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香菇多糖对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08 07:05

  本文关键词:香菇多糖对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香菇多糖 疟原虫 约氏 树突状细胞


【摘要】:目的观察香菇多糖(lentinan,Lent)对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腹腔接种1×106Py17XL寄生的红细胞后,实验组用香菇多糖腹腔注射处理,对照组仅采用PBS腹腔注射处理,分别统计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和原虫血症水平;分离小鼠脾脏DCs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其IL-2、IL-10、IL-12、TGF-β、CD86和TLR-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8.35±2.55)d和(5.30±1.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脾脏DCs细胞IL-2、IL-12、TGF-β、CD86和TLR-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菇多糖具有抗疟作用,能通过上调IL-2、IL-12、TGF-β、CD86和TLR-9等细胞因子水平促使DCs成熟和加强抗原递呈作用。
【作者单位】: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关键词】香菇多糖 疟原虫 约氏 树突状细胞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最早发起免疫响应和免疫调节,通过对病原体产生合适的免疫应答以及产生免疫记忆,保护机体抵御后续的病原体入侵。未成熟DCs通过胞饮作用接触机体内环境中可能的入侵病原体,通过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等识别、结合,启动DCs向淋巴组织迁移和释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默稚;程眉荪;吴伟;齐永芬;鲁凤民;;约氏疟原虫感染对小鼠红细胞膜蛋白组分及其与内皮细胞黏附力的影响[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年04期

2 刘英杰;潘艳艳;李莹;冯辉;刘军;曹雅明;;小鼠感染不同毒力疟原虫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再感染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功能的影响[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默稚;吴伟;鲁凤民;;恶性疟原虫毒性蛋白PfEMP1的作用与运输[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年12期

2 毛映红,徐蓓,刘宝丰;鬼形红细胞中约氏疟原虫的形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王英;香菇多糖静脉注射致胸闷、寒颤高热反应10例分析[J];河南医药信息;1997年07期

2 丁洁;;AIDS和AIDS相关综合征患者末梢血树突状细胞:高强度Ⅱ类抗原表达和功能的表达[J];国际免疫学杂志;1988年06期

3 宗铁生;芮菊生;陈海明;陈顺华;;免疫功能研究的形态学原理——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组织化学观察[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90年01期

4 许化溪,刘恭植;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鉴定[J];现代免疫学;1991年03期

5 ;巨噬细胞和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在胚胎胸腺同种移植排斥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5年03期

6 孙兆黎;树突状细胞与移植排斥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7年03期

7 朱学军,曹雪涛,于益芝,雷虹,万涛,陈国友,马施华;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及鉴定[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7年03期

8 于益芝;王建莉;曹雪涛;;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8年06期

9 常凌爱,路士华,杨莉;树突状细胞在免疫学中的作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10 何群;突变的erbB-2基因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修恒;;小鼠骨髓源性不同成熟度树突状细胞培养鉴定[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庆红;胡玉珍;吕顺艳;钟延清;;雌激素影响大鼠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功能[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3 葛长勇;李鸿钧;谢天宏;张光明;易山;孙茂盛;吴南屏;;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茜;陆江阳;王宏伟;曲冰杰;李韶然;康佳蕊;;PD-L1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李么明;叶静;杨晓红;陈龙;陈焕春;曹胜波;;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黎衍敏;;Survivin在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于益芝;刘书逊;王文雅;张明徽;郭振红;徐红梅;齐润姿;安华章;曹雪涛;;TRAIL在树突状细胞杀伤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张尧;靳风烁;兰卫华;李彦峰;张克勤;吴刚;叶锦;;联合应用塞莱西布和CpG-ODN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王淼淼;张彩萍;季江;李晶冰;周武庆;崔盘根;;组胺诱导人外周血衍生的树突状细胞高表达CD86和分泌IL-8[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葛长勇;李鸿钧;孙茂盛;冯婷婷;靳昌忠;姚航平;吴南屏;;灭活SV40致敏的猴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飞;树突状细胞“面目”更清晰[N];健康报;2004年

2 记者 白毅;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熟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方彤;树突状细胞瘤苗新进展[N];健康报;2006年

4 记者 毛黎;美发现一种“超级”形态酶[N];科技日报;2006年

5 钱铮;日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免疫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冯卫东;美研制Ⅰ型糖尿病防治新疫苗[N];科技日报;2008年

7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郭宁 施明;我国免疫学研究再攀新高峰[N];健康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柴永忠 本报特约记者 唐向东 本报特约通讯员 肖鑫;发现免疫学“新大陆”[N];解放军报;2005年

9 吴军 杨太成;主动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肿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记者 张亮;治疗性艾滋新疫苗初试成功[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全兴;非成熟型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2 周向阳;新型热休克蛋白HSP-DC激活树突状细胞及其佐剂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3 王宏伟;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4 刘海波;Fas信号激活树突状细胞炎性复合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与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赵娟;受者来源的PIR-B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徐述雄;IL-15和树突状细胞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邹丽云;树突状细胞抗原交叉递呈相关Rab分子的筛选及Rab3b,3c,,32参与抗原交叉递呈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8 韩从辉;霉酚酸酯处理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同种移植耐受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9 韩澍;吲哚胺2,3-过氧化酶基因修饰的骨髓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10 徐东亮;核因子-κB寡聚脱氧核苷酸诱骗剂处理的供受者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燕;MyD88在OK-432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2 郭佳;TLR配体诱导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获得产生全反式维甲酸的能力[D];浙江大学;2011年

3 成芳;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表型鉴定[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4 李静;癌—睾丸抗原OY-TES-1致敏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抗肝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沈娟;α-黑素细胞刺激素在实验性心脏移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6 陈进;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卢琳;人IL-24的重组表达、纯化及其对人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调控[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8 蒲骁麟;细胞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9 郭楠;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鉴定[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志刚;LPS刺激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92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992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2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