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抗原修复技术新进展
本文关键词:免疫组化抗原修复技术新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抗原修复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蛋白质组学 文献综述
【摘要】:抗原修复是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重要因素,现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和形态学研究领域。基于抗原修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蛋白质,为个性化医疗中相关分子生物标记物的应用建立实用而先进的平台。该文现对抗原修复的机制与其在细胞或组织样品的制备、免疫组化的标准化以及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单位】: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
【关键词】: 抗原修复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蛋白质组学 文献综述
【分类号】:R392.1
【正文快照】: 加热抗原修复(heat-induced-antigen retrieval,AR)技术是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其既能保留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tissue,FFPET)良好的组织学形态,又明显提高抗原的检出率,提供良好的IHC染色结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善溶;;基于抗原修复技术的定量免疫组化:从实验、假说到研究计划[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立龙;王劲松;龚西(马俞);;把握医学动态 引领学术导向 服务临床诊疗[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年01期
2 吕磊;;组织病理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珩;牵张成骨过程中被动牵拉延长神经的变化机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2 吕银娟;肾阳虚对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莹;魏兵;步宏;;乳腺癌HER2检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2 周小鸽;全国性免疫组织化学质量控制活动介绍[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年10期
3 石善溶;石砚;Clive R.Taylor;;抗原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军;侯卫坤;韩燕;宁启兰;王淑红;吕社民;;一种新的抗原修复方法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2 齐文娟;申洪;;提高陈旧性石蜡标本抗原检出率的抗原修复方法[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3 冯静洁;吴玉玉;齐晓薇;张绪森;;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淮海医药;2006年04期
4 魏仲梅;俞诗源;严峰;夏冰芝;贾宗平;王芳春;司克媛;;免疫组织化学中的抗原修复技术[J];生物学通报;2006年07期
5 黄小萍,刘俊斌;盐酸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9年05期
6 杨举伦;宋蜀伶;李霞;赵玺龙;蔡琳;;高原地区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12期
7 洪建军;赵东红;袁俊;朱长乐;蒋萌;李朝军;;免疫组织化学抗原修复微波方法的一点改进[J];中外医疗;2007年18期
8 顾芸,何江虹;大鼠骨骼肌P27染色抗原修复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06期
9 梁惠珍!510089,梁英杰!510089,吴惠茜!510089;家用高压锅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1999年02期
10 栗娜,黄虎,涂抗美;电磁炉加热组织抗原修复的免疫组化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洪;;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反应阳性单位定量理论、方法及应用解析[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孙素荣;张富春;马纪;孟卫卫;鲁晓风;;HPV16E7基因疫苗在鼠肌组织中的免疫应答[A];2005全国第二届核酸疫苗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庆选;郭扬;刘荣凯;杨勇;沈玮;王春华;阳泽彬;王欣;;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CD34对新生血管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臻;孙质健;赵洁;张远强;;β-趋化性细胞因子RANTES及其受体在人附睾中的表达[A];2008年神经内分泌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林小平;TelemoE;HansonL.A;MagnussonJ;MagnussonO;AhlstedS;BengtssonU;;食物过敏性小肠粘膜嗜酸性粒细胞(EOS)、T细胞的浸润及活化——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初探[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蒋尔鹏;张远强;刘新平;袁彪;赵洁;;p38 MAPK在小鼠睾丸及实验性隐睾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殷光甫;赵士洁;胡道松;李之望;;SP自身受体在大鼠初级感觉神经元上的表达[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朱庆生;夏春明;朱锦宇;;肩袖及肩关节囊的神经组织学研究及临床意义[A];第八届全国骨科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讲义汇编[C];2005年
9 李力燕;杨金伟;刘佳;孙伟伟;殷露玮;郭建辉;王廷华;冯忠堂;;BDNF及其受体TrKB在人胚胎脊髓发育中的表达[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杨国仪;陈静瑜;夏钰弘;虞敏红;洪建刚;吴波;姜少军;周晓军;;棉子糖低钾右旋糖酐液供体肺灌注保存的临床病理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元城;松节油可替代二甲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2 ;抑制TNF不能预防肠炎——跨膜TNF是结肠炎的潜在诱发因子[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虹;小鼠吸入性鼠疫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和鼠疫耶尔森氏菌重要毒力相关基因体内转录水平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滕皋军;TIPS术中胆汁漏出对其再狭窄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3 任进民;酒精对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甾体的调节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4 徐鹏;大鼠腰5神经根牵拉模型建立和机械牵拉对神经根功能和形态学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5 赵丽;抗牛PrP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牛PrP检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4年
6 何妙侠;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裸鼠模型的建立及人类表达谱cDNA芯片筛查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刘海洪;鼠疫耶尔森氏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体内转录谱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8 杨春;leptin调节下丘脑神经肽Y分泌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9 陈纪君;学习记忆过程和老年期脑内一氧化氮的变化和有关的信号事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10 吕红彬;甲状腺相关眼病动物模型建立及发病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运千;马尔尼菲青霉特异性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王盛花;人胎海马神经元组织形态与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发育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3 蔡敬;兔实验性颈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MMP-1、MMP-2、MMP-9、TIMP-2在模型中的表达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屈野;炭疽毒素受体的组织分布和活性位点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陈曦;一种新型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生物学特性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6 王秀娥;肌上皮细胞标记物P63、α-SMA 和Calponin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马艺;草酸铂致大鼠周围神经系统毒性的病理学及神经生物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汪卫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观察及其凋亡机制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史薇;抗人天冬酰胺合成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金梅;水通道蛋白在消化系统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87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88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