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空肠弯曲菌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2 14:45

  本文关键词:空肠弯曲菌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差异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空肠弯曲菌 琼脂稀释法 E-test法 最小抑菌浓度


【摘要】:目的利用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空肠弯曲菌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为空肠弯曲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方法的确定及检测结果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食源性病原菌感染网络(GFN)推荐的弯曲菌的琼脂稀释法与E-test法同时测定100株空肠弯曲菌对10种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应用相同的判断标准,100株细菌使用琼脂稀释法获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以及萘啶酸的耐药率分别为:91%、51%、6%、6%、81%、84%、0、12%,、38%、86%。而E-test法的耐药率分别为:84%、57%、5%、7%、84%、86%、0、11%,、45%、87%。配对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除甲硝唑及氨苄青霉素外,其余8种抗生素两种检测方法获得针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没有显著差异。针对每种抗生素,E-test法获得的MIC50和MIC90值均高于琼脂稀释法。两种方法获得的MIC值的一致率硝唑最低,为71%。结论使用琼脂稀释法以及E-test法均得到:大于80%的空肠弯曲菌对萘啶酸、甲硝唑、环丙沙星以及四环素的耐药;红霉素、庆大霉素以及链霉素对其生长仍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test法分析空肠弯曲菌对甲硝唑及氨苄青霉素的MIC值及判断耐药结果时,应结合使用琼脂稀释法。
【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 琼脂稀释法 E-test法 最小抑菌浓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071314)资助~~
【分类号】:R378
【正文快照】: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简称C.jejuni)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主要导致人急性肠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免疫损伤性疾病[1]以及动物腹泻、流产等多种症状。近年来,弯曲菌的耐药株增长迅速[2]。因此,加强空肠弯曲菌的检测是预防和控制弯曲菌病的重要手段[3]。空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蜀豫,张立实,冉陆;弯曲菌及弯曲菌病的流行现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永强;周珍文;虢艳;邓秋连;黄勇;;广州地区儿童空肠弯曲菌感染的病原学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年06期

2 李春艳;康明英;杨闰媛;;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中的应用[J];硅谷;2010年19期

3 杨胜男;郑增忍;张乐萃;王娟;曲志娜;黄秀梅;李玉清;;空肠弯曲菌的培养及其PCR鉴定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2年12期

4 黄武;饶雷;张凯;高瑞娟;罗开健;;禽源空肠弯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5期

5 杨胜男;王娟;郑增忍;张乐萃;曲志娜;黄秀梅;李玉清;;动物源空肠弯曲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08期

6 乔昕;袁宝君;吴高林;;南京市2006年鸡肉产品中空肠弯曲菌污染状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07年02期

7 张腾飞;詹丽超;罗玲;罗青平;艾地云;张蓉蓉;邵华斌;;弯曲杆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湖北畜牧兽医;2013年09期

8 张腾飞;詹丽超;罗玲;罗青平;汪宏才;杨峻;邵华斌;;鸽源空肠弯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因子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24期

9 华文浩;王慧珠;赵辉;李敏;张燕;田敬华;王玉光;;HIV/AIDS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感染空肠弯曲菌的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0期

10 吴平芳;贺连华;刘涛;兰全学;陈妙玲;王瑞端;;深圳市肉类食品空肠弯曲菌的污染情况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建军;朱建国;华修国;郝永清;姜毅;吴忠亮;;猪、鸡间空肠弯曲杆菌感染分布状况的调查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翟伟华;焦扬;黄金林;焦新安;;禽肉中弯曲菌污染现状和防控措施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金林;我国部分地区鸡源空肠弯曲菌流行病学及运送fla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免疫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张茂俊;格林—巴利综合征相关空肠弯曲菌遗传特征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哲;我国嗜热弯曲菌PCR和核酸探针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2 吴高林;空肠弯曲菌快速检测方法建立和应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3 许海燕;空肠弯曲菌流行病学调查与PCR-RFLP分子亚分型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王军;猪肉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及风险评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吴忠亮;空肠弯曲杆菌感染分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姜毅;空肠弯曲杆菌耐药性及其主要相关基因的初步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潘剑平;动物源性空肠弯曲杆菌耐药性流行分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侯建军;空肠弯曲杆菌培养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上海地区畜禽感染状况调查[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婷;空肠弯曲菌flaA、peb1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姜峰;空肠弯曲菌流行病学及在鸡肉低温贮藏过程中失活动力学特征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春岩;急性运动性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J];河北医药;2002年05期

2 陈志新,吕德生,,万绍平,王伯伦,杨彩萍;儿童空肠弯曲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自捷;余传霖;段恕诚;;有关空肠弯曲菌的致病性研究[J];上海医学;1987年08期

2 张河战;对乳胶凝集试验确定弯曲菌方法的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89年03期

3 Guerrant R L ,罗建辉;空肠弯曲菌细胞毒素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8年03期

4 陈晶晶,赵清慧;空肠弯曲菌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侵袭性及其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8年03期

5 刘定祥;空肠弯曲菌表面结构的研究及意义[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8年01期

6 王婷;蒋原;唐泰山;张常印;祝常青;;空肠弯曲菌fla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原性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10年04期

7 ;空肠弯曲菌不耐热肠毒素的检测[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8年04期

8 天儿和畅;张成武;;空肠弯曲菌的感染机制[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9 余秀葵;范益华;黄子亮;林红;吴洁;李威海;;汕头市区空肠弯曲菌的电镜观察[J];微生物学杂志;1986年03期

10 张京海,张意仲,吴采菲,魏燕玲;空肠弯曲菌共同抗原的提取及应用:SPA协同凝集试验快速检测空肠弯曲菌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令伟;郭学军;冯书章;;空肠弯曲菌蛋白质组学研究概述[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弓;黄金林;焦新安;;空肠弯曲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韩茜倩;师以康;王凤山;;在空肠弯曲菌表达N型糖蛋白的研究进展[A];山东省药学会2010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薛峰;徐飞;陈颖;李震中;张睿;张常印;蒋原;李怀林;陆承平;;2006-2008年华东地区空肠弯曲菌动物源分离株分子分型研究[A];动物检疫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金林;许海燕;姜丰;尹衍新;张弓;潘志明;刘秀梵;焦新安;;空肠弯曲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陈霞;吴聪明;沈建忠;;空肠弯曲菌氟喹诺酮耐药机制及耐药情况[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郑惠;蔡方成;钟敏;邓兵;张晓萍;;空肠弯曲菌多价DNA疫苗对周围神经的安全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郑惠;蔡方成;钟敏;邓兵;李欣;张晓萍;;空肠弯曲菌多价DNA疫苗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郑惠;蔡方成;钟敏;邓兵;李欣;张晓萍;;空肠弯曲菌多价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应[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高正琴;张强;邢进;王春玲;贺争鸣;邢瑞昌;;空肠弯曲菌套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繁玉;“格林—巴利”研究有进展[N];健康报;2002年

2 曾繁玉;格林-巴利综合征分子研究有重大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李蓉;慎防食源性传染病[N];福建科技报;2005年

4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李海峰;格林-巴利不少见[N];健康报;2001年

5 ;疾病检查常规[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6 ;关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N];健康报;2001年

7 金慰鄂;未熟透鸡肉吃不得[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马凤喜;小儿腹泻警惕四种症状[N];大众卫生报;2006年

9 ;腹泻用药有学问[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10 保健时报记者 吴玲娟;格林-巴利综合征不传染[N];保健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永嘉;空肠弯曲菌粘附蛋白基因工程疫苗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2 高玉兴;空肠弯曲菌脂多糖成分对周围神经致病机理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1年

3 束晓梅;空肠弯曲菌galE基因变异株的临床意义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4 向淑利;neuB1基因失活空肠弯曲菌突变株的构建及其临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5 田新英;吉兰-巴雷综合征相关空肠弯曲菌的蛋白质谱特征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6 张茂俊;格林—巴利综合征相关空肠弯曲菌遗传特征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7 黄金林;我国部分地区鸡源空肠弯曲菌流行病学及运送flaA基因的壳聚糖纳米DNA疫苗免疫生物学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刘洪波;CD_1基因多态性与格林—巴利综合征易患性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郑惠;空肠弯曲菌多价DNA疫苗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10 王金玲;动物性食品中主要致病菌复合前增菌技术及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空肠弯曲菌体外非理想条件下性状变化评估[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郑扬云;食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污染分布规律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3 李文倩;C.jejuni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学变化及C.jejuni的分离[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4 张弓;水禽空肠弯曲菌流行病学及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D];扬州大学;2010年

5 邢丛丛;空肠弯曲菌致急性周围神经病巴马香猪模型初步建立[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曾德新;空肠弯曲菌致GBS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模式动物体内与GBS相关基因的挖掘[D];扬州大学;2012年

7 许紫建;猪、鸡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及空肠弯曲菌LAMP检测方法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杨娇;C.jejuni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学变化及GBS小鼠模型的建立[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9 李波;空肠弯曲菌peblA和cadF的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与纯化[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陆磊;空肠弯曲菌cdtB和cdtC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单克隆抗体制备[D];扬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01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901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5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