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新生隐球菌荚膜长期保存及染色方法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10-05 05:25

  本文关键词:新生隐球菌荚膜长期保存及染色方法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新生隐球菌 荚膜 保存 黑色素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荚膜长期保存及染色方法,以方便教学,随时让学生观察到典型新生隐球菌荚膜负染色的形态。方法取新生隐球菌进行小白鼠腹腔接种,吸出腹腔渗出液,用石炭酸固定液杀菌及固定,并用黑色素代替墨汁染色。结果用石炭酸固定液保存的新生隐球菌菌体及荚膜长达20年之久,镜检形态与新鲜标本无异。结论本法可用于教学,黑色素染色法还可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
【作者单位】: 玉林市卫生学校检验教研室;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 荚膜 保存 黑色素
【分类号】:R379.5
【正文快照】: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致病性真菌,其在易感机体内可形成宽大荚膜。取病变部位体液或渗出液涂片作墨汁负染色,容易见到菌体外有一厚层透亮的荚膜,但人工培养后荚膜变窄甚至消失,难以辨认。因此,在微生物检验实验课前需把新生隐球菌进行小白鼠腹腔接种以恢复其典型宽大的荚膜,才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褚殿儒,何淑芳;新型隐球菌墨汁标本简易保存法[J];临床检验杂志;1991年03期

2 陆水根;;介绍一种脑脊液新形隐球菌的染色法[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2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军;廖万清;;新生隐球菌在巨噬细胞内寄生的机制[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3年02期

2 钟有添;王小丽;刘文君;谢琼君;马廉兰;;新生隐球菌荚膜形成条件的对比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曹艳云;徐顺明;汪晓军;温海;;荚膜在新生隐球菌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曹艳云;温海;;新生隐球菌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年01期

5 赵志宇;温海;陈孙孝;;新生隐球菌荚膜相关基因CAP10启动序列的活性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年03期

6 潘炜华;廖万清;刘晓刚;朱元杰;霍克克;;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新生隐球菌荚膜基因的融合表达系统[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年04期

7 邹先彪;廖万清;温海;吴建华;仇芸;杨金水;;新生隐球菌基因组DNA不同抽提方法的比较[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02期

8 贾yN鹏;朱红梅;赵瑾;温海;;STE12α基因对新生隐球菌形态学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06期

9 徐赤宇;温海;王溪涛;朱红梅;顾菊林;徐红;;细胞芯片检测新生隐球菌菌株丝氨酸蛋白酶的表达[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陈裕充;潘炜华;温海;廖万清;陈江汉;顾菊林;徐红;;巨噬细胞对新生隐球菌主要毒性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霞;陈向东;彭珍荣;沈萍;;三种细菌来源黑色素性质及光保护作用的研究比较[A];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2004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耿晶;贺明慧;王菲;陈向东;;黑色素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紫外诱导性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建波;唐文竹;宋欣;曲音波;;粗糙脉孢菌所产黑色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A];山东微生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4 彭珍荣;;微生物产L-多巴黑色素的研究[A];廿一世纪微生物学发展前沿与应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邹先彪;廖万清;温海;吴建华;仇芸;杨金水;;新生隐球菌的AFLP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朱元杰;温海;徐红;黄欣;赵瑾;;新生隐球菌与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相互作用[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裕充;温海;潘炜华;廖万清;顾菊林;陈江汉;徐红;;巨噬细胞对新生隐球菌B3501标准株的吞噬作用[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陈裕充;潘炜华;温海;廖万清;顾菊林;徐红;陈江汉;;采用基因芯片测定巨噬细胞吞噬前后新生隐球菌mRNA表达差异[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王溪涛;温海;徐赤宇;朱红梅;陈江汉;朱元杰;徐红;;C57BL/6小鼠感染新生隐球菌对大脑皮质VEGF、IL-6和ZO-1表达的影响[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冯晓博;姚志荣;杨桂梅;凌波;任大明;;新生和格特隐球菌种、变种、基因型和交配型的分子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小龙;新生隐球菌自我保护机制揭开[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版撰文/张田勘;人类肤色越变越白[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天色;人类肤色为什么有深浅[N];中国商报;2002年

4 编译 王金元;欧洲人皮肤白色源于基因变异[N];北京科技报;2007年

5 小琼;手掌为什么晒不黑[N];山西科技报;2000年

6 国斌;日本专家发现决定毛发颜色的色素干细胞[N];北京科技报;2002年

7 曹丽敏;白发和智慧没有任何关系[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齐芳;鸟类起源于恐龙有了新证据 恐龙时代可能色彩斑斓[N];光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甘勃;中华龙鸟有条橙白相间的尾巴[N];大众科技报;2010年

10 记者 许琦敏;红黄灰褐,恐龙外表也斑斓[N];文汇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宇;新生隐球菌荚膜相关基因CAP10调控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2 潘炜华;新生隐球菌分子重组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荚膜相关基因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3 邹先彪;新生隐球菌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陈裕充;巨噬细胞对新生隐球菌活力和基因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5 侯幼红;药物和化学试剂对致病酵母细胞表面疏水性和粘附性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6 刘薇;丝羽乌骨鸡BAC文库的构建和黑色素相关基因TYRP1和ID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刘楠;苏云金芽孢杆菌酪氨酸酶纯化、性质研究及其mel基因的克隆和表达[D];武汉大学;2004年

8 刘国生;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微量热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李秀丽;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构建、影响因素及耐药性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10 张晓玲;东南景天古银矿生态型超积累镉的生理机制与调控[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庆涛;氧含量对新生隐球菌形态学及毒力因子影响的初步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傅美芹;荚膜透明质酸在新生隐球菌跨肺泡—毛细血管屏障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3 曹艳云;不同新生隐球菌菌株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贾红玲;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外分泌蛋白初步分析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5 石洁;荚膜唾液酸缺失对猪链球菌2型与宿主相互作用影响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6 陈裕充;热休克反应在新生隐球菌致病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7 曹瑞华;新生隐球菌胞外磷脂酶检测及其抑制剂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8 桑红;新生隐球菌产黑素野生株与白化突变株酚氧化酶结构基因(CNLAC1)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9 涂宏钢;应用RNA干扰技术对新生隐球菌CNLAC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谭炜;粒毛盘菌属物种多样性及其色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75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975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f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