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内高迁移率蛋白-1参与背根节慢性压迫大鼠机械性痛敏的机制
本文关键词:脊髓内高迁移率蛋白-1参与背根节慢性压迫大鼠机械性痛敏的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神经病理性痛 高迁移率蛋白- HMGB 脊髓 细胞因子 大鼠
【摘要】:目的:观察背根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大鼠脊髓内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的变化,探讨其参与痛觉信息传递的机制,为慢性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方法:(1)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为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CCD 3 d组、7 d组。检测大鼠脊髓HMGB1 mRNA的表达情况。(2)24只SD大鼠分成4组,行CCD手术。术后7 d鞘内给予生理盐水、HMGB1的中和抗体10、30、100μg,检测大鼠各时间点机械性缩足阈值。(3)24只SD大鼠分成4组(n=6),鞘内给予生理盐水、HMGB1的中和抗体10、30、100μg,检测大鼠的运动功能。(4)30只SD大鼠分成5组(n=6)。在CCD术后7 d鞘内给予saline、HMGB1的中和抗体10、30、100μg,检测大鼠脊髓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结果:(1)CCD术后3 d和7 d,脊髓内HMGB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2)鞘内给予HMGB1的中和抗体30、100μg后可以明显逆转CCD大鼠术后7 d的机械性痛敏,且其作用可以持续24 h(P0.05)。(3)鞘内给予HMGB1的中和抗体没有引起大鼠的运动功能损伤(P0.05)。(4)鞘内给予HMGB1的中和抗体30、100μg可以显著抑制CCD大鼠术后7 d组脊髓内的TNF-α、IL-1β、IL-6 mRNA的表达(P0.05)。结论:脊髓内HMGB1的上调可能参与了CCD大鼠痛敏状态的形成。
【作者单位】: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医务处;武警天津总队第一支队;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一科;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急诊科;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高迁移率蛋白- HMGB 脊髓 细胞因子 大鼠
【分类号】:R338
【正文快照】: 神经病理性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痛,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脊髓中枢性免疫反应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1]。在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的胶质细胞被激活,从而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三觉,邢俊玲;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对行为和电生理反应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邢俊玲,胡三觉;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与钙依赖性钾通道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2 张先红;申文;王明德;曾因明;;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抑制剂对CCD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8年11期
3 张先红;申文;曾因明;;鞘内注射胶质细胞代谢抑制剂对背根节压迫大鼠痛阈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李张军;曾因明;方志源;陈志新;文先杰;;鞘内注射T型钙通道反义寡聚核苷酸对慢性背根节压迫大鼠痛阈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2期
5 梁尚栋;行为性伤害反应动物模型及其伦理学问题[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6 宋雪松,高金贵,孙木,杨桐伟,王凡;背根神经节压迫对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年01期
7 李张军;方志源;曾因明;文先杰;;鞘内注射Cav3.3反义寡聚核苷酸对CCD大鼠痛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19期
8 朱毅;潘光勇;朱泯宇;;脊柱螺旋偏心运动牵张力损伤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龙开平;损伤背根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节律形式及其动力学变化规律[D];第四军医大学;1998年
2 陈丽敏;Ca~(2+)通道在背根节神经元重复放电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段建红;受损背根节神经元放电峰峰间期的慢波振荡[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2 罗卓敏;虎纹镇痛肽(HWAP-Ⅰ)的药效毒理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国永;TNF-α及其释放酶在髓核刺激背根节中表达的意义及己酮可可碱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4 康海琼;慢性压迫后大鼠背根神经节上TRAAK通道mRNA表达的改变[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杜兰芳;延胡索乙素对慢性压迫背根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及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6 王银模;加巴喷丁对慢性压迫背根神经节大鼠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德鸿,赵茜,李连祥,胡三觉;大鼠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检测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2 谢益宽,肖文华,李惠清;神经损伤区新生离子通道与异常电活动的关系[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1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天羽;张扬;王俊江;龙再菊;;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5年06期
2 袁玉静;傅志俭;孙涛;;两种不同培养基对体外培养脊髓神经元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3 任广慧;肖旭;石文达;张炎;陈健茂;姚青;李红兵;高岭;;羊源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模型相关指标的检测[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周亮,武胜昔,王亚云,王文,刘翔宇,黄静,李云庆;5-HT_(2~7)受体亚型mRNAs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的表达变化[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5年01期
5 高峰;贺世明;王学廉;高国栋;;成年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年03期
6 汪萌芽;;离体新生大鼠运动神经元的电学特性[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7 高扬,黄以光,林嘉友,王东,林荣安;大鼠免疫相关脑区的定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王冰水,易南,李玲,马虹,王晓莉,王建波,邱建勇;低功率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大鼠神经损伤后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9 沈瑞雄,石炳毅,佟建秋,莫春柏,周文强,邵国兴;羟基喜树碱对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物中细胞因子mRNA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10期
10 蒋红梅;徐艳霞;逯惠敏;刘莲;;异品系皮肤移植大鼠γδT细胞数量和细胞因子分泌[J];江苏医药;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丹;沈勤;;ERK信号转导通路在LPS诱导的炎症过程中的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石巧娟;戴方伟;贾丹梅;萨晓婴;;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侯桂华;;猪皮片移植对HLA-DR4转基因小鼠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赵德容;孙岚玲;王文余;;白细胞介素13-1种新的抗炎症淋巴因子[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5 李士泽;倪江;姜冬梅;杨焕民;计红;;冷应激家兔血压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王宝岗;宋应亮;;GK大鼠2型糖尿病种植研究模型的建立[A];第六届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郭晶;孙芳云;王守宝;张敏;朱敏侠;宫丽丽;戎浩;刘晓利;袁东亚;刘青;尼玛次仁;方莲花;杜冠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8 杨海伟;魏继福;张伟;宋为娟;魏椺;何韶衡;;重组蟑螂过敏原rPer a 7对肥大细胞TLR受体的调控和细胞因子释放[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梁成青;张珈东;田玉和;;离体脑连脊髓标本的设计与制作[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吴一民;苏依拉其木格;佟雁翔;吕惠成;;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A];第一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胜;死亡阴影下孕育生机无限[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吴一福;细胞因子与病理性瘢痕形成密切相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科文;中科大肝脏天然免疫研究获新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荆晶;脊髓中暗藏“痒痒开关”[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脊髓受损者藉ASNKL重新站立[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记者 王艳红;修复受伤脊髓有新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黑龙江干细胞培养传代技术渐趋成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8 时仲省 高思敏 温廷勇;瘫痪病人重新站立不再遥远[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时仲省 高思敏 温延勇;瘫痪病人可望重新站起[N];大众卫生报;2001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基因疗法『首战』告捷[N];医药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华;天然免疫分子HMGB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舒武;缺氧对神经干细胞的损伤及EPO、葡萄糖对其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宋春辉;模拟HCV HVR1免疫7肽对人不同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4 朱国贞;上调Intermedin基因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王恬竹;CRMP-2的磷酸化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刘翔宇;蛇毒与蜜蜂毒外周诱致痛敏神经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7 刘忠国;改良性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环孢素A联合供体骨髓细胞输注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杨晓俊;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泌的exosomes延长大鼠小肠移植受体的存活时间[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9 吴瑞;IgG对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TLR4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孟爱宏;CCK-8抗内毒素休克时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初探[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园;大气混合污染物对大鼠肺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2 许舸;镉对雄性大鼠脊髓下腰段运动神经元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3 李素华;大鼠异体肾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术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动态监测[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4 郭铭川;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和评价[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李玉冰;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调控Nrf2/Keap1-ARE通路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6 高春涛;大鼠原位肝移植及急性排斥反应实验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7 朱春艳;不同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吴芳庚;环境温度变化致大鼠小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阿不力木·阿不列孜;大鼠双侧后肢缺血模型的制作[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10 宋丽娟;Shh及其受体Ptc和Smo在胚胎期小鼠5-HT能尾端缝核核团及缝核脊髓束表达特点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60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860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