽君;王开富;;NF-κB p65在高糖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年06期
10 魏绪仓;翟欣辉;韩秀蕊;杨娣娣;赵文理;;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体外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英文)[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强;;蛋白组学及其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吕天羽;戴勇;;蛋白组学技术及其在泌尿系疾病中的研究应用[J];医学综述;2006年13期
3 罗国培;傅德良;;胰腺癌早期诊断的蛋白组学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4 刘占奎;谭升顺;于春水;樊靖华;白转丽;李俊杰;;寻常型银屑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的初步建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4期
5 赵兴福;黄晓晶;;变形链球菌蛋白组学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S1期
6 马羚峰;赵莺;王春凤;;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传统研究进展及蛋白组学技术介入的可能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1期
7 陈城;鲁正;刘会春;;蛋白组学在胰腺癌研究中的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10年02期
8 赵艳霞,刘文励;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蛋白组学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年05期
9 贺福初;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实施与毒理学发展的机遇[J];毒理学杂志;2005年S1期
10 蔡光先;胡学军;朱红霞;曲靖;;蛋白质组学在脾虚证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石;徐岚;金治全;吴士良;;β3-GalT7基因正义与反义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其差异蛋白组学分析[A];2008年全国糖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8年
2 苏丹;应莉莎;顾琳慧;高峗;Herbert Yu;Dionyssios Katsaros;许沈华;;PDCD6——蛋白组学研究发现其与卵巢癌转移相关[A];第二届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冯捷;成夜霞;郭慧方;白符;杨蓉;牛屹东;张红;房祥忠;朱炜;李林;;卵巢癌基因及蛋白组学初探[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戴梦红;王玉莲;袁宗辉;;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蛋白组学研究进展[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邓春晖;姚国平;陈和美;卢晋;张祥民;;磁性微纳米材料在蛋白组学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王伟铭;;蛋白组学及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0学术年会专题讲座汇编[C];2010年
7 高昭辉;董书伟;荔霞;薛慧文;申小云;刘永明;王胜义;刘世祥;齐志明;;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在纳米药物毒理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丁银环;王开正;;SELDI-TOF-MS技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9 李建忠;张建中;刘志国;牛忠英;岳茂兴;郑燕华;;四氧化二氮致伤小鼠血清的蛋白组学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爱红;卢庆陶;尹燕;赵彬彬;卢从明;;水稻白色和绿色叶鞘的比较蛋白组学研究[A];第二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雅静;走向药物研发前沿的生物标记物[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基因潮编译;蛋日组学市场魅力不再?[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3 金振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十大科技突破[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朱广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这样一个国际合作领域[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用集群NAS解决存储难题[N];计算机世界;2006年
6 齐罗杨邋王进;美国生物技术一年胜一年[N];医药经济报;2007年
7 金川;“金”是连接IT与BT的纽带[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8 胡永忠;专家热论生物医药[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记者 陈建强;CMM——天津研发中心落户滨海新区[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王俊鸣;与生命科学为伴[N];科技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陈;基于二维液相色谱技术的元胡活性成分筛选及其药效和毒性机制的蛋白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2 谭青乔;亲和组合分组系统的研究及在蛋白组学中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崔建国;辐射致癌相关蛋白质筛选及其表达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蔡耿明;咽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张立会;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高峰;血清AFP阴性肝癌患者蛋白组学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张力;伤寒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全菌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8 韩兆冬;联合应用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筛选前列腺肿瘤标记物[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9 汪晓军;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新生隐球菌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相关蛋白质及其表达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10 夏书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玉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蛋白组学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侯巍巍;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乳腺癌相关蛋白质[D];泰山医学院;2013年
3 杨义玲;应用血小板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ITP患儿血小板蛋白标志物[D];泸州医学院;2012年
4 邹志鹏;野生型MEF细胞与缺失PLC-γ1基因的MEF细胞总蛋白质表达谱差异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5 乐尧金;结直肠癌细胞驯化巨噬细胞的蛋白组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6 孙娜;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理及根系蛋白组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林水宾;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机理的蛋白组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位淑梅;PeroxiredoxinⅢ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丽;CD73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巍;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777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77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